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何鞠颖  曹蓉  彰宁 《西部医学》2014,26(10):1328-1331
目的 观察纳美芬不同给药时机对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苏醒期间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1~2级需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麻醉停药前5min(A组),麻醉停药时(B组)和麻醉停药后5min(C组)静脉注入纳美芬0.25μg/kg.三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均相同.分别纪录麻醉维持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拔管10min后的呼吸次数、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后10min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之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呼吸次数(次/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与C组之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呼吸次数(次/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比C组促进呼吸恢复的效果更明显;B组和C组与A组之间镇静—躁动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比A组预防躁动和减轻术后10min疼痛效果更好.结论 全麻麻醉停药时静脉注入小剂量纳美芬,能够有效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能促进呼吸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改善老年病人胃癌手术后苏醒和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病人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美芬低剂量组和纳美芬高剂量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L,出手术室时连接PCIA镇痛泵(酒石酸布托啡诺0.2 mg/kg);低、高剂量组分别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0.25、0.50 μg/kg盐酸纳美芬,出手术室时连接PCIA镇痛泵(酒石酸布托啡诺0.2 mg/kg+盐酸纳美芬2 μg/kg)。比较3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不同时间点Narcotrend值、拔管后精神状态(意识障碍、躁动、谵妄),并比较3组病人术后1、2、6、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恶心呕吐(PONV)评分。结果:高剂量组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3组病人给药时Narcotren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10、15 min,高剂量组Narcotrend值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给药后20 min,高、低剂量组Narcotren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组意识障碍和躁动/谵妄情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和48 h,高剂量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48 h,高剂量组Ramsay镇静评分和PONV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美芬可有效改善老年胃癌病人术后麻醉苏醒效果,维持良好的术后镇痛,并可减轻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后使用盐酸纳美芬(辽宁海思科)拮抗阿片药物,让患者早苏醒并对其进行神经功能的判断,能够较早地发现一些可能因介入治疗造成的并发症,这样可以及早处理,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来观察盐酸纳美芬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全麻行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患者90例,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35~6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将其随机分为2组,在介入手术结束后患者无自主呼吸,呼之不应或有自主呼吸但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慢于12次/min,SpO2不能保持在90%以上者。新斯的明(0.02 mg/kg)和阿托品(0.01 mg/kg)拮抗肌松,N组给予盐酸纳美芬0.25μg/kg静注,5 min后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可再次追加纳美芬,累积剂量小于1μg/kg。达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导管,并在麻醉恢复室观察30min。NN组除不静注纳美芬外,其余同前。观察:本实验监测并记录基础值、手术结束后(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的HR、MAP、SpO2,并观察意识觉醒及拔管时间、拔管后Ramsay评分、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患者清醒5 min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结果 N组意识恢复时间为(5.6±1.7)min、拔管时间为(8.2±2.3)min、拔管后Ramsay评分为(2.4±0.8)分,NN组意识恢复时间为(11.2±2.1)min、拔管时间为(13.4±3.6)min、拔管后Ramsay评分为(13.4±3.6)分;N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Ramsay评分较NN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介入手术后拮抗阿片药物效果确切且对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214-1215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呼吸抑制拮抗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行根治性手术的妇科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待自主呼吸恢复后给予生理盐水;B组(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C组(纳美芬组)给予纳美芬,待病人清醒后拔除喉罩。比较观察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后5min意识状况评分,拔管30min后镇痛评分等指标。结果:应用纳美芬拮抗组和纳洛酮拮抗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纳美芬拮抗组和纳洛酮拮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在用药时、用药后5min、10min、30min等4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amsay评分及VAS评分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美芬对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的拮抗作用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术后低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对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需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麻醉方案,观察组病人手术结束后缓慢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观察并记录2组病人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2组病人手术后躁动评分以及苏醒期恢复情况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拔管、躁动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术毕时HR、MA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1),拔管时HR、MAP较术毕时显著升高(P < 0.01),观察组拔管时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HR、MAP拔管后30 min均较术前降低(P < 0.01);2组病人拔管时SpO2显著降低(P < 0.01),拔管后30 min较拔管时恢复(P < 0.01)。手术后不同时刻,观察组病人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内术后不同时刻躁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拔管时躁动评分显著高于苏醒时和拔管后30 min(P < 0.01)。2组病人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间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术后低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能有效减少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苏醒期躁动,而病人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全麻插管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D组)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组, (S组)石蜡油对照组.全麻插管前分别涂抹于气管导管尖端;观察患者入室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30 min(T4)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并进行拔管苏醒期咽喉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躁动评分(SAS).