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俊  张曼  刘成赟  王娟  陈丹 《癌症进展》2018,16(5):626-628,65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苏醒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的10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麻醉镇静,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镇静,比较麻醉拔管时两组患者的血浆S-100B蛋白、NSE水平,术后6 h ESS、MMSE评分,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及围麻醉期术中知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拔管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浆S-100B蛋白、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ESS、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中知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麻醉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地促进老年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苏醒,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王舒  金宁  刘娇  薛志强 《癌症进展》2021,19(11):1148-1152
目的 探讨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进行BIS监测,根据BIS调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过程中研究组BIS维持在50~59,对照组BIS维持在40~49.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麻醉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吸氧后3 min(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0 min(T2)、手术开始20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苏醒拔管后10 min(T5)]的rSO2、术前和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的rS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天和术后2天,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天内,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BIS维持在50~59时可明显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rSO2,进而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手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静脉靶控输注2~4μg/ml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给予吸入1.0%~3.0%七氟烷维持麻醉。麻醉深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血压、心率控制在基础值的±20%以内。观察患者麻醉恢复过程,于麻醉前、应答后1 h、3 h、6 h、24 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应答后1 h、3 h时MMSE评分较麻醉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应答后6h时MMSE评分与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答后6h时MMSE评分明显低于麻醉前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应答后24 h时MMSE评分与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术后6 h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观察组术后24 h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均可引起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下降,并具有可逆性。七氟烷吸入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时间较丙泊酚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 index,BIS)反馈调控老年肿瘤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以及直肠癌根治术的12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67例、B组61例。A组根据BIS反馈调控靶控输注丙泊酚,而B组根据麻醉医师经验调节丙泊酚输注。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切皮即刻(T3)、肿瘤切除即刻(T4)、手术结束(T5)时BIS、DBP、SBP、HR变化情况,并计算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结果:在T2、T3、T4时间,B组患者DBP、SBP均显著低于A组(P﹤0.05)。而术中各时间,两组患者HR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在T2、T3、T4、T5时间,B组患者BIS显著低于A组(P﹤0.05)。A组丙泊酚用量为(704.25±100.42)mg,B组丙泊酚用量为(938.53±125.64)mg,两组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肿瘤患者采用麻醉深度指数反馈调控靶控输注丙泊酚,有利于保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并且有利于避免麻醉药物的过度使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吸入麻醉)和观察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每组各40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和比较2组术前,术后1 h、3 h、6 h、12 h、24 h MMSE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麻醉恢复、不良反应、满意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及观察组术后1 h、3 h 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相比,观察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麻醉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满意度、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48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4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察组(74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应用MMSE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6、24、48 h的认知功能,并检测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术后6 h、术后24 h的TNF-α、IL-6及S100β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 h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的MMSE评分均下降,与术前24 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8 h的MMSE评分下降,与术前24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与术前24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24、48 h的MMSE评分均较观察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NF-α、IL-6、S100β术后较术前均上升,且在手术结束时、术后6 h及术后24 h,对照组均较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明显改善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神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106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分别予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语言答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两组治疗前、治疗8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d1、术后d3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β,两组术前、术后3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d1、术后d2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术后认知功能均有一定影响,但七氟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70例,根据术中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实施静脉复合吸入异氟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以及手术前后意识状态(OAA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0.4±5.8)min,对照组为(23.2±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即刻、离开手术室、拔管后1 h OAAS评分分别为(3.3±0.5)、(4.2±0.4)、(4.6±0.6),对照组分别为(2.3±0.2)、(3.3±0.4)、(3.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 MMSE评分分别为(25.0±0.4)、(27.9±1.1),对照组分别为(23.2±0.9)、(25.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平稳且苏醒完全,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张涛  郭庆林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855-185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全部患者均行PMOD术,实验组A选择0.5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实验组B选择1.0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选择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拔管即刻(T0)、拔管5 min后(T1)和拔管15 min后(T2)的SPO2、HR、MAP和OAA/S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T0和T1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实验组A患者(P<0.05);T0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MA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丙泊酚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B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2.6±12.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6±12.5)min(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OAA/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呈七氟醚依赖性加强.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提高PMOD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及安全性,且1.0 MAC七氟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2组术后4、24hMMSE评分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丙泊酚组术后4、24hMMSE评分均高于异氟醚组(P<0.05);2组术后48 h MMSE评分均恢复至麻醉前(P>0.05)。结论丙泊酚和异氟醚均可导致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但前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对肺癌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行肺癌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方式(n=50),观察组应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方式(n=50)。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法(MMSE)评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睁眼时间为(34.8±10.5)min,拔管时间为(34.1±6.5)min,应答时间为(38.9±9.6)min,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2±10.3)min、(30.3±7.4)min和(33.6±9.6)min,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更小,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率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全身麻醉方式对行消化道肿瘤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B组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C组给予七氟醚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结果C组术毕时、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血清NSE、S100β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毕时、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MMSE得分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毕时、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丙酚单药全身麻醉均可降低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且可改善患者的血清NSE与S100B蛋白水平,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脑肿瘤围手术的影响,为脑肿瘤患者实施最佳麻醉方法。方法:选取脑肿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麻醉后,静脉复合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结果:麻醉诱导期观察组患者SBP、DBP最低分别为(101.59±10.26)mmHg和(54.43±5.27)mmHg,对照组分别为(91.65±9.22)mmHg和(47.36±4.52)mmHg,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6.32±2.01)min,对照组为(22.76±2.83)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室时以及拔管后1h OAAS得分分别为3.19±0.30、4.12±0.23和4.52±0.42,对照组分别为2.23±0.18、3.28±0.31和4.01±0.36,观察组患者拔管后1h MMSE得分为28.15±1.02,对照组为26.92±1.7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诱导期生命体征更为平稳,术后苏醒质量更高,因此也更适合脑肿瘤手术患者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对单肺通气(OLV)期间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行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I-II级),随机分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A组,30例)和仅静脉全麻组(B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OLV前(T1)、OLV 15min(T2)、OLV 30min(T3)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通气/血流比(Qs/Qt)值。结果 在T2和T3时,A组氧分压(PaO2)分别为(219.3±48.2)mmHg和(174.7±37.6)mmHg,显著低于B组的(268.1±81.2)mmHg和(221.6±87.0)mmHg。在OLV期间,A组的Qs/Qt显著高于B组(P<0.05),各时间点A组血压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时会引起食管癌患者术中血压下降,而且会引起OLV期间肺内分流的增加和氧分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肝癌患者行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帮助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取行肝癌切除术老年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75例患者为全身麻醉组,87例患者为硬膜外麻醉组.使用MMSE测量技术评定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在术后自主呼吸及定向力的恢复方面,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所需要的时间明显低于全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其中全麻患者的MMSE评分下降更加明显(P<0.05).2组患者在术后均有POCD的发生,其中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的POCD发生率为11.49%,全麻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为28.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行肝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作用较小,患者能早期恢复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可以作为老年肝癌患者行切除术时麻醉方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