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波双频指数(BIS)监控下镇静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ICU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需要镇静的患者43例,随机分成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3),分别接受BIS监控下的镇静及传统主观评分方法监控下的镇静.镇静药物选择丙泊酚.观察比较2组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丙泊酚及镇痛药物用量、血脂变化水平的差异以及过度镇静、非计划拔管等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 2组之间年龄等一般资料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略有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药物用量、入住ICU时间及过度镇静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用丙泊酚后12h2组血清甘油三酯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ICU中应用BIS监控下镇静治疗可显著减少镇静药物用量,减少过度镇静发生率,但对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无显著影响,不增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2.
每日唤醒计划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每日唤醒计划在危重患者镇静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ICU内APACHEⅡ评分≥12分、机械通气超过24小时、需要持续镇静的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持续泵入芬太尼镇痛的基础上,给予咪唑安定镇静治疗.在此基础上,唤醒组次日起实施每日唤醒计划.两组均维持理想的镇静状态,直至脱机.观察两组患者停用镇静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患者自行拔管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唤醒组停用镇静药后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发生自行拔管,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每日唤醒计划对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减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7例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5-2016年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7例作为观察组,开展每日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统计2组发生情况、管路脱落事件发生情况及病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管路脱落事件、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开展每日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期间实施的特殊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转入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并持续实施芬太尼和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唤醒组给予每日唤醒策略,并在此期间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唤醒组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行每日唤醒策略并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ICU患者中对非计划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谵妄、呼吸机相关肺炎及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谵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用于ICU患者护理有助于减少非计划拔管,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行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调控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ICU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标准镇静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调控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入组48 h内的浅镇静达标率(65.85%)显著高于对照组(52.92%)(P<0.05);观察组的谵妄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0%(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7.32±1.05) d]、ICU住院时间[(13.62±7.51) d]和非计划拔管率(9.5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0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调控方案可明显提高机械通气重症患者48 h内的浅镇静达标率,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杨裕珍  刘辅兰  汪莹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456-245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气管非计划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机械通气机ICU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UEX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7、88.412,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该院ICU行机械通气需要镇静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5),实验组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对照组不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以及镇静时间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以及镇静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唤醒可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4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比较照组短,丙泊酚总量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镇静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罗伊适应模式指导下程序化脱机拔管策略对降低ICU谵妄发生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7年1月—2018年1月101例机械通气患者,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干预,观察组51例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指导下程序化脱机拔管策略可明显降低ICU谵妄发生率,减少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强树华 《吉林医学》2013,34(22):4444-4445
目的:研究每日唤醒镇静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间断镇静、持续镇静、每日唤醒,比较三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每日唤醒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5);总住院时间和在ICU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每日唤醒镇静治疗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降低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药物镇静方法,给予实验组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方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气管拔管患者的护理中,预见性护理与药物镇静的配合使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ICU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ICU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镇静,研究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镇静。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 h后,两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ICU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对心率、平均动脉压影响小,有利于缩短通气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轻度和常规镇静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该院ICU病房行机械通气的100例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选取同期该院ICU病房行机械通气的100例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实施轻度镇静。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等。结果  观察组舒芬太尼、丙泊酚、咪唑安定的人均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轻度持续镇静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及总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并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贺敏  康馨匀  付建梅  李静 《四川医学》2020,41(8):820-824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规程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ICU收治的92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化镇痛镇静规程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使用情况、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约束使用率、谵妄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天生存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盐酸吗啡注射液及咪达唑仑注射液的使用总剂量及平均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及约束使用率、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天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化镇痛镇静规程护理方案较常规护理方案效果更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汪慧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39-2040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时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我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清醒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拔管8例,占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拒绝治疗;身体约束欠合理;舒适改变;气囊漏气或破裂;气管导管固定不合理;计划拔管指征掌握欠妥等因素均可造成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清醒患者应高度重视非计划拔管的预防,通过加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提高舒适护理、合理的镇痛镇静、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合理的气囊管理、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等可减少和预防ICU气管插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策略(EGDS)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适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充分镇痛基础上进行镇静,试验组采取EGDS策略,首选右美托咪定开始以1μ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每4 h进行1次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RASS≥2分则加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RASS≤–3分则右美托咪定每30 min减少0.2μg·kg~(–1)·h~(–1),RASS评分–2~0分停止镇静。对照组采取常规镇静策略,首选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维持RASS评分在–2~–3分。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药物使用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谵妄、意外拔管、ICU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入选66例,对照组入选7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均衡。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咪达唑仑的人均使用总剂量明显降低[右美托咪定(μg):154.45±27.86比378.85±39.76;丙泊酚(mg):4 490.03±479.88比7 349.76±814.31;咪达唑仑(mg):255.38±46.24比562.79±97.26;均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d):7.7±3.3比11.7±3.6;ICU住院时间(d):10.2±3.9比19.2±4.1;总住院时间(d):29.9±4.6比50.4±9.1;均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试验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log-rankχ~2=5.481,P0.05);两组间意外拔管率、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0.078、0.999,均P0.05)。结论 EGDS策略可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减少谵妄发生,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医学科(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 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降低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二者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26.09±3.61)d及在ICU内CVC置管时间(25.37±3.42)d,对照组患者入住ICU时间(26.11±3.70)d及在ICU内CVC置管时间(25.40±3.4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6例,发生率15.00%;对照组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14例,发生率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2例,发生率5.00%;对照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6例,发生率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ICU内采取早期功能锻炼和镇静唤醒护理策略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2011年2~8月期间收住我院ICU内有创机械通气并接受镇静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照事先制定的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的管理则继续遵循研究前ICU常规流程进行病人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危重程度等基础特征、同时对两组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等观察的差别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但是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长期机械通气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CU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病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ICU内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采用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机械通气应用和相关并发症,降低医疗花费,值得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为对象,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处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早期锻炼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组的基础上,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和呼吸训练器为核心的肺康复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压疮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锻炼过程中新发呼吸循环不稳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潮气量和呼吸训练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促进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早日撤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也减少,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