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Fas(CD95)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25例MDS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BM)CD34+细胞、CD34-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Fas抗原的表达。结果: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变中的RAEB(RAEB-t)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难治性贫血(RA)组(均为P<0.01);RA组及RAEB/RAEB-t组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其中RA组高于RAEB/RAEB-t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高于对照组及RAEB/RAEB-t组患者(均为P<0.05)。两患者组血浆sFa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均为P<0.01),sFas水平与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MDS患者骨髓、外周血细胞Fas抗原广泛表达,Fas表达异常与M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CD123(IL -3受体α链)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 MDS)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53例 MDS 患者及3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D34+ CD38- CD123+的表达情况;同时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将 MDS 患者划分为低危组、中危- I 组、中危- II 组和高危组,分析CD34+ CD38- CD123+的表达与 MDS 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3例 MDS 患者骨髓 CD34+ CD38- CD123+/CD34+表达为14.2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1.22±0.89%,t =9.013,P =0.000;其中高危组 CD34+CD38- CD123+/ CD34+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危- I 组和低危组,P ﹤0.01;中危- II 组显著高于低危组和中危- I 组, P ﹤0.01,中危- I 组高于低危组,P ﹤0.05。结论在 MDS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CD123异常过度表达,有助于MDS 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CD7的测定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0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进行CD7的检测。结果 MDS患者CD7抗原表达增高,而且随MDS恶化,即由RA/RAS向RAEB/RAEB-T转化,CD7抗原表达增高,易于转化为白血病。结论 MDS患者MNC表面CD7的检测有助于MDS的诊断,也可协助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确诊但未治疗的MDS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B淋巴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亚群比例。③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低,亚群比例失衡,以CD4+的T辅助细胞亚群减低为主,CD8+的抑制性T细胞阳性率增加,CD4+细胞与CD8+细胞比例倒置,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NK细胞和B细胞数量亦低于正常人。④结论 MDS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检测M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可用于MDS患者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6.
徐坚强  马巧红  王峰 《浙江实用医学》2002,7(4):208-208,225
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细胞的分化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的CD45 -侧向散射光 (SS)设门的方法 ,检测 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1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和 5例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和干 /祖系分化抗原。结果 MDS患者原始细胞群所占比例为 (11 2± 7 3 ) % ,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低于AML组。该群细胞的髓系和干 /祖系分化抗原 ,MDS及AML组均存在较高的阳性表达 ;71 4%的MDS患者低SS表达的粒细胞群明显增加 ;2 8 6%的MDS患者髓系细胞群的部分细胞表达淋系抗原CD7。结论 MDS患者骨髓细胞存在复杂异常的分化抗原表达 ,通过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MDS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价值,以利于有效诊治。方法:对25例MDS患者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薄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骨髓涂片采用瑞氏染色。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发育异常的形态学表现。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增生程度相符者12例(48%),骨髓活检增生程度高于骨髓涂片者11(44%)例,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者2例(8%),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相结合有助于MDS的诊断与分型。结论:骨髓活检对MD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可作为MDS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D4+Treg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变化及其意义.并探讨CD4+Treg细胞在MDS低危组和MDS高危组中的变化和内在联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MDS低危组(21例)、MDS高危组(15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CD4+CD25+T细胞和CD4+FOXP3+T细胞分别占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T细胞特征抗原.结论 CD4+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在各组中比较:MDS低危组与高危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DS高危组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25+T细胞占CD4+T的比例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CD4+Treg细胞在MDS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CD4+Treg细胞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及比例,探讨其对MDS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79例MDS(其中低危组56例,高危组23例)和30例非MDS患者的骨髓流式免疫表型资料,分析MDS患者骨髓细胞抗原表达情况并对比MDS组与非MDS组、低危组和高危组、低危组和非MDS组、高危组和非MDS组各细...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l3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2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D133及Ki-67的表达,对照组6例为正常肝组织.对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术后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2例肝癌组织中CD133表达的平均染色强度为1.07±0.32.按照Edmondson病理分级:Ⅰ-Ⅱ级肝癌组织的CD133平均染色强度为0.67±0.18,Ⅲ~Ⅳ级为1.17±0.2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96,P〈0.05).TNM临床Ⅰ~Ⅱ期肝癌组织中CD133的平均染色强度为0.71±0.20,Ⅲ~Ⅳ期为1.19-t-O.2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3,P〈0.05),但CD13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Ki-67在肝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7.7%,Ki-67的表达与肝癌的分化和临床分期相关(F=8.56,7.45,P〈0.05);CD133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F=18.37,P〈0.05);CD133阴性患者平均生存率较阳性患者显著延长(P〈0.05).结论:CD133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D13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B)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方法检测50例膀胱癌组织及4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的表达.结果: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39/50).CD133 mRNA阳性表达率为84%(42/50);43例癌旁组织中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6.28%(7/43),CD133 mRNA表达阳性率为13.95%(6/43),CD133蛋白和mRNA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133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布与性别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分化程度等相关(P<0.05).结论:CD13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D13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性别无相关性,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相关;CD133有望成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 2019年3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105例,并取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作为癌旁 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0、CD133 和CD157 蛋白的表达。