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A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全部患者都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对40例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Sanders髋关节评分、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平均时间(40.6±5.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75.8±22.3)ml;术后出现伤口疼痛患者6(15%)例,红肿2(5%)例,出血1(2.5%)例,其中1(2.5%)例患者未遵医嘱过早负重,致关节脱位。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随访1年,40例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35(87.5%)例,恢复情况中等4(10%)例,恢复情况差1(2.5%)例;根据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判断,患者术后评分平均达(88.6±5.5)分,较术前平均评分(22.3±4.2)分高。患者在手术前后Sanders髋关节评分比较t=60.5928(=0.0000),恢复情况优良比较2=64.6364(=0.0000),恢复情况中等比较2=4.1579(=0.0414),恢复情况差比较2=75.1463(=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间A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童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儿围术期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58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危险因素为术前Cobb角>69.5°(OR=3.043,95%CI:1.436~6.448,P<0.01)和围术期输注异体血(OR=2.364, 95%CI:1.095~5.102,P<0.05)。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并发症组患者术后返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率更高(P<0.01)和住院时间更长(P<0.001)。结论 儿童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Cobb角>69.5°和围术期输注异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43例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75岁年龄为界分组,其中观察组(大于或等于75岁)47例,对照组(小于75岁)96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切缘长度、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及术后30 d死亡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和手术时间超过350 min是术后总并发症增多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超过350 min和合并糖尿病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只要严格选择病例,手术前后注意监测并积极处理合并症,熟练操作,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老年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em-o-Lok免打结倒刺缝合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77例实施LP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连续缝合,按照缝线和方法的不同分为Hem-o-Lok免打结倒刺缝合线组(观察组37例)和传统可吸收线组(传统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WIT)、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转移以及肾小球过滤(GFR)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4,P=0.000),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传统组的WI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8,P=0.000);观察组无尿漏、继发性出血、淋巴漏等并发症;传统组出现尿漏1例,无继发性出血、淋巴漏等并发症,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GFR降低幅度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6,P=0.000);术后3个月2组GFR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病理学检测显示肾细胞癌3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传统组肾细胞癌3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2组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Hem-o-Lok免打结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能够明显缩短肾热缺血时间,大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医生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侧胸壁小切口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应用效果,并对比分析其较传统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右侧胸壁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小切口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正中切口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观测指标,包括术前心功能、术前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从手术日开始计算)、并发症等。结果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为(143.40±61.113)mL,正中切口组为(286.00±59.861)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5,P=0.000);小切口组术后ICU停留时间为(2.28±1.061)d,正中切口组为(3.60±0.81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8,P=0.000);小切口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1.20±0.408)d,正中切口组为(1.76±0.597)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1,P=0.049);小切口组体外循环时间为121(71~137)min,正中切口组为55(40~68)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68,P=0.000);小切口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1(41~97)min,正中切口组为40(27~48)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49,P=0.000);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为4.25(3.50~7.16)h,正中切口组为2.833(2.33~3.33)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73,P=0.000)。在术后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相比,右侧胸壁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在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手术切口美观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其手术方式安全可靠,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VATS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出现PPCs,分为非PPCs组和PPCs组。获取患者资料,以统一的病例报告表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既往病史以及术后并发症。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和根据经验可能存在较大临床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筛选出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65岁以上行VATS手术患者900例,48例发生PPCs(5.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术前吸烟史、脑卒中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和肺叶切除术是老年患者VATS术后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是VATS术后PPCs高危群体,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脑卒中、COPD等既往病史以及手术范围。应对高危患者优化围术期管理,并加强术后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科室确诊食管癌并行手术的病例117例,对11个可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基础疾病、术前血清白蛋白值、肿瘤分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硬膜外镇痛6个因素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OR=2.682)、存在基础疾病(OR=3.874)、血清白蛋白低于4.0 g/dL(OR=1.592)、肿瘤分期处于Ⅲ期(OR=2.435)及术中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10 mL(OR=3.238)均可作为预测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硬膜外镇痛是保护性因素(OR=0.784,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建议术前应注意、避免各危险因素,选择有针对性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音乐疗法联合个体化干预措施在预防心脏外科术后ICU谵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经心脏外科手术后转入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4例),实验组行音乐疗法联合个体化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种方法在预防心脏外科手术后ICU谵妄发生率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906,P=0.015),患者28天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59,P=0.019),ICU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11.743,P=0.000)患者住院时长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1,P=0.000),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111,P=0.000),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381,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3,P=0.000)。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后转入ICU治疗的患者进行音乐疗法联合个体化干预能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减少躁动呕吐和术后感染,缩短住院时长,提升术后生存率,为预防ICU谵妄发生提供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和确定Ⅱ型贲门腺癌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61例Ⅱ型贲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9/61),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6%(4/61),肺部并发症为14.8%(9/61),影响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口侧切除长度(P=0.0329)和淋巴结清扫等级(P=0.0156).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亦为口侧切除长度(P=0.0299)和淋巴结清扫等级(P=0.0411).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住院时间有关(P=0.0005).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联(P=0.0086).结论 随着口侧切除长度的增加和淋巴结清扫等级的提升,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多,应提高手术和术后管理的技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进行分析。