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测定方法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低分子肝素(LMWH)的分子量测定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简要综述了LMWH分子星测定方法,主要介绍粘度法、高效排阻色谱法和梯度聚丙烯醉胺凝胶电泳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协作标定第2次世界卫生组织(WHO)低分子肝素分子量测定用对照品。方法: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HPSEC)。结果:分别用WHO首批对照品和候选待标品测定7个市场上销售的具有不同分子量及分布的低分子肝素产品。结论:候选对照品可以作为第2次国际对照品使用。  相似文献   

3.
4.
低分子量肝素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张淇钏  陈纪平 《河北医药》2000,22(4):314-315
1916年Molean首先发现肝素的抗凝作用 ,肝素 (standardheaparin ,SH)广泛应用临床抗凝、抗血栓作用 ,还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和降血脂作用。由于SH分子量大 ( 5 0 0 0~ 3 0 0 0 0d) ,仅 1 3分子质量较低的部分有较强抗凝活性 ,一定程度限制了临床应用。自 80年代开始对低分子量肝素 (low molecularweightheparins ,LMWH)研究 ,LMWH是通过化学或酶解裂后生成的肝素片段 ,其平均分子量为 65 0 0d ;本文就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静脉血栓预防及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认为LM…  相似文献   

6.
杨明康  李晓燕  钱捷  黄磊  蔡谨  徐志南 《齐鲁药事》2012,31(11):663-666
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新型抗凝药,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肿瘤等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皮下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率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低分子量肝素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并对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肝素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首批低分子肝素国家标准品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肝素 (LMWH )比普通肝素抗血栓作用强 ,出血副作用小 ,有较高生物利用度和较长的生物半衰期[1] ,其抗血栓作用与其抗活化Ⅹ因子(抗FⅩa)活性相关 ,抗凝作用与其抗活化Ⅱ因子(抗FⅡa即抗凝血酶 )活性相关[2 ,3] ,英国药典BP1998已收载该品种 ,我国已有多家单位研究生产并申报新药 ,LMWH质量标准拟上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增补版 ,而质量标准实施中必须要有标准品。WHO已于 1987年制备并发行LMWH第一次国际标准品 ,批号 85/60 0 [4 ] ,以及 1993年发行用于测定分子量分布的LMWH第一次国际参考品(IRR) ,批号 9…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量肝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素(heparin)是广泛存在于动物器官和组织(如小肠粘膜、肺等)的一种葡糖氨聚糖,具有抗凝、抗炎、抗过敏、抗病毒、抗癌、调血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20世纪60年代,普通肝素(standard heparin,SH)已成功地用于预防和治疗深度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也曾应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量肝素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正> 80年代,低分予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LMWHs)的出现,使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较大改观,LMWHs与标准肝素(Stand-ard heparin,SH)或未分组分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如抗栓作用强,出血危险小、生物利用度高、药代动力学长及使用方便等。已知LMWHs作用于多个环节,如凝血、纤溶、血细胞、内皮细  相似文献   

11.
实验证明低抗凝活性肝素来源的低分子肝素对琼脂致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致小鼠炎症性内芽肿组织增生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醋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抑制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也表现了抑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量肝素的抗过敏作用(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分子量肝素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生化药物,具有多种非抗凝活性。研究结果显示,LMWH16000u·L(-1)(P<0.01)和8000u·L(-1)(P<0.05)均能显著降低OA所致的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高度;LMWH200u·kg(-1),50u·kg(-1)和12.5u·kg(-1)(P<0.01)均能明显抑制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LMWH60u·kg(-1)(P<0.01)和30u·kg(P<0.05)均能显著减少个氨基毗陡诱发的小鼠舔体反应次数,并能抑制冰乙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果表明LMWH对多种动物模型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鼠口服低分子肝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柱层析、比色技术测定了大鼠口服及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后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并以梯形法求算出大鼠口服低分子肝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口服后可快速进入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9.9%,为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对食物性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HDL-C/TC显著升高(P<0.05);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高、中剂量组大鼠较高脂蛋白血症对照组大鼠血浆TC、LDL-C显著降低(P<0.05).HDL-C/TC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大鼠血浆甘油三酯(TG)亦显著降低(P<0.05)。其降血脂作用与藻酸双酯钠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川崎病(KD)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38例,分为阿司匹林组20例和LMWH组18例,LMWH组予LMWH 50~100IU·kg-1,ih,qd,连用10 d.于急性期、恢复期测定患儿血小板、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反应蛋白、血沉、心肌肌钙蛋白Ⅰ、内皮素、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Pit、CPK-MB、CRP、ESR、CTnI、ET、D-dimer、Fib显著降低(P<0.01),PT、APTY延长(P<0.01).与阿司匹林组恢复期相比,LMWH组恢复期Ph、CPK-MB、CTnI显著降低(P<0.01),CRP、ESR无明显变化(P>0.05);ET、D-dimer、Fib降低(P<0.05或P<0.01),PT、APTF延长(P<0.05).结论:LMWH能有效改善急性期KD患儿血液高凝状态,且可降低CPK-MB、CTnI,对防止微血栓形成及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低抗凝肝素来源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生产肝素的副产品——低抗凝肝素为原料,采用亚硝酸控制解聚法制得了低分子肝素,分子量为5300,抗凝活性为39.2u/mg,测定了理化指标。以对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为药效学指标,确定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的处方组成为低分子肝素、油酸、牛胆盐。研究了所制备的低分子肝素胶囊对家兔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并试用于部分动脉粥样硬化症志愿者,表明该胶囊可有效地改善家免和动脉粥样硬化症志愿者血液流变性质,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住院UA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组(LMWHC)(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两组以及LMWH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UAP疗效为91.6%,与对照组疗效70.0%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心电图改善86.1%,优于对照组70.0%(P<0.05);LMWH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好转。 结论LMWH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缓解UAP的临床症状;同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49例分为普通肝素组22例及低分子肝素组27例。观察两组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例数及术后半个月内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出血副作用的发生例数。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术后半个月内心脏严重事件的发生例数均低于普通肝素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效与普通肝素相似,而出血事件明显少于普通肝素,且无需监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调节血脂,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12h1次,连用10d。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10d。结果疗程结束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控制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67%(29/30)和70%(21/30)。随诊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远期疗效均显著,复发率低,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