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农村全科医生胜任力素质模型。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岗位分析、访谈和专家小组讨论,编制农
村全科医生胜任力素质问卷,对中部六省1400名农村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公因
素,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采用回归方程分析胜任力特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结果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5,农
村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包含9项胜任特征,分别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临床基本能力、系统分析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沟通与
合作能力、职业道德能力、非医学专业知识、个人特质、心理适应性,对总方差的累积解释率为76.855%。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
x2/df 为1.88,GFI=0.94,NFI=0.96,NNFI=0.98,PNFI=0.91,RMSEA=0.068,CFI=0.97,IFI=0.97,RFI=0.96,模型拟合较理想。回
归分析表明,胜任力素质特征对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结论构建的农村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可以为乡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
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农村全科医生绩效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 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承担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人才要素,其岗位胜任力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目的 构建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9—12月,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3位行业专家进行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认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筛排,最终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熵值法明确各级指标权重,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指标权重最高,为核心指标。指标体系通过小样本信效度检测,均处于可接受水平。结论 初步构建了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贤任能,为评价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志强  郭乐  李钊  葛柏麟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4):460-466+485
背景 当下医疗卫生资源存在“供需错配”现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突破困境、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因此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并确保培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目的 探讨签约服务情境下全科医生胜任力的概念及其结构维度,挖掘胜任力的隐性部分,以构建系统且全面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为全科医生培养的“量质并举”和签约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对江苏省镇江市、泰州市、苏州市和广东省佛山市1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38位提供签约服务的全科医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依据扎根理论对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以构建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结果 签约服务情境下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由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4大维度、10项胜任特征构成。其中,全科服务能力和学习发展能力是全科医生胜任力的外在表现和外在驱动,属于胜任力的外显层面,决定了全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能力水平;人文执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全科医生的内在特质与能力,属于胜任力的内隐层面,决定了全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能力潜质。结论 本研究充分挖掘胜任力的内隐层面,构建出完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德尔菲(Delphi)法初步构建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 Liaison Services,FLS)联络员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方法 以"胜任力理论"及"洋葱模型"和"冰山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形成评价体系的维度和条目池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开展FLS医院的专...  相似文献   

5.
目的:科学研制适合我国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测评问卷,为我国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水平的评估提供测评工具。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开放性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确立咨询问卷各维度及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最终确定测评问卷内容。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程度(两轮专家咨询表回收率分别为93.33%、100%,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权威系数Cr=0.90)、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协调程度均较高(各维度及条目的变异系数均0.25),按照专家咨询的建议和意见,初步形成了包含5个一级维度、16个次级维度共28个条目的测评问卷。结论:该问卷可靠性较高,操作简便易行,可以应用于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测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基层护理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明确岗位能力要求,为基层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开放式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小组讨论初步拟订基层护理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并利用德尔菲法进行分析,经专家咨询问卷结果后确立基层护理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  相似文献   

7.
