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H37Ra菌株感染后小鼠脾脏IL-35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清洁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感染4周组和感染8周组,每组10只。采用H37Ra菌株感染后,观察小鼠一般状况与肺组织病理,并检测肺部感染细菌数及脾组织IL-3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H37Ra菌株感染小鼠在不同时段其脾组织IL-35(EBI3亚基和P35亚基)的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8周组的脾组织IL-35的mRNA表达水平更高(P<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H37Ra菌株感染小鼠后脾组织IL-35 mRNA表达水平升高,IL-35表达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核急性感染小鼠脾脏和肺脏的组织荷菌量以及病理的动态变化。方法以3×105CFU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尾静脉途径感染雌性C57BL/6J小鼠,测定感染后1 d、1周、2周、3周、4周、6周和8周肺脏及脾脏组织的荷菌量,脾脏和肺脏组织经HE染色分析病理变化。结果感染动物的脾脏荷菌量在前3周逐步提高,在4~8周脾脏荷菌量维持稳定,肺脏组织在2~8周组织荷菌量逐步升高。病理分析显示动物感染3周后肺脏和脾脏出现肉芽肿,在6~8周病理损伤加重。结论小鼠经尾静脉感染高剂量结核分枝杆菌在8周前表现为急性感染状态,适用于抗结核药物的体内药效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 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红-苏木素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分析肺组织病理损伤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 结果 H7N9病毒感染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轻,存活率较高。H1N1 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重,感染后9d全部死亡;两种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H1N1病毒感染后肺及脾脏中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强于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炎症反应。 结论 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后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及程度均不同,病毒复制是小鼠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宿主针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经鼻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后续类鼻疽菌的毒力研究和急性类鼻疽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经鼻主动吸入的感染途径,通过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和组织匀浆计数菌落等方法观察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小鼠的病理生理反应、脏器病理损伤和细菌定植情况,分析急性类鼻疽感染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征,并比较致病性类鼻疽临床株与非致病性类鼻疽泰国株(伯克霍尔德菌)感染BALB/c小鼠的不同表现。结果 急性类鼻疽菌经鼻感染模型中,BALB/c小鼠死亡多集中在感染后第3到第5天,3×105~3×106CFU可作为急性类鼻疽BALB/c小鼠病死模型的合适攻毒剂量,而半数致死量约在3×104~3×105CFU。大体解剖和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中形成脓肿或坏死病灶,其中在脾脏最明显,并与攻毒剂量呈正相关。类鼻疽菌感染的小鼠血液、肺脏、脾脏及肝脏中均发现类鼻疽菌定植,且定植量与组织特异性有关,血液中分离到的活菌浓度...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H37Ra免疫小鼠后细菌在体内定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H37Ra(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无毒株)免疫小鼠后在体内生长情况.方法:将H37Ra和BCG分别皮内接种C57BL/6小鼠,免疫后15天、30天及60天,取稀释小鼠脾脏和肺脏匀浆接种罗氏培养基,培养18天后计菌落数(CFU).结果:免疫后15天、30天及60天,H37Ra在小鼠脾脏、肺脏定植的平均Log10CFU为1.95、1.57、2.54和1.37、1.08及0.94;BCG在小鼠脾脏、肺脏定植的平均Log10CFU则为1.72、1.39、1.06和1.16、0.96及0.50.免疫后15天及30天,脾脏及肺脏定植的H37Ra和BCG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后60天,脾脏及肺脏定植的H37Ra显著多于BCG(P<0.05).H37Ra和BCG在脾脏定植的细菌数显著多于肺脏(P<0.05).结论:H37Ra在C57BL/6小鼠体内至少可以存活2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 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红-苏木素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分析肺组织病理损伤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 结果 H7N9病毒感染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轻,存活率较高.H1N1 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重,感染后9 d全部死亡;两种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H1N1病毒感染后肺及脾脏中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强于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炎症反应. 结论 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后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及程度均不同,病毒复制是小鼠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宿主针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结核菌H37Ra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菌H37Ra免疫小鼠后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其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n tubetculosisMTB)毒株感染的保护力.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H37Ra组、BCG组和生理盐水(NS)组,皮内免疫8周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取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用PPD刺激,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免疫后第8周,用MTB毒株H37Rv经小鼠腹腔注射,4周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肺脏荷菌量,观察免疫小鼠对MTB抵抗作用.结果:H37Ra免疫小鼠脾脏CD3 T细胞、CD4 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41.63±1.68)%、(27.08±0.58)%,显著高于NS对照组(38.34±0.74)%、(24.37±1.60)%(P<0.05). H37Ra免疫组脾脏CD3 T细胞、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的百分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BCG免疫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淋巴细胞SI和IFN-?水平检测均发现H37Ra免疫组显著高于NS对照组(P<0.05),略高于BCG免疫组.感染4周后H37Ra组小鼠肺脏荷菌量与NS对照组比较下降0.954log10CFU,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BCG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37Ba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抗结核的细胞免疫应答,能够抵抗毒株H37Rv的攻击,且免疫效果与BCG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宿主铁元素吸收相关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TfR1)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胞内生存的影响,探讨其成为抗结核新靶点的可能。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对不同剂量铁过载小鼠以及M.tb感染小鼠肺组织切片和肺部组织研磨液上清TfR1表达丰度进行检测,提取肺组织总RNA并进行TfR1基因qPCR验证。siRNA技术构建TfR1-/-RAW 264.7巨噬细胞系,以FITC标记的耻垢分枝杆菌(FITC-Mycobacterium smegmatis,FITC-M.smegmatis)和M.smegmatis进行巨噬细胞吞噬和杀伤功能实验,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铁剂小鼠肺组织TfR1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b感染后,铁过载M.tb感染小鼠和单纯M.tb感染小鼠肺组织TfR1表达均显著上调,且前者TfR1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后者。下调RAW 264.7巨噬细胞TfR1表达水平后,TfR1<...  相似文献   

9.
