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早期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转归和血糖、肝功能的影响。方法:依入选与排除标准,随机选取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脑外伤后8~30天开始HBO治疗作为早期治疗组(A组)。同时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外伤患者46例,在脑外伤后31~60天开始HBO治疗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分别在HBO治疗前1-2 d、治疗后第1个疗程、第3个疗程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监测,并进行GCS评分,伤后6个月进行GOS分级。结果:人院时GC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0 d与入院时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提高,而A组提高更显著。肝功能各值治疗前后A、B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前A组与B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血糖值明显低于B组有显著性意义.GOS评分,A组与B组相比较,早期应用HBO治疗组患者(A组)预后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HBO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状态,稳定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3、5、7天监测BIS,同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GFAP水平。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分)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3分)。比较两组患者BIS及血清GFAP水平动态变化趋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IS、GFAP单项及联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血清GFAP及BI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各时间点,预后不良组血清GFA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BIS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IS联合GFAP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结论:BIS联合GFA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纳洛酮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量效关系.方法:23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降颅压、止血、健脑、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或方法增加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期间GCS及远期疗效GOS.结果:第5天起,纳洛酮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后,患者GO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组(以0.4 mg·kg-1·d-1,分12次静脉注射)的疗效较第2组(纳洛酮8 mg/d,持续静滴10 d)更为理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第4组(以0.4 mg·kg-1·d-1,分12次静脉注射,持续10 d)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状况,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早期、大剂量、短间期、静脉注射给药是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GAS)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90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按照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入院后第1、4、7、14、21天测定GAS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于伤后3个月进行GOS评分比较预后。结果观察组G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GAS水平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颅脑损伤早期GAS水平升高,轻型组在入院第4天达到高峰,在第14天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中型和重型组在入院第7天达到高峰,在第21天仍保持较高水平;预后恶劣组住院期间GAS水平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越高,预示脑损伤越重,预后越差。早期动态观察血清胃泌素水平对判断伤情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3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2 mL,ELISA法测定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n=7)、中度颅脑损伤组(n=10)和重度颅脑损伤组(n=14);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n=23)和预后不良组(n=8).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重、中、轻度颅脑损伤组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轻度颅脑损伤组患者(P<0.05,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患者血清Nogo-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2mL,ELISA法测定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n=7)、中度颅脑损伤组(n=10)和重度颅脑损伤组(n=14);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n=23)和预后不良组(n=8)。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重、中、轻度颅脑损伤组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轻度颅脑损伤组患者(P〈0.05,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患者血清Nogo-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神经功能的疗效.方法 对所收治4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常规对照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同期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运动语言功能、综合生活质量计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纳洛酮组患者的GCS评分及GOS评分在治疗和随访期间均较对照组提高,伤后2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及时手术及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应尽早使用纳洛酮促进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2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B组(62例)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观察术前和术后第1、3、7天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A组良好率为48.4%,明显高于B组的21.0%(P〈0.05);两组术前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3、7天颅内压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A组颅内压降低幅度较B组更为显著(P〈0.05);A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O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6%,明显低于B组的35.5%(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术后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酒精中毒对重型颅脑损伤愈后的影响,同时观察纳洛酮对酒精中毒后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酒精中毒对重型颅脑损伤愈后的影响;同时对酒精中毒组和非酒精中毒组进行随机分组,其中A组和C组早期应用纳洛酮,B组和D组除未用纳洛酮外,其它治疗与A组和C组基本相同。结果:酒精中毒组的重型颅脑损伤愈后明显低于非酒精中毒组(P<0.05),纳洛酮能明显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P<0.05)。结论:伴有酒精中毒的重型颅脑损伤愈后较差,早期应用纳洛酮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庆  陈长贵  石旭东 《四川医学》2011,32(5):706-708
目的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利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血浆内皮素-1(ET-1)、S-100β蛋白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第3、7、14d血浆S-100β、NSE浓度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14d及3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可调节患者NO和ET-1浓度,维持NO/ET-1相对平衡,从而减轻脑损伤,降低血浆S-100β、NSE浓度,对急性颅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陶宁  胡家正 《西部医学》2006,18(2):179-18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每天0.1~0.2m g/kg,持续静脉点滴7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7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 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年龄、GCS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7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 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黄志鹏  谢婷  华星 《河北医学》2016,(11):1810-1812
目的: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入院即刻、1d、3d、6d、9d、14d、21d的血清PA和血清ALB水平,并与患者伤后6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 A和血清ALB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GOS评分4~5分(预后良好)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A和血清ALB水平均高于GOS评分1~3分(预后不良好)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 A和血清ALB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OS评分存在密切关系,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为进行免疫干预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轻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4~15分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仪对2组患者伤后第1、3、7和14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后第1天CD3、 CD4、CD4/CD8开始下降,CD8升高,第3天CD3、 CD4、CD4/CD8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第7天开始恢复,第14天基本同正常水平,2组伤后第1、3和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伤后第14天 2组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第4天肺部感染73.3%,对照组无肺部感染,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为伤后第1天开始下降,第3天下降明显,第7天开始恢复,第14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考虑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免疫干预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4.
