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临床分离的106株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大肠埃希菌主要在中段尿中检出,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较高,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尿路感染中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8份尿液标本菌落计数>105CFU ml的大肠埃希菌,采用 微量稀释法对该菌进行药敏测试,并采用纸片扩散法确认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 林、哌拉西林、复方磺胺、头孢噻吩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87%、85%、77%、74%和73%,与此同时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派拉西林 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高达100%、83%、82%、80%。同时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35株(约占45%),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产ESBLs率高,其在尿路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常规检测ESBLs有助于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3.
<正> 大肠埃希菌是埃希菌属中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也是泌尿系感染的常见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属条件致病菌。笔者自2000年2月至2001年1月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出311株大肠埃希菌,现将生物学特性及药敏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311株大肠埃希菌均来自本院门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不同标本来源和不同病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差异。方法:应用WHONET5.5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802株大肠埃希菌和58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最低的为亚胺培南(0.2%)、厄他培南(1.4%)、头孢替坦(1.8%),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阿米卡星(4.0%)、呋喃妥因(4.5%)。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低的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南(3.2%)、阿米卡星(3.3%)、头孢替坦(4.9%)、厄他培南(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为61.8%,肺炎克雷伯菌为35.5%。肺炎克雷伯菌在尿液标本中的敏感率较痰液、血液、其他无菌体液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儿科的敏感率高于内外科及ICU病房。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霉素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性。不同标本来源和不同病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存在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对我院2006年1~12月,住院肿瘤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菌,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操作进行细菌分离,并将分离出来的细菌作生化鉴定,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氨苄西林(81.6%)、复方新诺明(69.6%),耐药率最低分别为亚胺培南(0.8%)、头孢他啶(7.2%)、氨曲南(7.2%)。结论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一半大于50%,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培养分离的15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2株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6%、94.5%及92.5%,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51.5%,80%.对其余常见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均大于50%.结论 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高度耐药,临床应尽量减少此类药物的经验性用药,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835份尿液标本分离出的330例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330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低于50%,而其他常见抗菌药物均大于50%。330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菌119株,占36.1%。ESBL(s+)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高于ESBL(s―)菌。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9.
10.
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和2005年检出的89份尿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药敏试验,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2004年和2005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9.9%和32.3%,产酶率分别为39.5%和51.0%,呈增高趋势。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呋喃妥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2%、3.3%、14.6%、23.6%、32.6%和38.2%,而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另外ESBLs(+)细菌的检出率有上升趋势,ES-BLs(+)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普遍高于ESBLs(-)细菌(P(0.01)。结论尿路感染中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和产酶率不断升高,临床医生应当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致U937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杆菌感染对人U9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以细胞形态学观察及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大肠杆菌感染U937细胞后,不同作用时间U937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感染20min及30min后偶见细胞凋亡,感染60min及90min时可见许多细胞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AnnexinV/PI双染可见U937细胞凋亡百分率随大肠杆菌感染时间延长而增高。感染60min及90min时,细胞凋亡率与其它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大肠杆菌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人类U93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413例甲型副伤寒临床特征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413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对413例甲型副伤寒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地方性和散发性,全年发病夏秋季多发,常以发热(100%)、头痛(98.5%)、咽痛(30.75%)、咳嗽(23.5%)及脾肿大(78%)、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消失(98.75%)为特点.细菌对奈啶酸、诺氟沙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的耐药性发生率大于60%.结论 该市近年散发流行的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及脾肿大、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消失为特点,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3.
