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来有效预防浅前房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7~2012年间收治住院的60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行小梁切除术60眼,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浅前房。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虽然较高,但是通过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及注意事项是可以避免其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82例195眼发生浅前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82例19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4眼(12.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经过保守或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d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30个月,眼压均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较高,术前应注意控制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操作准确可减轻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孟秀文  田菁 《吉林医学》2014,(4):793-794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在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应用。方法:对102例青光眼患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50例在小梁切除术中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52例在小梁切除术中前房注入平衡盐溶液。分别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远期眼压变化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手术中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可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同时不影响术后远期眼压的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4例(3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41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浅前房41眼(10.6%),其中滤过过强22眼(53.7%),结膜瓣渗漏14眼(34.1%),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眼(7.3%),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2眼(4.9%).37眼通过药物治疗前房恢复,4眼手术后前房恢复.结论 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及时对症处理并发症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相应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期间118例(142眼)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及虹膜周切术病例,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原因、类型及相应处理。结果118例(142眼)中,虹膜周切术后未发生浅前房,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33例,发生率为23.23%,除手术治疗4眼外,其余29眼通过保守治疗均能恢复前房。结论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及时对症处理,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伟忠 《当代医学》2011,17(20):33-3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巩膜咬切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2010年眼科收治的三种抗青光眼手术共402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1)术前眼压≤21mmHg者110只眼,其中行小梁切除术68只眼,术后浅前房10只眼,占14.7%,巩膜咬切术35只眼,术后浅前房8只眼,占22.8%,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只眼,术后无浅前房发生;(2)术前眼压22~35mmHg者175只眼,其中行小梁切除术105只眼,术后浅前房28只眼,占26.7%,巩膜咬切术45只眼,术后浅前房15只眼,占33.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5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20%;(3)术前眼压〉35mmHg者117只眼,小梁切除术42只眼,术后浅前房13只眼,占31%,巩膜咬切术27只眼,术后浅前房6只眼,占22.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48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10.4%。结论 3种抗青光眼手术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术前眼压控制正常后,有利于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海彬  李敏  赖小玲 《海南医学》2008,19(12):38-39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浅前房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108例143眼发生浅前房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结果本组病人浅前房发生率为26.57%,其中滤过过盛27眼,结膜瓣渗漏4眼,术后炎症致房水分泌减少3眼,脉络膜脱离3眼,恶性青光眼1眼。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最常见的原因是滤过过盛,术中操作技巧规范,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角膜穿刺口注BSS形成前房,可大大减少浅前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236例(312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原因及处理。结果:手术312眼,浅前房发生65眼,发生率为21.2%,经过散瞳、加压包扎、缝合及前房穿刺注入甲基纤维素后,均得以恢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不可避免,但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加以控制,可以减少发生或减轻发生后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2组,观察组53眼采用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135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分别观察术后前房深度、眼压、结膜滤过泡。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9.43%,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6.30%;术后第5天观察组前房全部恢复正常,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25.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为86.32%,对照组84.8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末次随访眼压控制率观察组为88.6%,对照组为86.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可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并能理想地控制眼压,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侯红云 《吉林医学》2010,(30):5385-5386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重建的疗效。方法:对100例(100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常规进行前房重建。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9.0%,患者术后眼压9.2~16.5(11.5±0.7)mmHg,均较术前降低,所有患者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重建,方法简单,可有效控制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金海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116-111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与预后。方法:65例(71眼)均在显微镜下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对患者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底检查,对不同程度的浅前房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及治疗结果的观察统计。结果:71眼中发生浅前房者25眼,发生率为35.2%,其中Ⅰ级19眼,Ⅱ级6眼。21眼为滤过过强,4眼为术后虹膜睫状体炎。经积极处理后2周内均恢复前房深度。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偏高。主要原因为滤过过强、结膜瓣伤口漏、虹膜睫状体炎等。注意术前的眼压控制,术中精细操作,减轻术前的炎性反应等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徐长华 《中原医刊》2002,29(11):14-15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确诊为青光眼且经药物治疗眼压控制稳定性差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浅前房发生时间、程度、治疗后恢复情况。结果:186例205眼形成浅前房20眼,占9.75%,按Spaeth分类,浅I度12眼,占60%,浅Ⅱ度8眼占40%,均发生在术后1-7天。结论:浅前房形成主要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术前高眼压等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效果.方法:对27例(27眼)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无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及恶性青光眼发生.术后前房积血5眼,浅前房10眼,经治疗积血吸收,浅前房恢复.术后1周视力提高18眼,有24眼(88.89%)不用药物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结论:对局部及全身联合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仍无法控制的青光眼,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可缩短病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315例行小梁切除术和39例行虹膜嵌顿术的青光眼患者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前眼压,手术方式,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等与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关系。结果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68眼(16.31%)。术前眼压≤21mmHg者201眼中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16眼(7.96%);其中小梁切除术185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16眼(8.65%),虹膜嵌顿术16眼,无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术前眼压22~30mmHg者126眼中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8眼(22.22%);其中小梁切除术114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7眼(23.68%),虹膜嵌顿术12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1眼(8.33%)。术前眼压31~40mmHg者72眼中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6眼(36.11%);其中小梁切除术65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5眼(38.46%),虹膜嵌顿术7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1眼(14.29%)。术前眼压>40mmHg者18眼中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8眼(44.44%);其中小梁切除术14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7眼(50%)虹膜嵌顿术4眼,发生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对102例110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浅前房为21例21只眼,发生率为20.6%。结论:浅前房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针对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浅前房的发生率将会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40例(260眼)中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有40例(48眼)出现浅前房,其中31眼经保守治疗,17眼经手术治疗。结果:48眼经保守治疗恢复前房31眼,经手术治疗恢复前房17眼,其中7眼行结膜修补术,7眼行巩膜修补术,1眼行脉络膜下腔放液前房注气术,2眼睫状环阻塞青光眼行晶体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应从术前预防做起,术后积极寻找原因及对症合理治疗,前房全部形成,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70例7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为根据房角检查须行滤过手术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5例,前房注气+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眼内出血的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眼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向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可预防术后浅前房、眼内出血的发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56例(278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前房迟缓形成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在256例(278只眼)中,有31只眼表现前房迟缓形成(占11.15%)。结论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细心操作可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前房及眼压的变化,及时发现原因及对症处理,有利于前房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何翠蓉  伍帆 《西部医学》2010,22(4):727-72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64例(76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64例(74只眼),在手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液。结果观察组术后浅前房12眼,占15.8%,对照组术后浅前房34眼,占45.9%,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眼压被控制在正常范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且眼压控制效果与前房内未注入透明质酸钠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调整缝线对术后有效控制眼压的可行性。方法40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均缝巩膜瓣两侧可调整线,两侧拆缝线线结均位于透明角膜缘处。结果40例青光眼患者术后1周内均未发生浅前房,术后均形成了一个功能良好的过滤泡,眼压控制在8~17mmHg。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置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眼压,避免了术后发生浅前房、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