李克寒  杨惠敏  郭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299-1301,130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或不同剂量地佐辛全麻诱导期喉罩置入对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患者初始靶控输注丙泊酚5 μg/mL,B、C和D组患者初始靶控输注丙泊酚3 μg/mL,同时,B组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 ng/mL,C组患者予地佐辛0.1 mg/kg,D组患者地佐辛0.15 mg/kg,A组患者给予与B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20 min后置入喉罩。记录麻醉诱导前、喉罩置入前、喉罩置入时4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值(BIS)。并采取上下交叉法对丙泊酚Cp50进行观察。结果:喉罩置入前,A、C和D组患者HR均显著高于B组(P<0.01),而C组患者HR也明显高于A和D组(P<0.01);B、C和D组患者的MAP显著高于A组(P<0.01)。喉罩置入时,B和D组患者HR均显著低于A和C组(P<0.01)。喉罩置入前与麻醉诱导前比较,A、B和D组患者HR均显著下降(P<0.01),4组患者的MAP及BIS均显著降低(P<0.01)。喉罩置入时与喉罩置入前比较,A和B组患者的HR、MAP及BIS值均上升(P<0.05~P<0.01)。C组患者MAP和BIS值亦均上升(P<0.05)。B、C和D组丙泊酚Cp50均显著低于A组(P<0.01)。且B和D组也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或地佐辛0.15 mg/kg能有效地降低丙泊酚Cp50,但地佐辛在麻醉诱导及喉罩置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较瑞芬太尼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加强医疗病房(ICU)21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其中106例同时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将重型颅脑损伤组各血脂水平分别与中型颅脑损伤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结果重型和中型颅脑损伤组血清TC、TG、LDL-C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46例,存活52例,死亡组血清TC低于存活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血脂明显降低,提示在颅脑损伤急性期低TC、低TG和低LDL-C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HBO)早期综合治疗对颅脑外伤病人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18例颅脑外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在颅脑外伤31~60 d开始HBO,观察组在颅脑外伤8~30 d开始HBO。比较2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免疫指标、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以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GCS、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周,观察组IL-2、6、8和TNF-α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IgA、IgG、IgM和血总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HBO早期综合疗法治疗颅脑外伤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促炎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改善病人免疫功能状态,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开颅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25例. A组不给于右美托咪定,B组及C组在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剂量,而后分别以0. 2、0. 4 μg/(kg·h)速率泵注. 3组均在硬脑膜缝合后静脉给予曲马多1. 5 mg/kg,观察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Ramsay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及A组比较,B组术后2~6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术后2~24 h心率(HR)明显降低,C组术后2~24 h SBP、DBP及HR明显降低,其中C组HR降低幅度显著大于B组(P<0. 05或P<0. 01).术后6~48 h,B、C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 05或P<0. 01). B、C组总按压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其中C组总按压次数最少(P<0. 01),且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 05),略低于B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用于开颅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镇静作用佳,有助于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对呼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深镇静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常规治疗联合深镇静(BIS:2040)治疗的3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试验组,而同时期未行深镇静(BIS:4060)治疗的4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镇静镇痛、容量管理、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当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氧饱和度降低,调整镇静药物泵入剂量及呼吸机参数。根据血气结果观察2组患者的颈静脉氧饱和度(Sjv O2)、动脉-颈静脉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率(CEO2)指标。采用床旁彩超高频线阵探头测量2组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值。采用低频微凸阵探头测量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舒张末期流速(Vd)和脉动指数(PI)。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 试验组治疗第7天平均ONSD值(4.98±0.09)显著低于对照组(5.9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第7天Vd升高、PI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第7天Sjv O2上升、AVDO2下降、CEO2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深镇静降低重度颅脑损伤颅内压、改善脑氧代谢,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分为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46例)和非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31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第1d、3d、5d、7d血清CRP、PCT水平,比较CRP、PCT及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d、3d、5d、7d的血清CRP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在入院后第1d、3d、5d、7d的PCT水平呈上升趋势,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的血清CRP、PCT水平在入院后第1d、3d、5d、7d始终高于非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血清CRP、PCT并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的特异性为0.773、敏感性为0.817,AUC为0.873,明显高于血清CRP、PCT两项单独检测.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和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存在密切关联性,通过联合检测血清CRP、PCT水平能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