苏芳  左延莉  吴彩媛  韦波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6):1893-1900
目的 构建广西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方法 抽取广西南宁市7所乡镇卫生院、钦州市3所乡镇卫生院、玉林市2所乡镇卫生院共12所乡镇卫生院的各类相关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及核检表法,构建广西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并采用同时交叉效度法验证胜任力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建立了广西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28项胜任力特征指标:相关知识和技术专长、首诊服务能力、基层服务意识、基层沟通能力、计划执行、决策能力、培养指导、影响能力、组织协调、创新能力、分析性思维、归纳思维、信息收集、自主学习能力、成就动机、关注细节、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应急能力、人际交往、自控能力、自信心、诚信正直、全局观念、团队合作、责任心、组织承诺、全科医学工作理念。其中9项胜任力特征指标(首诊服务能力、基层服务意识、基层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全科医学工作理念、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关注细节、创新能力)构成了全科医生鉴别胜任力,10项胜任力特征指标(相关知识和技术专长、责任心、团队合作、积极主动、人际交往、诚信正直、决策能力、坚持不懈、组织协调、自信心)构成了全科医生基准胜任力。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广西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得到了验证,各项胜任力特征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能够有效地区分和鉴别优秀全科医生和普通全科医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启动和落实,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逐渐成为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的基础。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并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日常考核和评价机制,能够正向激励全科医生的工作并促进签约服务不断提质增效。目的 编制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为科学评价我国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提供适用的工具。方法 基于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通过文献回顾并参考相关岗位胜任力量表进行了测量题项拟定和初始量表设计。并于2021年4—8月对全国主要省级行政区域的基层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集了402份有效问卷数据。将有效样本(n=402)平均随机分为两部分,样本A(n=201)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B(n=201)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最终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量表包括4个维度(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21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9,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7、0.850...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构建适用于三级综合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拟定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三级综合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的初稿,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现有关于全科医生胜任力的研究大部分强调应着力提升全科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忽略了全科医生内隐素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仍缺乏评估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的有效工具,开发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量表(GPICRS)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编制GPICRS,并对其进行评价,旨在为提升全科医生胜任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形成初始版量表。于2021年9—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全国选取380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初始版GPICRS对其进行调查,通过项目净化、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分析验证量表的合理性,基于加权平均法评价全科医生的内隐胜任力水平,比较不同特征全科医生的GPICRS平均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35份(88.2%)。GPICRS由工作动机、自我效能感、医学人文关怀和医学职业素养4个维度14个条目构成。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737,Bartlett’s球形检验χ2=592.715、P<0.001,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根>1.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全科住院医师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衡量全科医师的临床能力。方法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间,采用改进的Delphi专家咨询法,在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和社区基地,遴选33名相关专业(全科医疗、教学、行政管理)的专家进行了两轮函询。结果两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852和0.855;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28和0.245(P=0.000),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终建立了一套由5个一级指标(职业态度、沟通技能、临床能力、社区实践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3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用于上海市全科住院医师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结论建立的指标体系设置合理,能全面、客观地衡量全科住院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师胜任力模型.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分析及相关专家的深度访谈,初步建立包含16项因子的全科医师胜任力模型,并设计包含16项胜任特征的调查量表.选择江苏省镇江市7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部分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师胜任力问卷预调查(n=55)和实证研究(n=201).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进行度量,要求调查对象判断各个胜任特征的重要程度,并根据重要程度从5~1进行记分;采用SPSS和LISREL软件对调查量表收集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各胜任力特征项的载荷系数均达到0.5以上,总体α系数在0.9以上,人力资本、心理资本和关系资本3个因子的方差解释量为84.876%,说明最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实证性因子分析显示:人力资本是全科医师最为主要的胜任力特征,其中非专业知识的修养、综合管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更为重要;事业心是心理资本最为重要的胜任特征;在关系资本方面,最为影响全科医师绩效的胜任特征是与签约的社区居民的关系.结论 构建的全科医师胜任力模型得到了验证,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人标准体系,并于2013年3至10月期间,选择来自上海市各级医院、工作年限在10年及以上、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并且长期从事全科医学临床、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的专家32名,进行三轮德尔菲(Delphi)咨询,以确立评估指标体系。结果初步建立了一套由3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人标准指标体系。3个一级指标为职业素养、临床医疗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权重系数分别为0.3320、0.3360、0.3320。