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总结2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抢救治疗2小时至14天,心肺脑复苏成功12例;心肺复苏成功6例,3例患者遗留有智力障碍,2例最终因MODS而死亡,1例放弃抢救;5例心肺复苏失败;心肺复苏成功总计18例,成功率78.3%,存活15例,存活率65.2%,死亡8例,病死率34.8%.其中一例分别于中毒后2h、d3心跳骤停2次,抢救成功.[结论]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尽早电除颤,积极的脑复苏,同时有效的毒物清除措施和解毒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了毒物对机体的继续损害和心跳骤停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
241例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0月至2002年10月十二年间院内及院外急救的241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41例心跳骤停患者中,初步复苏成功10例,最终复苏成功(心肺脑均复苏)仅4例,复苏率分别为4.62%、1.82%。1990至1998年间复苏成功率较低,初步复苏成功率1.38%,最终复苏成功率0。1999至2002年间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初步复苏成功率8.24%,最终复苏成功率4.12%。自1998年我科开展院外急救以来,尚无一例院外心跳骤停者复苏成功。结论 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开始时间、抢救措施正确与否、对室颤患者能否早期除颤及患者原发病是否可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救治效果,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救治成功率。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复苏时间、病因、复苏场所及成功率数据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病因,且抢救治疗成功率较其他病因偏低,复苏地点与复苏开始时间对临床抢救成功结局具有一定的影响,66例患者经过心肺复苏的救治,共有28例患者成功,其余失败,成功率为42.4%。结论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情况,必须在4 m in内建立基础生命支持,尽快恢复患者的循环呼吸,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才能挽救其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科发生1例子痫合并胎盘早剥,突发心脏骤停,现将初期复苏抢救的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以明  骆敏  李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21-6921
呼吸心跳骤停是国内外院前急救及急诊科的医务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每年约有541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SCD),具有完善急救体系的发达国家心肺复苏的成功概率不到15%,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仅0~5%[1]。现将呼吸心跳骤停超过30min的1例成功抢救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取本院院前急救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从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抢救半径、现场有无目击者参与、气管插管耗时(含气囊—面罩给氧)、是否使用电除颤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8.86%。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4 min与开始复苏时间≥4 min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复苏时间4 min能有效提高CPR复苏成功率(OR=13.64,95%CI:1.43~130.08);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过程中,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有目击者参与的情况下和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无目击者参与,CPR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电除颤是CPR复苏成功要素之一(OR=10.00,95%CI:1.14~87.59)。结论 79例患者临床分析表明,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早,抢救半径短,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少和有目击者参与是影响CPR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ICU内心肺复苏的执行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内心肺复苏的执行与结果。方法:以队列研究的方式,前瞻性观察我院经培训的ICU医生实施心肺复苏的具体情况。结果:(1)心跳呼吸骤停有三种形式,以心跳骤停为主,且以室性逸搏最多。(2)均能给予人工通气,首次除颤成功率88.5%。(3)呼吸骤停组及室速 室颤组复苏成功率高(23.8%比2.9%,P<0.01;42.9%比14.5%,P<0.05),室性逸搏 等电位线组复苏成功率低(15.5比70.5%,P<0.01)。结论:ICU内心跳呼吸骤停的最多形式是室性逸搏。呼吸骤停及室速、室颤的复苏成功率高,而室性逸搏的复苏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8.
颅脑后颅窝是呼吸和循环中枢所在,手术刺激、体位变动等很多因素可引起循环的剧烈变动,甚至引起心跳骤停。现将我院后颅窝手术心跳骤停成功复苏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58岁,90 kg。高血压病史10 a,心电图示心肌劳损。近来站立不稳,诊断为小脑肿瘤,拟在全麻下行右侧卧位小脑半球肿瘤切术。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深度。术中麻醉平稳,BP 110/80 mm Hg,HR 80次/m in。术毕缝皮结束瞬间,患者心率由60次/m in迅速降至30次/m in,旋即心跳停搏,BP降至0,遂快速静脉注射阿托品1 m g,同时侧卧位胸外心脏按压,频率80次/m in,约2…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33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复苏成功率,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复苏率、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及急救水平。结果 33例患者中,失败12例,成功11例,成功率33.3%。呼吸、心跳骤停复苏起始早晚是影响抢救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效的心脏按压和心脏电除颤、尽快开放气道,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合理正确的药物使用是CPR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章仕坚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76-2678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骧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程序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75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开始复苏时间、复苏程序及方法对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早期组复苏有效率和成功率都明显高于晚期组(P〈0.05),除急性内科疾病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高外(60%),其它疾病复苏成功率均较低(约20%)。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否与开始复苏时间、骤停前重要脏器功能密切相关,当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要强调实施早期现场心肺复苏,加强及时电除颤、气管插管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可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同时注重原发病和脑复苏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紧急床边气管内心脏起搏在心肺复苏中的成功率。方法:对50例心跳骤停患者紧急行改良气管导管插管,插管成功后即行气管内心脏起搏。结果:50例中41例有起搏信号,起搏成功率为82%,28例临床有效,临床有效率为56%,其中21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42%。结论:紧急床边气管内心脏起搏设备、操作简单,不影响胸外按压和进行其它急救措施,是抢救心跳骤停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救护士紧急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6月~2010年5月接诊140例呼吸心跳骤停并实施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操作人员不同分为急救护士组和麻醉医师组,各70例。并对气管插管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急救复苏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救护士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关键步骤,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抢救的临床经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7年急诊抢救的5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果:50例中初步心肺复苏的12例,最终康复出院的6例。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该患者的原发病,心跳呼吸骤停时间,CPR的及时正确,电除颤的及时准确使用,及早气管插管以及脑复苏的正确及时实施有相关性。另外碳酸氢钠及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使用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院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机械通气复苏院内心跳呼吸骤停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min内获机械通气复苏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5min以上者,P<0.05。结论:及时机械通气可提高院内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复苏方法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9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按2010年复苏指南和2005年复苏指南进行分组并对比观察。结果:应用2010年复苏指南的理论技术心肺复苏成功率(20.00%)与2005年指南指导下复苏成功率(6.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救护士紧急气管插管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9月接诊的70例呼吸心跳骤停并实施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救医护人员紧急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的院内复苏成功率。结果:急救护士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与麻醉医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救复苏成功率高于麻醉医师组(P〈0.05)。结论:急救护士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是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步骤,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23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23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经过,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经过及时、正确、持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通气、药物复苏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成功,5例患者因院外心跳骤停而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致心跳禾恢复。结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的急救,关键是及时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  相似文献   

18.
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飞  朱华栋 《临床荟萃》1997,12(8):353-354
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莫过于心跳呼吸骤停,目前抢救水平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但最终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仍较低.笔者多年来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同道借鉴.1 积极心肺复苏,不可轻易放弃心跳停止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复苏效果,所以及早进行心肺复苏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人认为目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偏低,影响因素在于能否抓紧心跳呼吸停止的前4分钟进行及时抢救,因为心跳停止超过4~5分钟,脑损害即不可恢复.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有不少心跳停止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取得复苏成功的病例,所以如果将心跳停止超过4~5分钟即作为复苏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心肺骤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复苏成功33例,死亡11例。复苏成功时间平均4.5min。结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正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CPR)初期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的病人存活率低,病死率高。研究表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约66.7%的院外心跳骤停患者和22.9%院内心跳骤停患者死于脑损伤,存活患者中40%-50%出现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1]。因此,心肺脑复苏领域的研究任重而道远。近年来调节线粒体功能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