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和唾药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名健康人一次静脉注射氨茶碱注射液(剂量5mg/kg),用UV法测其血药浓度的经时变化。其一定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_(1/2)8.4730±2.733h;K0.08907±0.02846h~(-1);Vd0.4380±0.1809L/kg;Cmax13.2257±5.6220μg/ml。其中4名受试者唾液与血浆中茶碱浓度比率为0.5340±0.1407;7名受试者全血与血浆中茶碱浓度比率为0.7234±0.08006  相似文献   

2.
<正> 临床为了控制慢性哮喘病人的发作,血清茶碱浓度必须达到8—20μg/ml。要维持这水平,应用茶碱必须个体化,且需通过临床症状及测定的血药浓度作指导。本文旨在研究一种新型茶碱缓释剂的生物利用度;血浆与唾液浓度比率的大小和差异;血浆茶碱浓度、CAMP含量和心脏作用间的关系等。 12名受试者,每人1次静注200mg茶碱(=240mg氨荣碱)以及单次剂量280mg—羟茶碱(=350mg氨茶碱),480mg—羟茶碱(=600mg氨茶碱)和280mg缓释剂—羟茶碱。随机给药。每次试验间隔至少3天。给药后1分钟到12小时同时采取血和唾液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左氟沙星(LVFX)对人体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均相酶免疫法.通过测定8名健康志愿者、6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用LVFX片前后po氨茶碱片的血药浓度,对合用LVFX前后茶碱药物动力学进行对比.结果:合用LVFX前后除患者组茶碱t_(max)有延长(P<0.01)外,两受试组的K、V_d/F、C_(max)、AUC(0-1)及健康志愿者组的t_(max)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VFX不影响人体茶碱的分布和清除,临床上可与氨茶碱安全合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2名抽脂健康患者皮下注射利多卡因的血清、唾液及脂肪浓度进行了测定,探讨了血清与唾液中药物浓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了二者之间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患者的平均给药剂量为20mg/kg,单剂量给药。实验结果表明血清与唾液中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r=0.8043(p<0.01),C_(血清)=0.3433C_(唾液)+0.2620(n=78).唾液与血清药物浓度比值为2.37±0.857(比值范围:1.02~4.09,n=78).测得血清及唾液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吸收速率常数(Ka)0.573±0.583h~(-1),0.478±0.270h~(-1);消除半衰期(t_(1/2)k)6.41±2.08h,5.68±1.76h;达峰时间(T_(max))6.63±1.46h,6.67±1.80h;峰浓度(C_(max))2.52±0.926μg/ml,6.31±2.30μg/ml.血清与唾液的动力学参数除峰浓度(C_(max))外,统计学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被抽出脂肪的药物含量为给药总量的31.84%(20.69~47.90%).  相似文献   

5.
对6例小儿哮喘病人,以q12h服用氨茶碱控释片三天后,测定12小时内的茶碱浓度。表明茶碱控释片q12h给药大部份病人是有效的。此外,我们还测定了8例病人33对血清与唾液样品,测定结果相关系数r=0.9860(P<0.01),C唾液/C血清为0.596。我们可以用唾液代替血清进行小儿常规茶碱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唾液法和血液法比较卡马西平(CBZ)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动态观察唾液和血液药物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以HPLC法测定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200 mg CBZ后的唾液和血液浓度,分别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唾液和血液中的CBZ药-时曲线可用一室开放模型拟合,其峰浓度(ρ_(max))分别为(1.74±0.13)、(5.86±0.52)mg·L~(-1);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6.83±1.67)、(6.14±1.88)h;吸收半衰期(t_(1/2)ka)分别为(1.29±0.42)、(1.05±0.38)h;消除半衰期(t_(1/2)ke)分别为(47.58±8.67)、(58.26±7.81)h;消除速率常数(ke)分别为(0.015±0.003)、(0.012±0.001)h~(-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32.12±23.85)、(524.99±32.03)mg·h·L~(-1)。t_(max)、t_(1/2)ka、t_(1/2)ke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Z在唾液和血液中的浓度比值(S/P)平均为(0.29±0.02);服药1.5~51 h唾液和血液中CBZ浓度的相关系数(r)平均为(0.897±0.050)。结论CBZ的唾液和血液浓度在1.5~51 h具有高度相关性,除ρ_(max)和AUC外,CBZ唾液和血液药动学特征基本相似,用唾液代替血液进行药动学和治疗药物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氨茶碱是茶碱与乙二胺的复合物,遇光易变色。本文报道高压液相层析测定乙二胺的方法,在0.15~13.5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5次测定值变异系数为1%。使用岛津高压液相层析仪LC-2F型,检出波长254nm,Nucleosil 10C_(18)柱,流动相乙醇-水(85:15),流速0.8ml/分,样品注入量2微升。精密秤定氨茶碱原料粉约250mg,置50ml量瓶,加水溶解后稀释至刻度,精密吸取1ml加20ml乙醇,摇匀后备用。另精密吸取注射剂1ml加乙醇稀释至100ml,摇匀备用。精密秤定片子粉末相当氨茶碱250mg,加水50ml剧烈振摇提取30分钟,过滤,精确吸取滤液1ml加乙醇稀释至20ml摇匀备用。以上样品液各取2ml和乙二胺标准液的乙醇溶液(45μg/ml)  相似文献   

8.