目的模拟自然感染方式建立结核病小鼠模型,并对其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气雾攻击方式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接种至C57BL/6J小鼠体内。在感染后的4周、6周、8周对小鼠进行micro-CT活体动态扫描,无菌分离肺脏和脾脏,肉眼观察病变情况,活菌菌落计数,组织病理检测(HE和抗酸染色)。结果肉眼观察和micro-CT扫描发现,不同时间小鼠肺部感染情况逐渐加重,至感染后第8周时病变弥漫至整个肺部;HE染色肺组织出现弥漫性肉芽肿样实变;抗酸染色可见结核分枝杆菌。结论通过大体病变、病理、影像、菌落计数几个方面对建立的小鼠模型进行综合分析,证明利用气雾攻击法感染的结核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该模型在形成病变时与结核患者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对其完善的综合评价有助于在相关研究中对该小鼠模型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灭活的青春双歧杆菌对肠源性感染小鼠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7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对照组,菌群失调小鼠与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两种动物模型各设活菌组、死菌组、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灌胃治疗后对组织匀浆内的示踪菌进行测定.结果 两种实验小鼠的死菌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肾、肝、肺组织匀浆内的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下降.结论 双歧杆菌灭活菌悬液具有与活菌悬液相同的治疗小鼠肠源性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1.
Ag85B-MPT64融合基因疫苗对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Ag85B-MPT64(AM)融合基因疫苗对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保护效果。方法C57BL/6小鼠63只,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空质粒、卡介苗(BCG)、pcDNA/Ag85B、pcDNA/MPT64、pcDNA/Ag85B pcDNA/MPT64、pcDNA/AM组,采用肌肉注射法免疫小鼠,0、3、6周各1次,BCG组只在0周予皮内注射卡介苗1次。末次免疫后第5周用H37Rv经尾静脉注射实施攻击,攻击后6周处死部分小鼠,测血清总IgG,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IFN-γ及IL4分泌水平;观测脾、肺组织荷菌量和病理学检查以及剩余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 AM基因疫苗组诱导的特异性的IgG、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的分泌以及肺、脾组织荷菌量、病理学改变和小鼠存活时间明显优于其他DNA疫苗单独免疫组。结论 AM DNA疫苗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黄葵素(huangkuisu,HKS)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方法①采用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多药耐药结核菌株,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黄葵素、空白对照和阳性药物的结核菌培养基,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②尾静脉注射一定数量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和耐药株菌液,建立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模型。随机将模型小鼠分成利福平治疗组、黄葵素治疗组,持续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以各组小鼠的肺组织和脾组织病理变化、组织荷菌量,比较各组治疗效果,评价其体内抗菌活性。结果①模型组菌落生长情况正常,黄葵素(100 mg/mL)、利福平(5 mg/mL)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培养终止期未见菌落生长;恢复培养40 d仍无结核菌生长。黄葵素在100 mg/mL时显示出对临床多耐药株的较好的抑杀作用,与利福平组比较,各时间点均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②结核杆菌H37Rv感染小鼠,各治疗组肺组织和脾组织的病理变化较轻,肺和脾组织荷菌量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杆菌耐药株感染小鼠黄葵素治疗组小鼠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较轻,肺组织和脾组织的荷菌量明显减少,与利福平组、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素在体内外对结核杆菌有抑杀作用,可以作为治疗耐药株感染的候选药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黄连提取物在体内及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抑制作用及部分机理.方法 本实验用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造模实验检测黄连提取物抑制结核分枝杆菌(-H37Ra)的作用及机理.抑菌试验:将黄连提取物按不同浓度添加到分枝杆菌固体培养基中,在培养基表面滴加H37Ra菌液,设空白组、利福平组做为对照,37℃培养2个月,观察有无菌落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克菌胶囊的体内抗结核作用。方法用尾静脉注射结核菌建立结核小鼠模型,定量天克菌药粉溶解灌胃,并设阳性药对照、细菌对照和溶剂对照。观察天克菌胶囊对结核小鼠模型半数死亡时间、生存率、肺组织结核菌阳性率及脾指数的影响。