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广伟  王风 《广西医学》2002,24(10):1574-1577
近年来 ,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冠脉内支架术也广泛地用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后治疗血管闭塞 ,或者在血管成形术中选择性地应用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 1)。血管内支架的应用虽可以部分降低再狭窄率 ,但新近研究显示冠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RS)率为 2 8%( 2 )。因此 ,寻找一种有效且临床使用的防止再狭窄的方法 ,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支架内 RS预防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再狭窄预防的药物很多 ,主要种类有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血栓药物、抗炎症药…  相似文献   

2.
中药防治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 ,PTCA的即时成功率高达 90 %以上 ,但术后再狭窄 (RS)率高达 30 %~ 5 0 % ,严重影响了其治疗价值。1  PTCA术后 RS发生机制PTCA术后 ,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认为 ,PTCA后 RS的形成包括三个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环节 ,即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首先 ,PTCA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导致内皮下基质暴露于血流中 ,血小板功能激活 ,引发血小板的聚集、粘附 ,继而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 [1 ] ,…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介入治疗尚有许多问题需解决.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率可达95%以上,但是术后3~6个月有30%~5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影响冠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冠状动脉内支架是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手段,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20%~40%[1].  相似文献   

4.
冠脉内放射治疗预防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即刻成功率大于90%,其病死率小于1%。但是术后3~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许多种技术(如旋切、激光、血管内支架等)和药物(如阿斯匹林、抗凝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鱼油、Ⅱb/Ⅲa受体阻滞剂、)都用来预防再狭窄。目前只有支架使PTCA术后的再狭窄率降  相似文献   

5.
国产硫酸氯吡格雷在PTCA及支架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是目前冠心病患者常采用的介入治疗措施。近几年临床报道 ,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预防PTCA术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从而降低再狭窄率。硫酸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能选择性的阻断血小板ADP受体 ,抑制纤维蛋白原与其血小板受体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而发挥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现将本院抢救中心自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将硫酸氯吡格雷应用于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入选条件 :①年龄 18~ 75岁。②…  相似文献   

6.
张莉莉  贾国良 《医学争鸣》2002,23(B12):53-55
由冠脉阻塞所致的缺血型心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在PTC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介入技术,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介入技术对于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但无论是PTCA还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均面临着急性血管闭塞和再狭窄难题,特别是冠状动脉腔内治疗术能显著激活血小板而增加了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主要预防措施是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本文主要针对抗血小板药物在药理学预防血栓形成的疗效以及副作用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苏华科  宋耀明 《西部医学》2010,22(1):155-156,159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有症状冠心病,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限制了其应用。冠脉内支架的应用使再狭窄率有所下降,但是再狭窄的防治仍然是一个新的、棘手的问题。以普罗布考和西洛他唑为代表的少数药物,临床试验证实其防治再狭窄作用显著,可望成为裸支架或药物洗脱支架重要辅助措施。本文综述再狭窄防治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了解再狭窄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8.
韦旭波 《医学综述》1995,1(10):433-435
冠脉成形术(PTCA)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资料证实:成功的PTCA可明显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但术后再狭窄高达20~40%,再闭塞占20%,再狭窄和再闭塞多于6个月内发生。目前研究表明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1 与血小板的关系PTCA后血管内皮表现为损伤性修复反应,血小板和血栓形成在新生内膜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内含α颗粒(含有ADP、β-TG、PF4、PDGF等)和致密体(含有5-HT等)。当血小板活化时,这些物质即释放入血。β-TG是血小板体内激活的一个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中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或支架植入术 ( 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约有 30 %~ 5 0 %的患者在 PTCA后 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 [1] ,支架的应用后仍有 30 %左右的再狭窄率。因此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已成为当前冠心病研究的热点 ,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明显作用 ,现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1 再狭窄的形成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 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等有关 [2 ]。球囊扩张后造成血管损伤 ,内皮剥脱造成内皮的皮下组织暴露 ,即刻引起血小板和白…  相似文献   

