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异氟醚对甲醛诱发的脊髓还原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作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异氟醚的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大鼠足底皮下注射5%甲醛100μl,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技术显示脊髓背角NOS阳性神经元。结果 ①大鼠左后足底甲醛注射后表现为明显的舔、咬、抬高注射爪等痛行为,注射后立即给予异氟醚可明显抑制甲醛所致的痛行为;②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刺激侧脊髓背角Ⅰ-Ⅱ层出现较多的NADPH-d阳性神经元,在Ⅰ-Ⅱ层的NADPH-d阳性神经元增加了187%;注射甲醛之后给予异氟醚,可减少NADPH-d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论 异氟醚可抑制甲醛在脊髓背角浅层诱发的NADPH-d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表明异氟醚可能通过抑制NO的生成而参与了影响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传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甲醛致痛大鼠的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在右足底注射5%甲醛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米诺环素50μg。记录足底注射甲醛后1 h内每5 min的舔爪和缩腿时间,然后免疫组化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米诺环素鞘内注射明显减少甲醛诱导的缩腿和舔爪时间,显著减少注射侧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米诺环素鞘内注射能减少甲醛诱导的疼痛反应和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炎症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明确DEX对炎症性疼痛大鼠具有超前镇痛效应。方法:建立福尔马林诱导的炎症性疼痛SD大鼠模型并给予鞘内注射DEX;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L4-6)SP阳性表达变化。结果:炎症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增加,脊髓背角SP阳性表达上调;给予鞘内注射DEX可降低炎症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以及脊髓背角SP阳性的表达(P均<0.001);鞘内预注射DEX大鼠的疼痛行为学评分和脊髓背角SP表达低于DEX后处理组(P均<0.001)。结论:鞘内注射DEX通过抑制炎症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SP表达产生镇痛作用,该作用具有超前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对福尔马林致痛后小鼠脊髓背角c-Fos和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福尔马林致痛后小鼠痛觉评分及脊髓背角c-Fos和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C57/BL6小鼠15只,分成对照组(control)、去卵巢手术组(OVX+V)、去卵巢手术加雌激素组(OVX+E),每组5只。采用痛觉评分分析雌激素对小鼠福尔马林足底注射后痛行为的影响,结合c-Fos及SP免疫组化,观察雌激素对脊髓L3~L5节段背角浅层神经元激活及痛觉传入的影响。结果小鼠福尔马林致痛后control组、OVX+V组和OVX+E组在第一时相的痛觉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歇期及第二时相早期的痛觉评分OVX+V组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OVX+E组(P<0.05)。卵巢摘除增加福尔马林致痛后引起的脊髓背角FLIN数(P<0.01)和SP免疫阳性反应物,而雌激素能有效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注射侧背角FLIN数的升高(P<0.01)以及SP免疫阳性反应物显著降低。结论雌激素通过调节脊髓背角浅层感觉神经元的活动及痛觉纤维的传入参与对小鼠福尔马林致痛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从整体水平探讨异氟烷的镇痛作用部位。方法用热板法、甲醛法观察、比较鞘内注射(it)和侧脑室注射(icv)异氟烷对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及抖足时间和抬足次数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鞘内注射异氟烷对甲醛小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热板实验中,与人工脑脊液组相比,it异氟烷0.02、0.04、0.08μl/g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引起HPPT的增高(P〈0.01或P〈0.05);icv以上剂量的异氟烷对HPPT均无明显影响(P〉0.05)。甲醛法实验中,it异氟烷0.01、0.02、0.04μl/g能剂量依赖性地减少抖足时间和抬足次数(P〈0.01或P〈0.05);相同剂量的异氟烷icv对抖足时间和抬足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鞘内注射异氟烷可抑制甲醛小鼠脊髓Fos表达(P〈0.01)。结论在正常小鼠整体水平异氟烷镇痛部位主要在脊髓,脑可能不是主要镇痛部位。