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听力补偿对聋儿言语清晰度的影响,分析其语音获得情况及易出现的错误,提出听觉言语训练建议,为提高聋儿语音的获得、提高言语清晰度,更科学地开展语训工作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受试30名聋儿来自同一康复机构, 选取平均年龄4.7岁配戴助听器的聋儿,男14名,女16名进行研究,控制年龄、性别、发音器官障碍、智力、耳聋程度等变量。用言语清晰度和语音测试行业标准对被试者进行测试,按听力补偿的时间、开始训练时间、补偿程度的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 听力补偿时间的早晚和补偿程度、开始训练时间均和言语清晰度、语音获得呈显著相关(P<0.05)或极其显著相关(P<0.01)。结论 聋儿早配助听器、早期开始训练及良好的助听效果可提高聋儿的言语清晰度和语音的获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验证以音位构音为主线的语音清晰度训练方案的有效性,为听障儿童言语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对12名3岁6个月~4岁6个月的听障儿童进行为期7个月的针对性训练,采用<听觉语言评估>中的相关测试方法,在训练前、后分别对这12名儿童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估,比较前后两次评估的结果.结果 经过康复训练,听障儿童的语音清晰度总体水平有显著提高.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语音清晰度训练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查构音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清晰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7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研究,实验组11名聋儿接受构音干预。对照组6名聋儿不接受干预,对两组儿童实验前后言语清晰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聋儿言语清晰度提高速度快,平均增幅约为30%;对照组聋儿言语清晰度提高速度相对较慢。结论针对性构音干预对提高人工耳蜗儿童声母、韵母、声调的清晰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对听障儿童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估时,在减少测试人员的情况下,能否得到可信的清晰度结果.方法 选择新乡市聋儿语训中心30名3.5~7岁的听障儿童,用<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三级人员清晰度测试法对他们进行语音清晰度测试,计算出标准清晰度测试值;将第三级测试人员的测试结果去掉,计算出去3清晰度测试值;将第二级测试人员的测试结果去掉,计算出去2清晰度测试值.采用SPSS 16.0将去3清晰度测试值去2清晰度测试值分别与标准清晰度测试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去3清晰度测试值去2清晰度测试值与标准清晰度测试值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语音清晰度测试应严格按照标准测试方法进行,去掉任何一级人员的测试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宁夏地区136例听障患者发放助听器后的配戴效果,了解使用助听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听障患者助听器验配及项目执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询问病史,进行耳内镜检查、纯音听力测试,了解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及听阈曲线类型,为患者进行助听器验配,采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wentory for hearing aids,IOI-HA)通过面对面问答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助听器效果评价,比较不同配戴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类型助听器IOI-HA的得分。结果118例(86.76%)助听器使用者认为配戴助听器后对生活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帮助;130例(95.6%)助听器使用者认为使用助听器后生活满意度有中等及以上提高;每天使用时间及参与社会活动时仍存在的困难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平均得分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以上两个项目的平均得分逐渐减少;不同文化程度、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图类型的听力障碍患者配戴助听器使用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助听器使用者对配发的助听器总体较为满意,使用情况良好;助听器使用时,还要大力提倡坚持配戴、及早干预;加强对助听器配戴者回访的管理,对于助听器使用中的不足与问题应及时调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和配戴助听器儿童在语音识别、声调识别及语音清晰度上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5名听障儿童,其中助听器组25名,人工耳蜗组30名;采用听觉语言能力评估词表进行评估;利用SPSS 16.0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障儿童的韵母识别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t=3.505,P=0.001);助听器组韵母识别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t=3.672,P=0.001);人工耳蜗组韵母识别率与声母识别率无显著性差异(t=1.517,P=0.135);人工耳蜗组的声母识别显著高于助听器组(t=3.508,P=0.01);两组儿童的韵母识别、双音节词声调识别及语音清晰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人工耳蜗组和助听器组的语音清晰度变异系数均大于20%,离散程度较大。结论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应重视声母识别训练,同时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瘫患儿构音清晰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76例3~5岁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词语理解能力测验评估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黄昭鸣-韩知娟词表测试患儿的构音清晰度,测量其汉语顶点元音/i/、/u/、/a/的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求得元音空间、舌距F2(i)-F2(u)和下颌距F1(a)-F1(i),检验患儿构音清晰度与年龄、舌距、下颌距、元音空间、词语理解能力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整体构音清晰度分数平均为(66.8±29.3)%。37~47月龄组的整体构音清晰度低于48~59月龄组和60~71月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语言理解能力迟缓患儿的整体构音清晰度低于语言理解能力中等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脑瘫患儿整体构音清晰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中有34例患儿存在构音障碍,构音障碍率为44.7%。语言理解能力迟缓患儿构音障碍率高于语言理解能力中等患儿,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不同年龄、性别的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痉挛型脑瘫患儿整体构音清晰度与年龄、舌距、下颌距、元音空间、词语理解能力得分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5岁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构音清晰度随着年龄、舌距、下颌距、元音空间、词语理解能力得分的增加而提高,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助听器技术迅猛发展,助听器的设计、生产、使用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具有隐蔽性好、配戴舒适、声学效应明显等优点的全耳道内(completely in the canal,CIC)助听器,并配合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DSP)与各种新的技术,如自适应指向传声器(adaptive directional microphone),被广泛应用到助听器,其目的是试图改善使用者在噪声环境下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助听器的不断发展正是力求完善助听器的电声学特性,使之更适合患者的需要.