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周血管检查指标与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12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期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寒凝血瘀证22例,血脉瘀阻证63例,气血亏虚证27例,另选择2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应用外周血管检查诊断系统,观察足趾末端光电容积描记(PPG)和踝肱指数(ABI),评价下肢动脉功能状态,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辨证分型均对足趾PPG结果有影响(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OR值均大于1。其中血脉瘀阻型OR值最高,其次为气血亏虚证型、寒凝血瘀证型。中医各证型组AB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PG和ABI是诊断下肢动脉缺血的可靠无创指标,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血脉瘀阻是导致下肢动脉缺血的重要病因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应用脉管复康片的疗效。方法: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抗凝、抗血小板、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脉管复康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血管踝臂指数(ABI,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的收缩压之比)、截肢率。结果:脉管复康片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半年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和截肢率,提高ABI。结论:脉管复康片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改善循环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股浅动脉和髂动脉的内径、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ABI为(0.85±0.32),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56±0.23)(P 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对血管再通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肢血供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70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运,积极做好抗凝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术后治疗效果满意,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方法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照组25例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5年至2008年来血管杂交手术治疗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行杂交手术治疗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缈肱比值(ABI)提高0.56,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者8例,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最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SilverHawk斑块切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 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44条肢体.术后采用CTA或彩超对管腔通畅情况进行评估随访.结果:43条肢体经腔内开通成功,1例因术中动脉破裂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97.7%).1例术后行小腿截肢术.随访1~6个月,动脉管腔通畅.结论:SilverHawk斑块切除技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影像及临床治疗资料,对所有患者的64排螺旋CT薄层网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所有患者的CTA图像均明确显示责任血管.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可发现病变、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尓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中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尓脂微球载体注射液静注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8.57%)明显优于对照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尓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介入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2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置管溶栓治疗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饮食指导、保护患肢、术前准备等;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留置导管护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结果]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和及时认真的专科护理,症状改善或治愈107例,术后缺血加重或行截肢手术11例,术后6个月发生再闭塞3例。[结论]通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并做好患肢保护、术后留置导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刘永娥  杨娇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777-2779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血管内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并加强对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6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缺血和疼痛相关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综合介入技术有效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降纤酶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6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应用他汀类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和扩张血管治疗加用降纤酶治疗(治疗组,36例)和丹参注射液(对照组,31例)治疗,疗程10 d,观察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2.16%,显效率35.39%,总有效率87.55%;对照组治愈率15.67%,显效率23.44%,总有效率45.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纤酶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对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12例,根据丹红注射液治疗疗效分为治疗有效组(n=80)和治疗无效组(n=32),分析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评估作用。结果多层螺旋CT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最狭窄处横断面面积和血管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有效组血管最狭窄处横断面面积小于同组治疗前与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血管管径大于同组治疗前与治疗无效组,两组在横断面积和管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超声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充盈缺损和斑块大小和回声强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有效组血管斑块小于同组治疗前与治疗无效组;有效组血管回声和血流充盈高于同组治疗前与无效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结合多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疗效提供更为全面的临床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临床护理。方法对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 14例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段开通,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例出现皮下淤血,2例效果不明显。结论手术前后护理观察及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气血两虚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上迳镇卫生院全科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归脾汤加减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比较2组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帕金森病症状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PD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帕金森症状治疗前后及治疗后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气血两虚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中医证候,但对帕金森病症状改善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结果:经术后1个月~12年的随访(平均3年),通畅率达74.5%,肢体存活率达95.7%.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5例梅毒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同时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手术治疗及针对梅毒的治疗,在围术期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残肢切口愈合拆线,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院内交叉感染。认为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控制患者病情,促进其康复,并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28例服用益肾汤,对照组26例服用肾炎康复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尿蛋白及尿红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尿蛋白疗效、尿红细胞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肾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表现,降低尿中蛋白和红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介入置管溶栓治疗8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前检查与准备,患肢护理与下肢循环观察;术后基础护理,抗凝治疗护理与血运监测,留置导管护理,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出院指导与随访。认为强化介入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溶栓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景天生脉饮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一般治疗和西药地高辛强心治疗。治疗组加用景天生脉饮中药汤药口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景天生脉饮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较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从中医角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