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 (NO)近来被认为是神经系统执行各种信息传递任务的气体性递质或调质 ,现已知NO易化脊髓水平痛觉的传递。我们推测 ,在此处 ,NO可能也参与痛觉的脑干下行性抑制系统。本实验用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引起同侧脊髓腰膨大背角神经元伤害性c fos表达 ,结合鞘内注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的方法 ,来观察NO是否参与脊髓背角神经元痛反应以及对于该反应的下行抑制活动。第一部分实验表明 ,一侧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可引起同侧脊髓腰膨大背角神经元伤害性c fos表达 ;鞘内注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 NNA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其表达。在第二部分实验中 ,先对大鼠实施了脊髓胸段背半部单侧离断手术 ,然后双侧脚掌注射福尔马林 ,此时可见完好侧脊髓背角c fos表达数量明显少于损伤侧。这种差异只能解释为完好侧保存着由脑干发出、下行投射到脊髓腰膨大的痛觉抑制系统抑制了该侧背角c fos表达的结果 ;进一步实验证明 ,这种抑制作用可以被鞘内注射L NNA取消。这个结果表明 :NO不仅易化脊髓水平伤害性信号的传递活动 ,同时也增强痛觉的下行性抑制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糖皮质激素(GCS)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采用了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组化法神经细胞染色和形态计量学方法。结果 在大鼠后爪掌面皮下注射稀释甲醛20μL可造成注射处急性持续性炎症。1h后,同侧脊髓腰膨大(L4,L5)背角浅层(Ⅰ层、Ⅱ层外带)Fos样免疫阳性(FLI)神经元总数上升明显。对侧脊髓内少量散在分布。甲醛刺激前2h,分别用0.05,1.00,5.00mg/kg地塞米松(DEX)腹腔注射,可见同侧背角浅层FLI神经元数降低明显高于其他各群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外周水肿、疼痛表现与同侧背角浅层FLI细胞数呈正相关。用糖皮质激素受体阻体阻断剂RU486可部分反转GCS的效应。结论 ①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与伤害性刺激传入有关。②GCS对脊髓不同亚群的神经元的兴奋性存在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抑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功能对动物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观察选择性VGLUT抑制剂芝加哥天蓝6B(Chicago sky blue 6B,CSB6B)对小鼠热板潜伏期、醋酸扭体次数和福尔马林所致舔足时间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CSB6B不影响小鼠热板潜伏期。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SB6B 2.5mg/kg腹腔注射30 min后可使小鼠扭体次数从26.50±2.97显著下降到8.22±1.90(P<0.01),腹腔注射60 min后可使小鼠扭体次数显著下降到9.60±1.84(P<0.01)。在福尔马林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SB6B不影响小鼠的Ⅰ相舔足时间,CSB6B 0.5 mg/kg腹腔注射30 min后可使小鼠的Ⅱ相舔足时间从(139.40±21.02)s显著下降到(75.10±19.45)s(P<0.05),而注射2 h后对小鼠舔足时间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抑制VGLUT功能可显著抑制炎性疼痛,提示VGLUT参与了炎性疼痛的调控,可能成为疼痛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阐明脊髓背角内不同信号传导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交互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备背根神经节压迫性损伤(CCD)模型,按照注射药物不同随机分为L-NAME组、AG组、8-Br-cGMP组、7-NI组、Cremophor组和PBS组,采用热痛刺激仪测定CCD大鼠鞘内注射前后热痛缩爪潜伏期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pCREB的表达。结果:CCD第5天大鼠术侧脊髓背角内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阳性神经元位于脊髓背角全层。与PBS组比较,L-NAME组、AG组和7-NI组于鞘内注射后2 h术侧脊髓背角内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1),8-Br-cGMP组术侧脊髓背角内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鞘内应用NOS抑制剂L-NAME、AG或7-NI组能够明显减少CCD大鼠脊髓背角中pCREB表达,