方法探究我院普外科11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调查研究发现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术前住院时间长短、岁数、切口长度、以及手术种类等。结论为预防患者切口感染,需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适合地对策,以利于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切口感染划分为感染组(n=40)和未感染组(n=112).统计患者病原菌检出率与菌种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患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原菌培养(+)35例,病原菌培养(-)5例,病原菌检出率为87.5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株(68.57%)、革兰阳性杆菌8株(22.86%)、真菌3株(8.57%).胎膜早破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检查次数、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是否首次剖宫产、术前有无应用抗菌药、有无合并基础疾病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单因素(P<0.05).阴道检查次数、住院时间、胎膜早破时间、手术切口大小为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为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需要对合并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多种危险因素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对于老年骨折治疗后肺部感染的研究少有报道,对于老年特殊部位,如髋部骨折后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并发症也无少见相关报道。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患者骨折患者围术期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时期同一区域住院的未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6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临床指标的差异性,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与结论: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14个可能的围术期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糖尿病、心脏疾病、机械通气、术中出血量、输注红细胞、手术时间、术前低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 18.5 kg/m2)、血清白蛋白< 35 g/L、电解质紊乱、入住ICU及住院时间;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OR=23.317;95%CI:2.702-60.312;P=0.000)、入住ICU(OR= 7.890;95%CI:2.624-76.012;P=0.008)、机械通气 (OR=35.210;95%CI:8.464-131.203;P=0.017)、手术时间(OR=12.122;95%CI:5.154-99.098;P=0.012)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入住ICU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时应警惕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术后复发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18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术后情况进行调查,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找出其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术后复发率为5.05%(11/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复发性气胸(OR=2.432,P=0.000)和多发肺大疱(OR=1.918,P=0.000)是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患者复发率较高,应加强复发性气胸和多发肺大疱患者管理,减少其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共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腹腔感染13例、胰漏9例、腹腔出血4例、胆漏4例、胃排空障碍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胸腔积液1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1.5%(27/65)。患者PD术后1个月内死亡5例,病死率7.7%(5/6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胰腺质软和胰管直径<3 mm(P<0.05);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400 ml和胰腺质软;胰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360 min、胰腺质软和胰管直径<3 mm(P<0.05)。结论 老年并非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禁忌,胰腺质软和胰管直径<3 mm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54例无肠梗阻的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对比分析患者合并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并发症、肠粘连范围、麻醉类型、疾病程度、术后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麻醉类型、术后白细胞计数是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术后白细胞计数以及疾病病情是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患者发病后需立即明确肠梗阻类型,并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救治中实施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PSAE)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修补组(n=43)和栓塞组(n=43),修补组实施脾修补术,栓塞组实施PSAE。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T淋巴细胞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栓塞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P=0.002、0.012、0.007),术中出血量少于修补组(P=0.000);治疗14 d后栓塞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修补组(P=0.023、0.018、0.011),CD8+水平低于修补组(P=0.015)。栓塞组共有3例患者(6.98%)发生并发症,而修补组有10例(23.26%)发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E应用于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至康复所需时间,同时起到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下髋部骨折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身麻醉53例,椎管内麻醉172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红细胞比容(HCT)、术前等待时间、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第1天HCT、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数据。采用多重插补方法对数据缺失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多元回归和交互作用分析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调整年龄、性别、ASA分级、术前和术后第1天HCT、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以及ASA分级和术后并发症的交互作用后发现,全身麻醉组术前等待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β=0. 5,95%CI(0. 1,0. 9),P=0. 025],而椎管内麻醉组未发现此现象[β=0. 0,95%CI(-0. 1,0. 2),P=0. 778]。结论 髋部骨折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延长术前等待时间可导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而椎管内麻醉无此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改变,总结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形失血量、总失血情况,探讨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并发症、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分别按照空心钉、关节置换、动力性髋螺钉和髓内钉的标准流程操作)、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波动、输血量计算患者隐形失血量、总失血量,通过方差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分析计算围手术期间总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有16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选,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服用抗凝药物(均P=0.000)、手术方式(P=0.000,P=0.004)是围手术期出血量较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形失血量远远大于术中出血量,髓内钉术中出血量较关节置换、动力性髋螺钉(DHS)系统少,但隐形失血量、总失血量较其他三种手术方式明显增多,此外,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可增加术中出血量、隐形失血量及总失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201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将采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常规进行的10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前、手术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8.0406,-5.3713,-6.4148;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600,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1167,P0.01)。结论: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能显著优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同时对医护工作的认可度更高,增进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其术后变化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87 例2015 年3 月至2016 年3 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直肠癌患者。选取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术前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术前PLR)、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值(术后NLR/ 术前NLR)及手术前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值(术后PLR/ 术前PLR)作为观察指标,同时观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病理分期、淋巴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下极距肛门的距离。单因素分析采用字2 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方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Fisher 值=7.242)、术前PLR(字2 =6.787)、手术前后NLR(字2 =15.656)、PLR(字2 =9.298)变化趋势、年龄(字2 =4.813)和肿瘤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字2 =5.951)与AL 发生相关(P<0.05)。而性别(字2 =0.001)、肿瘤病理分期(Fisher值=2.107)、淋巴分期(Fisher 值=1.298)、分化程度(Fisher 值=2.206)均不是影响术后AL 发生的危险因素(P>0郾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 值(OR= 1.647,P = 0.000)、手术前后NLR 变化值(OR= 1.880,P = 0.000)和肿瘤下极距肛缘的距离(OR=4.364,P =0.048)与AL 发生相关。结论:术前NLR、手术前后NLR 的变化值以及肿瘤下极距肛缘的距离是直肠癌患者术后AL 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