结果 拔管时D组的血压、心率变化明显低于S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刻及拔管后30 min D组咽痛VAS评分、镇静躁动评分(SAS)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涂抹在气管导管尖端表面,能减少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咽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能有效预防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伤后1周内盐酸纳美芬治疗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颅内压及头颅C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CS评分和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纳美芬拮抗舒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呼吸抑制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舒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手术结束后存在无肌松药物残留作用,把8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A,纳美芬)组和对照(B,纳洛酮)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给予纳美芬或纳洛酮拮抗舒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记录给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呼吸功能均明显改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美芬拮抗舒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呼吸抑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郭波  肖永忠 《西部医学》2012,24(10):1924-1925,192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观察组)和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记录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置入支撑喉镜时(T3)、摘除声带息肉时(T4)、拔管时(T5)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结果麻醉手术期间,与对照组比较:在T0、T1的MAP、HR无明显变化(P〉0.05),在T2、T3、T4、T5的MAP、HR变化显著(P〈0.05);与T0比较:T1时两组的MAP、HR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T2、T3、T4、T5的MAP、HR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T2、T3、T4、T5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具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血管反应轻、术后苏醒快等优点,临床应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比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冯璐 《吉林医学》2014,(20):4402-4404
目的:观察纳美芬用于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拮抗呼吸抑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5例中度通气功能障碍且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于全身麻醉结束时静脉推注纳美芬0.25μg/kg(N组)或生理盐水(C组)观察拔管时间、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等。结果:N组拔管时间比C组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30 min和2 h测N组Ramsay评分较低,N组PaO2高于C组,PaCO2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用于中度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拔管时间,有效拮抗呼吸抑制,改善通气状况,有利于术后早期自主呼吸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NIPPV)与头罩吸氧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的影响。方法将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SNIPPV,对照组给予头罩吸氧,比较2组撤机后不同时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水平,并比较2组氧疗时长、住院时间、呼吸暂停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撤机后12、24 h,观察组早产儿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撤机后48 h,2组PaO2和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氧疗时长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撤机成功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 < 0.05);呼吸暂停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50.0%(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中应用SNIPPV可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有效缩短住院与氧疗时间,改善氧合状态,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强度与常规压力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对比。   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1月就诊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共72例, 应用简单随机法分为高强度组(36例)和常规压力组(36例),吸气压力分别设为(24.7±1.8)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16.1±1.2)cm H2O,比较2组之间及组内治疗后2、6、24、48、72 h的pH、PaCO2、PaO2;使用无创通气的不良反应;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住院天数;出院28 d后再入院率及6分钟步行距离。   结果  2组治疗前pH、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pH、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aO2、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率分别为8.33%(3/36)和13.89%(5/36),病死率分别为2.78%(1/36)和8.33%(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0.0±1.7)d和(13.2±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8 d后患者再入院率、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应用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可更快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PaCO2,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徐娟  吴晓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5):627-629, 634
目的比较经鼻加温湿化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辅助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7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用HFNC,对照组采用NIV,2组病人均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COPD评估测试评分(CAT)、肺功能指标及失败率。结果2组治疗后24 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后72 h PaCO2、PaO2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P < 0.05);2组间治疗前后pH、PaCO2、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失败率、CAT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及失败原因(治疗不耐受、血气指标恶化、临床症状加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与NIV在治疗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中疗效类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患者中肌肉抑制素、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 情况及相关性,并据BMI 进行分层研究。方法:选择稳定期重度COPD 男性患者为研究组及年龄相仿的中度 COPD 男性为对照组,肺功能仪器检测每位受试者的1 s 用力呼气容积(FEV1) 及其预计值;测定身高及体质量, 计算BMI,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肌肉抑制素;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探讨肌肉抑制 素与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结果:根据BMI 分组的重度COPD 组患者血清中肌肉抑制素及二 氧化碳分压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而动脉氧分压明显下降;研究组中BMI 低者肌肉抑制素及二氧化碳分压水 平升高更明显,动脉氧分压下降更明显(P<0.05)。BMI 与肌肉抑制素呈负相关,FEV1/ 预计值与肌肉抑制素呈 负相关;肌肉抑制素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与动脉氧分压呈负相关。