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结论:CREB参与介导NO-cGMP-PKG信号传导通路在CCD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以及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PKC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50μg组(K1组)和氯胺酮100μg组(K2组)。NS、K1、K2组于置管5 d后,复制甲醛炎性疼痛模型。采用疼痛加权评分法(PIS)评估大鼠甲醛致痛后1 h内的疼痛行为,24 h后测量致痛足厚度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腰5节段水平脊髓背角PKC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K1组和K2组在甲醛炎性痛第二时相的PIS值明显降低(P<0.01);致痛24 h后,NS组大鼠致痛足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而K1、K2组致痛足厚度与NS组比较则明显减少(P<0.05);NS组大鼠脊髓背角PK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及免疫组化评分均较C组明显增加(P<0.01),而K1、K2组则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明显抑制甲醛炎性痛引起的脊髓背角PKC表达的增加,PKC在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痛觉传导通路中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注射Formalin侧脊髓背角Fos样免疫阳性(FLI)神经元的数量较生理盐水(NS)对侧明显增多。结论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被应用于痛觉机制研究,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可作为伤害性反应神经元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P物质在脊髓横断大鼠下肢肌肉紧张度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在建立脊髓横断大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生化及电生理学等方法,观察了P物质(SP)对股四头肌肌电(EMG)发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辣椒素(cap)可以明显增强瘫痪肢体肌电的发放,而且这一作用可以被预先应用P物质抗血清(SPA)所阻断,ith SP也得到相似的结果;对横断脊髓前后脊髓前角和后角SP含量的测定发现,脊髓损伤后15天前角SP的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而后角的含量则明显增高;同时观察到下肢肌电发放对内源性P物质的敏感性也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内源性P物质可能参与脊髓对下肢肌肉紧张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 SG)区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以阐明其在甲醛炎性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为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将30只3~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生理盐水模型组(6只)和米诺环素模型组(8只)。对照组采用右后足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甲醛炎性痛模型)采用右后足背皮下注射5%(体积分数)甲醛溶液,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模型组分别在模型制备前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米诺环素。记录4组大鼠足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甲醛溶液后1 h内每5 min 缩足和舔爪的时间,共记录1 h。痛行为学记录结束1 h后,行4%多聚甲醛心脏灌流取脊髓组织,以免疫组化实验的方法观察脊髓背角c Fos蛋白的表达。电生理实验:选取26只3~5周龄雄性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每只大鼠随机选取2~5个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分别记录米诺环素、氟代柠檬酸和多西环素对SG神经元的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sEPSCs)或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sIPSCs)的作用。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右侧缩足和舔爪等炎性痛行为及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可显著减轻大鼠第二相的炎性痛行为 (t= 2.957, P<0.05), 并减少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和深层(Ⅲ~Ⅳ)c-Fos蛋白的表达(t Ⅰ-Ⅱ = 3.912, t Ⅲ-Ⅳ = 2.630, P<0.05)。米诺环素显著增加SG神经元的sIPSCs的频率至用药前的220%±10%(P<0.05),但对sEPSCs的频率(100%±1%, t=0.112, P=0.951)和幅度(98%±1%, t=0.273, P=0.167)、sIPSCs的幅度(105%±3%, t=0.568, P=0.058)均无显著影响。氟代柠檬酸和多西环素对sIPSCs的频率[分别为:(99%±1%, t=0.366, P=0.099);(102%±1%, t=0.184, P=0.146)]和幅度[分别为:(98%±1%, t=0.208, P=0.253);(99%±1%, t=0.129, P=0.552)] 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米诺环素可抑制甲醛炎性痛及减少脊髓背角c Fos蛋白的表达,这些效应与其增强SG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传递有关,而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抗生素的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物质(SP)及其受体阻断剂Spantide对Wistar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自发放电和伤害性慢痛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和离子微电泳方法。