氨茶碱治疗浓度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报告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监测茶碱血药浓度(C)及唾药浓度(S),采用血清或唾液茶碱回收曲线计算,回收率稳定。测定30例病人口服氨茶碱0.1q8h后稳态茶碱C,峰值<10μg.ml者占90%,测定30例次病人的稳态茶碱C与S,两者相关性非常显著(C=1.53S 1.54,r=0.97,P<0.001),S/C=0.551±0.065(CV11.9%)。本文还分析讨论了口服氨茶碱常规给药方案,认为0.2q8h可对多数病人适用。  相似文献   

9.
对唾液和血浆中茶碱浓度的比值进行探讨,证实同一患儿茶碱的唾液浓度五血浆深度之比近似一个常数。对30例接受氨茶碱治疗的患儿测定唾液药浓度和血液药物浓度,求得两者比值,结果证实个体间差异较小。因此,以唾液浓度推算血液浓度进行氨茶碱浓度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多索茶碱颗粒和口服液与普通片剂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多索茶碱在中国人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24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400 mg多索茶碱后的经时血药浓度。结果:多索茶碱颗粒、口服液和普通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峰浓度C_(max)分别为:2.88±:0.99,3.14±1.03和2.78±1.00mg·L~(-1),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37.08±15.17,34.58±18.99和41.88±21.05 min,半衰期t_(1/2)分别为0.53±0.15、0.53±0.15和0.50±0.1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4)分别为4.35±1.83,4.44±1.80和4.58±0.02 mg·h·L~(-1)。多索茶碱颗粒与口服液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5.76±10.07)%和(98.54± 9.87)%。结论:经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多索茶碱颗粒和口服液均与对照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5-单硝酸异山梨酯(5-ISMN)缓释胶囊和缓释片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以及药物吸收特性.方法:受试者单剂量交叉po 2种5-ISMN缓释制剂,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生物利用度参数.结果:缓释胶囊剂和缓释片剂的C_(max)分别为196和210ng/ml、t_(max)为4.48和4.67h,AUC_(O-∞为3936和3890(h·ng)/ml.胶囊剂相对于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1.18%.两种缓释制剂的C_(max)、t_(max)和AUC_(O-∞)无统计学差异.但是缓释胶囊剂在给药后的30min内血药浓度显著高于缓释片剂.结论:两种5-1SMN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用双黄连对兔体内茶碱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取家兔8只,采用自身对照法.首先静注氨茶碱注射液10 mg·kg-1,6 d后静注注射用双黄连196 mg·kg-1,qd,联用4 d,于第4天同时给予氨茶碱10 mg·kg-1,用TDx测定茶碱血清浓度,计算机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氨茶碱的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合用注射用双黄连前后,茶碱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消除率、曲线下面积及表观分布容积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注射用双黄连对家兔体内氨茶碱药动学参数影响甚少,两药合用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氨茶碱血药浓度与药动力学变化,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4例早产儿血茶碱浓度,经桡静脉采血,测得数据,经分析药时曲线,拟合呈一室模型。结果平均清除速度常数0.044±0.0009h-1,平均清除半衰期24±6h,清除半衰期最大相差近10h,平均表均分布容积0.78±0.12L/kg,平均清除30±5ml·(h·kg)-1。结论早产儿对氨茶碱的代谢有别于足月儿、儿童及成人,血药浓度及半衰期个体差异大,宜监测血药浓度,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4.