结论:COPD 患者肌肉抑制素水平越高, BMI 越低,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储留更突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肌肉抑制素在COPD 疾病有重要作用,肌 肉抑制素可能成为COPD 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保护通气对老年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保护通气组(P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1 h(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2 h(T4)、术后24 h(T5),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术中呼吸力学指标及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的桡动脉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浓度,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并予以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统计术后30 d的死亡病例数等。结果PaO2/FiO2值T0、T1、T2、T4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C组低于P组(P < 0.05);PaCO2值T0、T1、T5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3时C组低于P组,而T4时C组高于P组(P < 0.01);pH值T0、T1、T5时C组低于P组,而T2~4时C组高于P组(P < 0.05~P < 0.01)。C组T3~5时PaO2/FiO2较T0时下降,T4~5时PaCO2高于T0时,P组T3~4时PaO2/FiO2较T0时下降,T2~4时PaCO2高于T0时(P < 0.05);P组T5时PaO2/FiO2和PaCO2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T5时C组pH下降(P < 0.05),而P组在T4-5时pH下降(P < 0.05)。T1时2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P组Ppeak,Pmean和Cdyn均高于C组(P < 0.01)。与T1时比较,T2时2组病人Ppeak和Pmean均升高,而Cdyn则下降(P < 0.05)。与T0时比较,2组病人T3时血浆NE浓度均升高(P < 0.01);T0时2组病人血浆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P组血浆NE浓度低于C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7 d内肺部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第7天CPIS评分较术后第1天降低(P < 0.01),与C组相比P组在术后第7天CPIS评分更低(P < 0.01)。结论肺保护通气有利于改善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早期的氧合,减轻肺损伤,有利于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呼气末正压(PEEP)处理后的肺功能情况。方法选取70例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分为2组。所有病人麻醉诱导插管后至气腹开始前后行间歇性正压通气,观察组潮气量10 mL/kg,通气频率15次/分,呼吸比1:2,吸入氧浓度60%;气腹开始后对照组潮气量7 mL/kg,通气频率25次/分,呼吸比1:1.5,维持PETCO2 35~45 mmH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EEP设定,参数为5cmH2O,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通过记录气腹前10 min和气腹10、30、60 min及气腹结束时、拔管前10 min的气道峰压(Ppeak)和平均气道压(Pmean),分析手术中和手术后动态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aO2/FiO2)、死腔率(VD/VT)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气腹10~60 min时Pmean升高,各时点的Ppeak和Cdyn无差异;与气腹前10min相比,2组气腹10~60min以及气腹结束时的Pmean升高,Ppeak升高,Cdyn降低(P <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气腹30min和去除导管前10min时PaO2/FiO2升高,A-aDO2和呼吸指数降低(P < 0.05~P < 0.01),V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腹前10 min比较,对照组在去除导管前10 min、观察组在气腹30 min时,PaO2/FiO2降低,A-aDO2和呼吸指数升高(P < 0.05~P < 0.01)。结论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应用PEEP处理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间歇俯卧位,即俯卧2 h-左侧卧位1 h-俯卧位2 h-右侧卧位1 h交替更换患儿体位,每日持续应用俯卧位16 h,对照组采取常规仰卧位护理,收集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的血气分析指标、住院天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长。  结果  2组患儿在治疗后2 h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治疗后24 h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后2 h的PaO2、PaCO2、PaO2/FiO2及治疗后24 h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儿在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天数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间歇俯卧位能够有效改善呼吸窘迫新生儿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其呼吸窘迫症状,缩短患儿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比较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使用肌松拮抗药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后肺局部通气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全麻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X组)。使用EIT监测肺局部通气,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监测肌松。术毕TOF恢复至2个计数时,S组静脉给予舒更葡糖钠2 mg/kg,X组静脉给予新斯的明40μg/kg联合阿托品20μg/kg,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拔管后10、20、30 min的EIT潮气阻抗差值(tidal impedance variation,TIV)、呼气末肺阻抗差值(changes of end-expiratory lung impedance,ΔEELI),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阻抗比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肌松恢复时间(TOF恢复至90%)和术前及拔管后10、20、30 min的心率、血压、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饱和度(S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的TIV(P=0.932)、ΔEELI(P=0.822)、ROI 1比例(P=0.529)、ROI 2比例(P=0.693)、ROI 3比例(P=0.868)和ROI 4比例(P=0.18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的肌松恢复时间(3.4 min)明显短于X组(11.3 min,P<0.001)。与术前相比,S组拔管后30 min的PaO2(P=0.007)、SaO2(P<0.001)和PaO2/FiO2(P=0.007)均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X组拔管后30 min的PaO2(P=0.018)、SaO2(P=0.002)和PaO2/FiO2(P=0.018)均显著降低。结论 使用新斯的明或舒更葡糖钠术毕拮抗肌松,对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局部通气分布可能无影响,即使肌松完全恢复,肺呼吸功能在术后30 min也不能完全恢复至术前基础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2种不同吸痰方式对ICU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病人吸痰效果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病人260例,根据不同吸痰方式分为对照组(n=115)及观察组(n=145)。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2组吸痰情况及吸痰前后1 min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排痰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肺部啰音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吸出痰液中或吸痰管管壁有新鲜血液及吸痰时有痰液喷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与吸痰前1 min比较,吸痰后1 min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升高(P < 0.05和P < 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P < 0.01);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降低(P < 0.05和P < 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 < 0.05)。与吸痰前1 min比较,吸痰后1 min对照组呼吸频率、吸气末呼吸道平台压、呼吸道峰压均明显增加(P < 0.01),潮气量明显降低(P < 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可提高吸痰效果,减少或避免呼吸道黏膜损伤,改善吸痰后病人血气指标,同时不影响病人呼吸功能,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