随访至 2020 年9 月30 日,以患者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计算患者总生存期。结果 癌组织CD10、CD133 和 CD157 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 <0.05)。CD10、CD133 和CD157 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累积生存率 优于阴性患者(P <0.05)。年龄[R^R=1.628 (95% CI:1.218,2.940)]、临床分期[R^R=1.982 (95% CI: 1.435,3.495)]、浸润深度[R^R=2.653 (95% CI:1.782,4.213)]、淋巴结转移[R^R=3.287 (95% CI: 1.989,5.456)]、CD10 阳性表达[R^R=2.081 (95% CI:1.297,3.241)]、CD133 阳性表达[R^R=1.768 (95% CI:1.190,2.879)] 和CD157 阳性表达[R^R=2.463 (95% CI:1.797,4.165)] 是影响胃癌患者预 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10、CD133 和CD157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3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133的表达情况,分析CD13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CD133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无关(P>0.05)。结论:CD133的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考虑作为临床评价食管鳞癌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CD133、CD10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情况,为子宫内膜息肉提供更多的诊断方法,从而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选取经宫腔镜及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子宫内膜息肉标本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0例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行诊刮术,经病理证实为增生期子宫内膜的同期患者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133、CD10的表达情况。结果:CD133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中的阳性表达率(69.16%)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26.67%),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CD133在伴有分泌功能的子宫内膜息肉组中阳性表达率(83.05%)高于以增生期为主的子宫内膜息肉组(55.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中的强阳性表达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CD133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率增高,特别是在伴有分泌功能的子宫内膜息肉中呈高表达;CD10在子宫内膜息肉中表达率降低,两种因子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及组织结构有关,可以进一步研究将其作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CD133 mRNA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D13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31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半定量RT-PCR检测CD133 mRNA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CD133 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增殖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CD133 mRNA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378 3±0.141 1和0.038 1±0.091 9(P=0.000);肿瘤直径>5 cm者胃癌组织CD133mRNA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0.439 3±0.148 4)vs(0.334 3±0.121 2)](P=0.041);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0.426 6±0.132 0)vs(0.239 5±0.030 9)](P=0.004),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数与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呈正相关(r=0.466,P=0.008;r=0.464,P=0.009);Ki-67低表达者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Ki-67高表达者[(0.436 4±0.139 8)vs(0.316 4±0.117 4)](P=0.02),Ki-67表达与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呈负相关(r=-0.461,P=0.009).结论 胃癌组织CD133 mRNA的表达与反映淋巴转移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数及反映肿瘤增殖状态的Ki-67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天拓  何晶晶  苏义林  朱凯 《安徽医学》2018,39(10):1194-1198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44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未行放化疗而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肾母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病理诊断同步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CD133和CD44阳性信号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计算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同时收集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肾母细胞瘤患儿6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中位数为36个月,其中46例年龄≤36个月,18例年龄>36个月。肿瘤大小(最大直径)2~19 cm,中位数为6.5 cm,其中32例≤6.5 cm,另外32例>6.5 cm。58例表现为预后好的病理特征,6例表现为预后差的病理特征。根据NWTS的分期,24例为1期,26例为2期,4例为3期,8例为4期,2例为5期。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结果显示,44%(28/64)的标本为CD133阳性,13%(8/64)的标本为CD44阳性。CD133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肾母细胞瘤NWTS分期有正相关性(r=0.813,P<0.05);在女童中CD133评分高于男童(P<0.05);CD133评分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133在肾母细胞瘤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及恶性程度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透明细胞癌中是否存在类似肿瘤干细胞(TSC)特性的细胞,并探讨这部分细胞对干扰素及化学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用高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RCC05-TXJ、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RCC05-ZYJ、临床原位肿瘤样本培养的低代数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来自男、女性患者各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4种细胞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情况;采用α-干扰素、5-FU分别处理4种细胞,用MTT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存活率。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转移性的RCC05-TXJ及RCC05-ZYJ细胞有CD133表达,男、女性原位癌细胞CD133几乎不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CC05-TXJ及RCC05-ZYJ在细胞膜上局部表达CD133,男、女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几乎不表达CD133;化疗药和干扰素干预组RCC05-TXJ、RCC05-ZYJ均出现撤药后24 h细胞存活率明显反弹现象,而男、女性原位癌细胞在撤药后细胞存活率持续降低。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中存在少数CD133阳性具TSC特性的细胞,这些细胞可能是影响干扰素及化疗效果的原因之一;针对这部分细胞的治疗有望成为今后临床药物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0例健康者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水平较术后及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术后复发组术前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水平高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CD133与CD105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6,P<0.05)。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0.5%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0.5%者下降(P<0.05),CD45-CD133+细胞比例>1.1%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1.1%者降低(P<0.05),CD45-CD105+细胞比例>36%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36%者降低(P<0.05),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降低是肝癌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是潜在的抗癌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