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73例腹股沟疝患者,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和5.4%,复发率为8.3%和0%,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8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无张力修补术)143例和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3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0.69%,阴囊血肿发生率0.0%,并发症发生率0.69%,复发3例,复发率2.10%;对照组切口感染率0.0%,阴囊血肿发生率2.86%,并发症发生率2.86%,复发2例,复发率5.71%,观察组并发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住院时间段,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对照组分别为33.2%、8.9%,观察组分别为7.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明显好于传统疝修补术,手术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2月-2017年10月根据术式不同将86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分别接受传统疝修补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复发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此外,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4.7%、2.3%,均低于对照组的18.6%、16.3%(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疝修补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诸多优点,可作为腹股沟疝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腹股沟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6例采取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40例采取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52.4±8.9)min、疼痛时间(2.1±0.4)d、住院时间(4.3±1.2)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者术后总出血比较差异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0%与对照组(3/40)7.5%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87%与对照组35.0%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优势更加突出,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余姚市陆埠中心卫生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施行传统疝修补术患者组列为对照组,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设为观察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2%,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35-1136
目的比较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97-198
目的对比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38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190例)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B组(130例)采用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C组(60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P<0.05);A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复发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在术后2 d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方面,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其中又以腹股沟疝修补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痛疼例数、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恢复时间短、痛疼小、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2±18.5)min、(2.6±1.2)、(8.5±2.3)d,观察组分别为(51.2±13.7)min、(1.4±0.7)、(6.9±1.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3、5.664、3.668,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9%,观察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4.0%,观察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5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年,复发率对照组7.5%,治疗组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疼痛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于抚顺市某医院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2%,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能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4%,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表明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相对而言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更有助于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腹股沟疝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情况、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情况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二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及远期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疝环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疼痛、平均住院日及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参加正常体力劳动时间早于观察组(P<0.05).结论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为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方法,具有简单安全及复发率低等优点,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相对较低,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并发症的的发生情况,总结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本院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70例,其中90例行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80例患者行传统修补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无张力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切口疼痛及尿储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阴囊积液和切口异物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股沟疝相无张力修补术相对于传统修补术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加之周密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疗效,并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作比较。方法入选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对照组40例;传统疝修补手术,比较2组的手术观察指标。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疝修补术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术后无复发且无切口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符合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的要求,解剖分离少,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用于治疗复发腹股沟疝中不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68例复发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中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36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32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13%(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78%,对照组复发率为18.7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治疗复发腹股沟疝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粟勇军  蔡泽云  孙维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2,(11):153+155-153,155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腹股沟疝患者按就诊时的单双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Bassini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