三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881、0.897和0.883;评价指标重要性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36、0.127和0.204(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全科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体系可信度高,对于今后全科医学临床师资的遴选、提高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用人单位对住院医师胜任能力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两轮19名专家咨询,确定用人单位对住院医师胜任能力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中,咨询表回收率分别为95.0%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最终确定用人单位对住院医师胜任能力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32项。一级指标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为0.00,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Kendall’s W)为0.663。结论 用人单位对住院医师胜任能力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科学可靠,专家意见集中,可作为用人单位对住院医师胜任能力满意度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北京市乡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北京乡村医生的能力提升、成绩考核和培训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及专家小组讨论法构建岗位胜任力条目池及模型初稿,选择从事北京乡村医生研究的专家及直接从事乡村医生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人员18名,2019年5—9月运用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邮箱发送2轮咨询表,对指标的重要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及专家意见修改北京市乡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岗位胜任力模型各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2轮问卷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专家熟悉程度均值为0.87,判断依据均值为0.91,平均权威系数为0.89,最终确立的北京市乡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临床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学人文执业能力、教育与综合能力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35个三级指标。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中临床医疗服务能力(0.374)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0.374)最高,二级指标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091)权重最高,三级指标中急、危、重症现场救护(0.021)和慢病管理权重(0.018)较高。结论 通过改良的德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转岗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构建转岗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指标体系并作应用,为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法进行指标提取,采用两轮德尔菲法筛选和构建转岗全科医生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构建指标采用目的性抽样调查150例转岗全科医生,统计分析选用描述性统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的师资准入指标体系的建立,以统一师资标准,保证培训质量.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在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和社区基地选择了32名全科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三轮函询.经数据分析、汇总和统计,确立社区师资准入指标体系.结果 三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894、0.882、0.893;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56、0.166和0.215 (P=0.000).最终建立由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社区师资准入指标体系;3个一级指标为职业素养、基层医疗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其权重系数分别为0.339 8、0.335 6及0.324 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社区教学基地的师资准入指标体系可信度高,从3个维度规范社区全科师资的遴选标准,对于保障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综合医院高、中级职称临床医师的聘后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初步拟定指标体系,经专家会议法讨论制订专家征询问卷,对来自某三甲医院不同职位的25名资深医师和行政人员进行了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建立了临床医师聘后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和三级指标44个(内科医师)、48个(外科医师)及其权重系数。结论明确了综合医院临床医师考核体系,为医院评聘、晋升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临床医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全科医生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知信行(KAP)问卷(以下简称KAP问卷)内容,为评价社区全科医生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方面的知识水平、态度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月,以知识-信念-行为模式为理论框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心房颤动管理相关指南和借鉴国外心房颤动相关问卷的基础上形成初始KAP问卷,其包括74个条目,分为知识(包括条目C1~C24)、态度(条目D1~D27)、行为(包括条目E1~E23)3个维度。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Delphi专家函询小组发放Delphi专家函询问卷,填写周期为1周,共进行2轮函询,间隔4~8周。第1轮函询后,本课题组将专家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对初始KAP问卷进行修改,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再次向专家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将其建议进行归纳整理,最终确定并形成KAP问卷。记录专家基本资料、专家积极性、专家修改建议、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结果 第1轮函询发出15份Delphi专家函询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第2轮函询发出15份Delphi专家函询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为93.3%。第1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第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93.3%。第1轮函询结果显示,专家有6条建议,经课题组讨论后初始KAP问卷中知识维度删除C3、C5、C11、C17、C23和C24,剩余18个条目;态度维度删除D1、D12、D14、D15、D16、D19和D20,剩余21个条目;行为维度删除E3、E6、E8和E11,剩余19个条目;在保留的条目中,根据专家相关意见进行了内容修改。第2轮函询结果显示,专家有3条建议,分别为合并D6与D7、合并D8与D9、合并D22与D23,并对初始KAP问卷条目进行调整并删除C22和E10。专家权威系数(Cr)=0.87。初始KAP问卷中知识维度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第1轮函询为3.93~4.89分,第2轮函询为4.31~4.98分;态度维度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第1轮函询为3.45~4.76分,第2轮函询为4.19~4.94分;行为维度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第1轮函询为3.80~4.93分,第2轮函询为4.15~4.91分。初始KAP问卷中知识维度的变异系数(CV)第1轮函询为0.06~0.32,第2轮函询为0.02~0.10;态度维度的CV第1轮函询为0.09~0.47,第2轮函询为0.03~0.10;行为维度的CV第1轮函询为0.04~0.38,第2轮函询为0.03~0.10。第1轮函询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0.221,显著性检验的χ2=241.554、P<0.001;第2轮函询专家意见的W=0.403,显著性检验的χ2=321.699、P<0.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KAP问卷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共52个条目。且经统计分析,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较高,意见较集中,函询结果科学性、可信度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