肺癌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四唑盐(MTT)药敏试验方法筛选对肺癌的敏感药物并指导临床化疗.方法:将145例4种不同类型的肺癌,分为MTT试验组和未接受MTT对照组.接受MTT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指导化疗,未接受MTT药敏对照组凭经验化疗.结果: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治疗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9.3%;阳性符合率为90.9%;阴性符合率为77.8%;试验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53.8%.接受MTT药敏试验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凭经验化疗对照组.结论:MTT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治疗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是指导临床化疗的一种可行而又重要的药物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阿米卡星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杀菌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临床常规剂量阿米卡星(amikacin,AMK)对产ESBL大肠杆菌的AMK敏感株是否有杀菌作用.方法: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进行体外实验,AMK浓度根据模拟健康人体内给予400mg/L静脉点滴后2,4,6,8和12h内的平均血药浓度设定.结果:2,4,6h组待测菌分别在设定时间内菌落数降至0.1%以下,8,12h组待测菌菌落数未在设定时间内降至0.1%以下.结论:临床常规剂量的AMK对产ES-BL大肠杆菌(AMK敏感株)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其主要杀菌作用在给药后的前4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IL-31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人IL-31对人表皮角化细胞分泌趋化因子MIP-3β的活性影响。方法大量培养pET28a(+)-hIL-31工程菌株,提取质粒,BamHI、HindⅢ双酶切,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通过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RT-PCR检测该目的蛋白对人表皮角化细胞HaCaT表达趋化因子MIP-3β的影响。结果原核表达质粒pET32a(+)-hIL-31构建正确,经双酶切、PCR和序列测定鉴定,序列正确,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可刺激人表皮角化细胞表达MIP-3β。结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hIL-31构建正确,纯化后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可刺激人表皮角化细胞表达趋化因子MIP-3β,为研究人IL-31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亚甲蓝 (MB)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最佳灭活条件。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及双因素作用灭活细菌效果测定。筛选亚甲蓝光化学效应灭活血液中大肠杆菌的最佳条件及影响因素 ,观察其灭活效果。结果 正交实验显示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细菌灭活作用受 MB含量、卤钨灯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筛选的最佳处理条件可以使大肠杆菌下降近 5个对数级。亚甲蓝与卤钨灯照射两因素的 T/ E值大于 1,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论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灭活血液中大肠杆菌的最佳条件是 15μmol/ L亚甲蓝 ,4 0 0 0 0 L ux卤钨灯照射强度 ,4 0 min作用时间 ,0 .35 mmol/ L芸香苷 相似文献
17.
大肠埃希菌近三年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WHONET5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7月临床分离的616株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奥格门叮、复方磺胺、环丙沙星耐药率大于60%,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新耐药率在50%左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均小于20%,亚胺培南无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2004~2006年分别为27.96%、32.68%、35.12%.结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及青霉素类/克拉维酸、磺胺类、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第一代头孢、第二代头孢已高度耐药,临床不宜选用;青霉素类/他唑巴坦、第四代头孢、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呋喃类耐药率较低,临床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耐药率也较低,由于易诱导ESBLs应慎用;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5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6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27株,其中,细菌119株,真菌8株;前4位细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株(32.23%)、铜绿假单胞菌19株(15.0%)、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14.2%)、变形杆菌11例(8.7%);敏感药物因菌种而异。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为主,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Thebifunctional-domainrecombinantpolypeptldeoffibronectin(FN)ispotentiallyusefulintumortherapy.Thispolypeptideyieldedtheinhibltoryeffectontumormetastasisatseveralstepsoftumorcellsinvadingothertissuesll].ThestrongerfunctionwasobtainedifCell--ndomainwasconnectedtotheC--terminalofCellI--HepIpolypeptide['].Buttheexpressinglevelofthetriple--domainpolypeptideinE.coltwasverylow[ZJ.Wereportedthepreparationofbifunctional--domainrecombinantpolypeptideofFN,whichisProl239Ser1515ofFNlinkedwithAla16… 相似文献
20.
王燕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2008,(5):36-37
目的:对本院150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分离,采用德灵公司Microscan常规革兰氏阴性复合板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对近2年来我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150株,其中痰标本的检出率最高占54.5%,科室分布ICU最高占20.0%,其中: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80%,亚胺培南为1.5%,耐药率最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