10.
曾欣  王伟 《河北医学》2003,9(7):656-659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是目前国内外运用最广泛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即刻成功率高达 90 %以上 ,标志着心脏病非外科治疗的新纪元 ,但术后 3~ 6个月血管修复产生 30 %~ 5 0 %的再狭窄率严重地限制了远期疗效 ,血管再狭窄的机制及治疗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难点与热点。1 血管重塑的机制曾普遍认为 ,PTCA术后中膜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增殖及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引起的内膜增厚起主要作用。以往大多数抗平滑肌细胞增殖分泌的药物在小动物模型中证实能有效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 ,但于临床实验中并…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脉再狭窄的重要手段,但冠脉再狭窄是其重要并发症,我院应用国产噻氯匹定预防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并与合资产噻氯匹定进行疗效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的抗血栓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乐 《医学综述》1999,5(12):565-566
<正>虽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tasty,PTCA)的成功率已达到90%以上,但在2%~10%的患者会发生急性再闭塞,且术后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高达30%~45%。1987年Sigwart等首次报道了冠脉内支架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冠脉内支架术已成为治疗PTCA术后急性再闭塞,降低再狭窄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并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然而,最近BENSTENT-I和STRESS试验却表明,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率仍分别达到22%~31.6%。多数学者认为,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导致  相似文献   

13.
目前采用冠状动脉扩张术(PTCA)治疗冠心病已在国内开展,通过压缩冠脉内斑块或扩张冠脉以增大冠脉口径,改善冠脉灌注,疗效迅速。但据Hiyzelho等报告有16%的病人在术后6个月左右于原病变部位发生再狭窄。为  相似文献   

14.
冠脉术后再狭窄 ( Restenosis)是指成功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转流术 ( CABG)或经皮介导的血管成形术 ( PTCA)后再次发生血管狭窄。再狭窄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血流 ,导致局部缺血使手术的疗效明显减低。据文献报道上述两种手术再狭窄率为 3 0 %~ 50 %左右[1,2 ] ,而且再狭窄的再次手术危险性大 ,费用高 ,冠心病病人数量庞大 ,所以再狭窄的防治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心血管病防治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 冠脉再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目前人们认为冠脉再狭窄是局部血管对于机械性损伤的一种过度修复反应。当机械损伤深达中膜 ,胶原暴露 ,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15.
通心络胶囊干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77年Gr懕entzig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1]。但术后6个月内冠状动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高达10%~20%,尽管冠脉内支架、斑块旋切术、β射线照射等方法的引入以及多种药物(抗血小板制剂、肝素、冠脉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等)应用于临床加以术后干预,但结果尚不令人满意[2]。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9月对76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冠心病患者用通心络胶囊进行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02年6月~2005年9月我院…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支架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引起的急性闭塞及再狭窄率,但支架同样面临着再狭窄的问题,尤其是复杂病变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血管,更易发生再狭窄[1].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大大降低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再狭窄率,和裸支架相比,DES使6个月的再狭窄率降至0%~9%[2、3].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为186例病人行PCI术,80%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林英忠 《广西医学》2000,22(6):1222-1224
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作为处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时出现的急性冠脉闭塞、冠脉内膜撕裂、冠脉弹性回缩等得到开发应用(1~3).之后有报道其对预防再狭窄有效果(4,5),使其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得到起来越广泛的使用.Setnt植入后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术后1个月以内发生的亚急性血栓性闭塞及3~6个月后产生的慢性期再狭窄.亚急性血栓性闭塞由于抵克力得的使用而基本得到解决.而20%~30%的术后再狭窄目前尚未有良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冠脉)长度病变(病变长度≥20mm,简称长病变)施行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及支架数成功率低,并发症也多,术后再狭窄率高.国外研究表明,药物涂层冠脉内支架能够有效减低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发生率.2006年3月~12月,我们采用药物涂层冠脉内长支架(支架长度≥20 mm)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徐绍辉  高瑜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2):110-11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远期的再狭窄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而冠状动脉内支架种植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再狭窄中的弹性回缩、血管重塑和血栓问题,使术后3~6个月的再狭窄率明显下降,但是仍然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诞生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其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前正在普及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措施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脉内支架术(IVS),但IVS后有30%左右的再狭窄(RS)率,再狭窄的机制是PTCA支架后内皮受损、内皮下组织暴露,激活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局部粘附和聚集,并释放多种平滑肌细胞(SMC)生长因子和凝血因子,从而导致了SMC的迁移、增生和基质改建,所以钙离子拮抗剂的抗SMC迁移、增殖作用对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冠脉再狭窄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