结果与细菌对照组相比,天克菌胶囊可显著延长小鼠半数死亡时间,提高小鼠生存率,降低肺组织结核菌阳性率及脾指数。结论天克菌胶囊有较好的体内抗结核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含结核分枝杆菌Ag85B成熟蛋白的DNA(pTB30m)和结核菌H37Ra序贯免疫小鼠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方法:重组质粒pTB30m用碱裂解法制备后进行质量鉴定。用pTB30m肌注初次免疫小鼠2周后,H37Ra皮内加强免疫作为DNA-85B/H37Ra组,同时设定DNA-85B/BCG组、H37Ra组、BCG组及未免疫组。免疫4周或8周后,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PPD IgG抗体的水平和MTT法检测其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结果:酶切鉴定pTB30m所含外源基因片段大小正确,并且纯度较高。DNA-85B/H37Ra组小鼠血清中抗PPD IgG水平、脾淋巴细胞的SI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P〈0.05);其抗PPD IgG水平稍高于DNA-85B/BCG组、H37Ra组及BCG组,但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脾淋巴细胞的SI显著高于H37Ra、BCG组(P〈0.05),而与DNA-85B/BCG组比较,仅在4周有显著性差异。在DNA-85B/H37Ra组内,SI在4周显著高于8周(P〈0.05),而血清中抗PPD IgG水平8周均显著高于4周(P〈0.05)。结论:DNA-85B/H37Ra序贯免疫策略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初步证明其免疫效果略优于BCG。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月2日,广东省首次报告急性严重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病例。经回顾性调查,追溯最早的病例于2002年11月16日发病(1),此后,该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流行。此次流行一直延续到2003年7月份,在2003年共有3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8454例,并有908例死亡。在2003年12月16日,广州郊区一名32岁摄影记者又出现SARS感染,在2003年底至2004年1月,共有4例发病,但未引起流行。到2004年3月23日,再出现一例确诊SARS的病例,她是一位在北京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此后共有9人受感染及发病,持续到5月初。在2003年4月16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利福平依赖结核病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依赖结核病产生机制及其治疗提供技术平台。方法随机选取120只6-8周BALB/c小鼠,分为15组,采用临床分离结核菌利福平依赖株和敏感株以高低剂量分别感染BALB/c小鼠建立攻毒模型,以不同利福平给药频次治疗6周,观察小鼠体征、肺脾病变程度,测定肺脾重量指数、肺组织荷菌量及结核菌利福平依赖性。结果依赖株高剂量感染每周给药2次组病变程度重、范围广,肺、脾重量指数(WI)升高,肺组织荷菌量多,且87.5%分离株在含利福平2-10μg/ml的匡氏琼脂培养基中明显依赖利福平生长。结论采用临床分离的利福平依赖株,感染剂量在2×105-2×106CFU之间,给予每周2次利福平胃饲,持续6周,可形成稳定的利福平依赖结核病小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IFN -γ和TNF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的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第 5天给予IFN -γ和 /或TNF治疗 ,观察治疗后半数死亡时间、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脾内活菌数 ,检测Mφ产生NO水平 (用Griess试剂 )。结果 :联用IFN -γ和TNF组与单纯攻毒组比较明显延长感染小鼠半数死亡时间、降低感染小鼠 35天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感染小鼠脾内活菌数 ,Mφ产生NO水平明显增加。 结论 :IFN -γ和TNF联用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产生保护效应 ,其机制可能与增强Mφ释放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普托马尼(PA-824)对利福平(RFP)依赖结核菌感染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将32只SD雄性小鼠随机分为RFP治疗组、PA-824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所有小鼠以结核分枝杆菌RFP依赖株攻毒,复制RFP依赖结核病小鼠模型,RFP治疗组给予65 mg/(kg·d)RFP,PA-824治疗组给予25 mg/(kg·d)PA-824,联合治疗组给予上述2种药物,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6周后观察小鼠脾、肺组织重量,脏器致病指数,脾、肺组织荷菌量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FP治疗组的肺重量、脾重量、脾菌量、肺菌量均升高(P <0.05),PA-824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肺重量、脾重量、脏器致病指数评分、脾菌量、肺菌量均降低(P <0.05);与联合治疗组比较,RFP治疗组和PA-824治疗组的肺重量、脾重量、脏器致病指数评分、脾菌量、肺菌量均升高(P <0.05);与RFP治疗组比较,PA-824治疗组的肺重量、脾重量、脏器致病指数评分、脾菌量、肺菌量均降低(P <0.05)。结论 PA-824在抑制MTB对RFP依赖性的同时,对RFP依赖结核菌感染小鼠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改善病变范围与病变程度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