氧氟沙星对人体内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8名健康志愿者单用氨茶碱和联合应用氧氟沙星后血药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对氮茶碱药动学参数有影响。其单用和联合应用氮茶碱的各药动学参数:半衰期T_(1/2)分别为7.79和10.14,峰浓度C_(max)分别为4.64和5.37,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56.37和100.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氨茶碱两种给药途径在犬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清中茶碱液相色谱检测法.比较分析氨茶碱静脉滴注和气管插管吸入给药后茶碱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VP-ODS C18(4.6 mmxl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三乙胺(24∶76∶0.15),流速1 mL·min-1,柱温25℃,内标为咖啡因.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75±2)nm.选用健康比格犬6只,随机分成2组进行交叉给药,第1周一组给予单剂量静脉滴注氨茶碱8 mg·kg-1;另一组采用超声波雾化给予氨茶碱8 mg·kg-1,定时取样进行茶碱血药浓度的测定;1周清洗期后,2组交叉给药,定时取样进行茶碱血药浓度的测定.结果雾化吸入给药后茶碱在体内以一室模型分布,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4.52%,Cmax和t1/2降低,而CL变大.结论雾化吸入给药后,茶碱能直接到达靶组织,既降低茶碱的血药浓度,又减少不良反应,为氨茶碱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唾液浓度代替血清浓度进行茶碱治疗监测可行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茶碱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病的有效药物,但由于治疗范围狭窄(10~20μg/ml), 个体差异及毒副反应较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8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药学工作者进行了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和个体化给药的研究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测定血药浓度一般需多次自静脉取血,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损害和痛苦,不易为年老体弱和儿童患者接受。由于人们发现唾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与血清浓度相关,因此利用唾液作为样本,就成为一种简便的、无损害的、并能反应血药浓度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6名健康受试者空腹或食用高脂早餐后立即服单剂量氨茶碱控释片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高脂食物显著降低氮茶碱控释片的吸收速率,T_(max)从空腹状态下的3.53±0.44h上升至6.54±2.08h(p<0.01),AUC_0→∞增加20%,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C_(max)、Ke、t_(1/2)和CL没有明显改变。提示高脂肪食物能延缓氨茶碱控释片的吸收,不影响其体内代谢过程和吸收量。由于起效时间减慢,可能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院茶碱临床使用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 39例共 51例次茶碱血药谷浓度监测病例资料。结果 ①茶碱血药谷浓度在 5μg/ml以上开始起效 ,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谷浓度≥ 1 5μg/ml的病例。② 51例次中 ,有 5例次 (9.8% )茶碱血药谷浓度大于 2 0 .0 μg/ml,1 6次 (31 4% )茶碱血药谷浓度小于 5 0 μg/ml。③监测的 51例次中 ,以伍用影响茶碱血药浓度药物后监测为主 (43 1 % )。换用茶碱制剂及危急情况静脉用药大多未能及时监测。④ 51例次中 ,只有 35例按监测要求进行。⑤ 51例次中剂量 -血药浓度有良好相关性的有 2 7例 ,剂量 -血药浓度相关性较差的有 8例。结论 茶碱血药浓度、药效和不良反应是有确切的内在联系 ,但茶碱个体差异较大 ,应加强茶碱的常规监测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加替沙星对家兔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注射用加替沙星对茶碱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测定氨茶碱单用及与加替沙星合用后家兔体内茶碱血清浓度 ,并对 2组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单用氨茶碱及与加替沙星合用后的药 -时曲线符合 -室模型。加替沙星使茶碱的AUC、血药浓度显著增加 (P均 <0 0 5 ) ;表观分布容积显著下降 (P <0 0 5 ) ;清除率显著下降 (P <0 0 1) ;消除半衰期相应延长 ,消除速率常数减少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家兔体内 ,合用加替沙星对茶碱的消除药动学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氨茶碱200-300mg 6名健康志愿者成人的唾液浓度和血浆浓度,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比值为0.53±(SD)0.08,回归方程为y=1.7398x+0.7543,γ=0.9131,P<0.01(n=20)。另外,测定静注氨茶碱2名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唾液浓度和血浆浓度,其比值分别为0.54和0.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