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绝大多数对人类有利,少数可感染人类导致严重疾病。近30年来,随着实体器官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等技术的广泛开展、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导管介入及留置技术的广泛开展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全球的持续蔓延,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导管插管的普遍开展,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明显增多,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IFI的病原菌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隐球菌属组成。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导管插管的普遍开展,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明显增多,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IFI的病原菌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隐球菌属组成。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6.
体、股癣误诊1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股癣是皮肤科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病之一,由于部分非专业医生或基层医生对此病缺乏与其他皮肤病鉴别诊断的经验,误诊误治屡有发生,以致临床上误用或滥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而导致皮肤真菌感染的扩散,现将我院皮肤科1995-1999年门诊所接诊的因误用激素乳膏而引起体、股癣扩散的典型病例186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治疗费用均较高,且具有与其他病原感染相似的临床表现,极易造成误诊,正确诊断至关重要。准确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是临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键。文章从真菌培养和鉴定、抗原和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方面对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席丽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9-11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有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然而传统的真菌常规检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早期快速诊断的迫切需求,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将为更加快速、高通量筛选临床标本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临床广谱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各种免疫抑制剂、各类导管插管以及介入治疗等新型技术的发展,使得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屡见不鲜,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真菌的耐药率也在不断上升。如何对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进行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治是目前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现笔者对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陈述。 相似文献
11.
腹腔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建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2):111-111
诊断1.腹腔感染分为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重症腹腔感染是指合并严重病理生理指标紊乱、高龄和免疫抑制的腹腔感染病人。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重症型与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可能为真菌。2.第三类型腹膜炎的病原菌可能为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曹楠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7):781-783
随着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及器官移植学的发展,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发生率显著上升。尽管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死亡率仍然很高。IFI的病原真菌多为念珠菌、曲霉菌属,常发生于恶性肿瘤、移植后免疫力低下及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68例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2±10.6)岁,痰真菌培养中白色念珠菌属占首位(共36株,52.94%),其次是曲霉菌(18株,26.47%)和隐球菌(10株,14.71%),原发性IPH以肺隐球菌为主。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应用成为IPFI的主要危险因素。68例IPFI经抗真菌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未愈7例,死亡14例。结论 采取支持疗法,治疗原发疾病、减少侵入性诊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及时抗真菌治疗等措施,能有效降低IPH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彭雪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导管插管等的普遍开展,尤其是艾滋病等的流行,侵袭性真菌感染明显增多,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IFI的病原菌主要由念珠菌属、曲霉菌、隐球菌属等机会致病真菌组成。由于IFI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反应与其他许多疾病相似,很难诊断。目前IFI的治疗策略分为预防性治疗、先发治疗、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治疗。本文就侵袭性真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为此,笔者2006年3月至2007月12月对本院结核患者真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真菌感染137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为IFI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ICU重症患者并发IFI 137例,男性91例,女性46例。年龄在17至82岁;其中白色念珠菌65例,光滑球念珠菌36例,热带念珠菌28例,平滑念珠菌5例,克柔氏念珠菌2例,青霉菌1例。患者于入院3d后即进行痰、尿、血和能采集的其他体液、引流物及分泌物的培养,每3d采集、培养一次。结果137例IFI患者中并发出血42例;53例患者胸腹部、四肢出现念珠菌疹;49例并发器官功能损害;肺部影像学检查以累及肺尖的炎性渗出为其特征。病原菌分析显示:白色念珠菌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生念珠菌疹的比例较高;光滑球念珠菌易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热带念珠菌常可致器官水平出血。结论念珠菌引起TFI的常见临床特征包括:器官水平出血、念珠菌疹、脏器功能损害,以及累及肺尖的炎性渗出性病变等。 相似文献
17.
18.
19.
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132-132
目的 通过分析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回顾性方法对2002~2006年的住院患者中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42例患者中60岁以上的34例(81.0%);所有病例均伴有明显的基础疾病,2种以上疾病并存的患者37例(88.1%);全部患者在真菌感染前均反复使用过抗生素,使用2种以上的38例(90.5%)。结论 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等因素有关。白色念珠菌是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临床上合并上述因素的患者在治疗中要警惕真菌感染,以便早期诊断,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癣患者就诊前用药的情况。方法就诊时采用口头方式随机调查,并将使用外用药的情况分为A、B、C、D、E5类逐一进行登记。结果178例股癣患者有153例(85.96%)诊前使用外用药治疗,其中有31例加用口服药。只有25例(14.04%)患者未用药并及时就诊。42例病人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外用药。使用B类药的患者最多,有83例,占46.63%。有62例(34.83%)使用皮炎平,占所有外用自用药的首位。结论股癣患者就诊前滥用外用药情况严重,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