结果:①电泳SP可使脊髓背角神经元单位放电增多,其效应可被Spantide阻断。②电泳SP又可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神经元伤害性痛放电,此效应可被纳洛酮和Spantide翻转。结论:在痛觉调制过程中,脊髓内SP起着传递痛觉信息和镇痛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醋酸泼尼松龙鞘内注入对脊髓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泼尼松龙鞘内注入镇痛的脊髓机制。方法 慢性鞘内置管的SD大鼠随机分为泼尼松龙组和对照组 ,每组 6只。泼尼松龙组大鼠鞘内注入泼尼松龙 2mg kg(2 0 μl) ,对照组注入等容积生理盐水 ,1h后进行福尔马林试验 ,动物继续存活 2h后取脊髓腰段 (腰膨大 )多聚甲醛固定的冰冻切片。P物质免疫组化显示用ABC法。结果 两组大鼠右侧脊髓背角浅层P物质光密度值较左侧明显增加 ,泼尼松龙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P物质含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 ,P物质免疫反应产物无明显变化。结论 泼尼松龙鞘内注入对脊髓背角浅层P物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以及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50μg组(K1组)和氯胺酮100μg组(K2组)。NS,K1和K2组于置管5d后,复制甲醛炎性疼痛模型。采用疼痛加权评分法(PIS)评估大鼠甲醛致痛后1h内的疼痛行为,24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腰5节段水平脊髓背角nNOS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K1组和K2组在甲醛炎性痛第2时相(15~60min)的PIS值明显降低(P〈0.01);NS组大鼠脊髓背角nN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及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均较C组明显增加(P〈0.01),而K1和K2组则明显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明显抑制甲醛炎性痛引起的脊髓背角nNOS表达的增加,表明nNOS在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兔脊髓背角浅层内P物质 (SP)含量的变化和行为反应的改变。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6只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A组 ,n=3)和对照组 (B组 ,n =3)。A组在一侧前肢趾部皮下注射 3 %福尔马林溶液 0 .2ml,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 ,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反应。 2h后灌注固定取脊髓颈段 6~ 8(C6~ 8)和胸段 6~ 8(T6~ 8)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显示脊髓背角浅层内SP含量的变化。结果 :SP阳性反应物集中分布在脊髓背角Ⅰ、Ⅱ层。A组刺激侧脊髓颈段SP的光密度 (OD)值较对侧明显下降 (P <0 .0 1 ) ,与B组相比也明显下降 (P <0 .0 1 ) ;B组脊髓颈段两侧SP的OD值无明显差别 (P >0 .0 5) ,两组脊髓胸段两侧SP的OD值也无明显差别 (P >0 .0 5)。福尔马林致痛后兔的行为反应与大鼠相似。结论 :家兔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出现类似大鼠的行为反应 ,同时引起脊髓内SP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初级感觉传入C纤维中枢突末梢上是否存在突触前的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 ;以及炎性痛条件下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 (BSI B4)结合位点和NMDA受体亚型R 1(NMDAR 1)表达的变化。方法 制作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 ,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的神经药理学手段 ,结合辐射热测痛法以及BSI B4与NMDAR 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整体研究。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入辣椒素后第 8天 ,在背根节 (DRG) ,BSI B4与NMDAR 1标记的小神经节细胞平均吸光度较对照组分别减少 32 4 6 %和 19 18% (均P <0 0 1)。在脊髓后角 ,阳性产物平均面积和吸光度分别较对照组减少 6 3 11%和 36 82 % (均P <0 0 1) ;NMDAR 1则分别减少 2 9 93%和36 36 % (均P <0 0 1)。注射后第 3、 7天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炎性痛组大鼠注射侧脊髓后角浅层BSI B4的结合位点以及NMDAR 1的表达均上调 ,而且注射后第 7天NMDAR 1的表达较第 3天减少 ,结合热痛阈的结果提示 ,随着炎症的缓解 ,NMDAR 1的表达也相应降低。结论 从DRG和脊髓后角水平初步证明了初级感觉传入C纤维末梢上可能存在突触前的NMDA受体。NMDA受体的激活在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