双耳助听,增加了信号强度,有助于立体定位,提高了言语分辨能力,从而提高言语清晰度.本文将探讨影响助听器言语清晰度的基本因素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5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言语清晰度的差异,为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昭鸣一韩知娟词表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3~5岁听障儿童114名和健听儿童36名的言语清晰度得分,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儿童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障儿童在3~5岁3个年龄段的言语清晰度均显著低于健听儿童;③两组儿童声母清晰度和韵母清晰度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声调清晰度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岁听障儿童的言语清晰度明显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且以声母和韵母的差异最为突出,应重视对听障儿童的言语清晰度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听力障碍患儿佩戴助听器后塞音的发音特点。方法以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30例(助听器组)和健听儿童30例(健听组)为研究对象,年龄3~6岁(分为3~、4~、5~6岁组,每组2类儿童各10例),日常均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具备一定的发音能力。以塞音词表进行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塞音(/b/、/d/、/g/、/p/、/t/、/k/)的发音正确率和错误类型,分析不同生理年龄、助听时间与发音正确率的关系。结果助听器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为/b/>/d/>/g/>/k/>/t/>/p/,健听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g/>/k/>/p/>/d/>/t/;健听组儿童塞音/b/、/g/、/k/、/t/、/p/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助听器组儿童(P<0.05)。助听组儿童发音错误规律包括:①发音方法相同的音互相替代,如不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和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②发音部位相同的音互相替代;③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不同的替代,如:塞音擦音化,塞音塞擦音化,不送气化。4~、5~6岁组听障儿童塞音/g/、/p/、/k/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3~岁组(P<0.05),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2年的听障儿童塞音/p/、/t/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小于2年的儿童(P<0.05)。结论听障儿童塞音发音清晰度落后于健听组儿童,生理年龄、听觉干预的时间对听障儿童部分塞音发音的正确率有影响,需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对一名女性重度耳聋患者,她仅在500Hz以下有一定残余听力,对其使用赛佛助听器时的听力改善,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进行言语可懂度测试和辅音知觉混淆矩阵分析。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可懂度测试:(1)不带助听器;(2)只带助听器不加唇读;(3)既带助听器又加唇读。结果表明:(1)赛佛助听器有利于提高声调识别率;(2)使用赛佛助听器,多音节词可懂度提高得比单音节词要多;(3)赛佛助听器可使单词可懂度提高40%,音节清晰度提高25%;(4)赛佛助听器对改善辅音发音方法的感知帮助较大,而对发音部位的感知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听觉装置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的相关性,为听觉言语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27例感音神经性语前聋(耳聋程度为中度至极重度)儿童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13例。生理年龄9~95个月,平均42±25个月;均为双耳助听,干预年龄1~72个月,平均26±24个月;听力年龄为1~60个月,平均16±14个月。使用儿童音乐能力评估量表(Musical Ears量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量表、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量表分别评估患儿的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儿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得分分别为27.1±16.7、4.4±1.9、2.8±1.4分,音乐能力得分与听觉能力得分显著相关(r=0.856,P=<0.001),音乐能力得分与言语可懂度得分显著相关(r=0.827,P=<0.001)。结论助听后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中文版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对汉语为母语的听力障碍儿童言语可懂度的评估作用,并检验问卷的评分者信度。方法由听障儿童家长和语训教师各1名分别用研译的中文版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对50例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儿童进行评估。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Kendall和谐系数及Kappa一致性系数来检验问卷的评分者信度。结果50例中,家长和语训教师评分完全一致者34例(68.0%,34/50),二者相差1级者14例(28.0%,14/50),二者相差2级者2例(4.0%,2/50)。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85,Kendall和谐系数为0.801,Kappa一致性系数为0.593,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不同评估者的评定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中文版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具有良好的评分者信度,该问卷有助于评估听力障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汉语言语产生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使用头戴式气导耳机对完全耳道式(completey-in-the-canal,CIC)助听器配戴者进行助听听阈评估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对26例(35耳)CIC型助听器配戴者分别进行裸耳纯音听阈测试、声场条件下的助听听阈测试和头戴式气导耳机条件下的助听听阈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IC型助听器配戴者声场条件下与头戴式气导耳机条件下的助听听阈在250、1000、2000和4000 Hz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值均<5 dB HL;声场条件下的助听听阈、头戴式气导耳机条件下的助听听阈和裸耳听阈两两间在250、500、1000、2000和4000 Hz频率下均呈显著直线相关趋势(P<0.01)。结论CIC助听器配戴者可用头戴式气导耳机进行助听听阈测试,但由于本研究只观察了250~4000 Hz的助听听阈,因此使用头戴式气导耳机进行评估的方法并不能替代声场评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