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的CT资料,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结果 CT发现21例共22个肾脏癌块,其中呈等低混杂密度及略低密度团块12例,等密度团块8例,略高密度团块1例,18例癌灶内见坏死区,1例见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6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CT值升高30~70 Hu。略有强化呈稍高密度4例,无明显强化1例。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不同层度减退,排泄期20例病灶强化进一步降低,有5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癌的CT表现与其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增强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临床定性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Dai JR  Zhang LY  Zhang J  Chen Y  Zhang HT  Jiang LX  Lin 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177-2181
目的 探讨各肾癌亚型在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中的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术前螺旋CT双期扫描图像460例.分别观察各肾癌亚型的瘤体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及强化特点等指标.结果 肿瘤强化程度、强化模式、动-静脉期的强化落差、伴有变性、坏死及密度变化在透明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为高血供肿瘤,强化明显(80.9%),在皮髓质与实质期间的落差大,≥30 HU者占57.9%,以其为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57.9%,91.9%.强化模式以周边环状及不均匀强化居多(66.3%,94.6%);密度不均匀(91.6%)及常伴有变性坏死(60.5%).嫌色细胞癌为中等血供肿瘤,中等强化(77.1%),落差小(<30 HU者占80.0%),以落差位于0~30 HU为诊断标准时,其敏感性、特异性为80.0%、66.1%,强化模式以均匀强化居多(60.0%),密度均匀(65.7%)为其突出特点.乳头状癌为低血供肿瘤,轻度或无强化占70.4%,落差小(<30 HU者占92.6%)其中63.0%延迟强化(CT值升高)为其特点,以落差<0 HU为诊断标准时,其敏感性、特异性为63.0%、91.8%,强化模式以均匀强化为多(48.1%),密度均匀(63.0%).未分类癌常以周边环状(9/12例)、明显(7/12例)强化、密度不均匀伴有变性坏死(9/12)为特点.多房囊性肾癌表现为多房囊肿样,增强后囊壁有强化可能是其诊断要点.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不同肾癌亚型的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依据肾癌各亚型CT扫描特点的不同,术前大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 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分别行螺旋田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9例小肾癌平扫8例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肾实质,1例略高于肾实质。增强扫描皮质期8例明显强化,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或略高于肾皮质,边界清晰。其内可见斑点状或裂隙状不强化或轻微强化的低密度影;1例呈轻度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均明显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值进一步减低。结论 小肾癌的螺旋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影像特点。方法12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2例癌灶中,平扫8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1例稍高密度,其中2例伴斑点样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6例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6例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结论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1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3例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1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癌螺旋CT增强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准确地对肾癌进行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7年5月收治的31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3cm)的螺旋CT资料。结果31例小肾癌病灶中平扫低密度(低于同层面肾皮质密度)23例,等密度3例,高密度5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期)23例呈明显全瘤性均匀强化,其中幅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13例,10例稍低于肾皮质,12例呈不均匀强化,3例呈明显边缘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病灶强化区强化程度稍低于肾皮质。髓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结论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孟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这一强化形式有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肾癌是最常见的肾脏原发恶性肿瘤。既往主要依靠超声 (ultrasound ,US)和静脉肾盂造影 (intravenouspy elogram ,IVP)检查 ,CT扫描是早期肾癌较准确的检查方法。笔者收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0例肾癌患者资料 ,着重探讨肾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2 8~ 78岁 (平均 5 9岁 )。主要临床表现 :血尿 (18例 )、腰痛 (14例 )和腹部包块 (8例 )。体检偶然发现 1例。病程 1周~半年。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 ,其中肾透明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扫描对大肠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纤维大肠镜检查诊断或怀疑大肠癌的83例患者进行64-MSCT容积扫描和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后处理软件获得多平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显示、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图像对病变进行分析,将诊断和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4-MSCT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平扫和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肠腔及肠壁的病变、病灶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并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有无受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影像分期与病理TMN分期的对比结果显示影像分期的准确性分别是:T0期100%,T1期89.4%,T2期85%,T3期88.9%,T4期100%;N0期100%,N1期57.9%,N2期53.4%,N3期78.3%;M0期100%期,M1期98.2%。结论 64-MSCT能对大肠癌进行准确的诊断及分期,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单囊8例,多囊6例。囊壁不规则增厚或内壁毛糙11例,囊壁菲薄均匀3例,其中伴壁结节及分隔各4例,伴壁结节与分隔同时存在2例。分隔厚薄不均5例,纤细均匀1例。平扫肿瘤呈囊实性混杂密度12例,呈较均匀囊样低密度2例,肿瘤实性部分钙化3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快进快退型强化11例,部分呈快进快退型强化合并部分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轻度强化2例。结论:螺旋CT在囊性肾癌诊断中是一有价值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49例肾癌的CT表现,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诊断准确率为95.9%.CT对小肾癌及边缘性肿瘤诊断率较高,无1例假阴性,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B超及IVU.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47名肾癌患者的CT图像,分别为透明细胞癌37例,乳头状癌10例.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比较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肿瘤大小、增强程度与增强模式、有无钙化、出血、坏死及囊变、肿瘤的扩散情况包括肾周变化、静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果: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增强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细胞癌的坏死、囊性率显著高于乳头状癌,明显看到血管在透明细胞癌占21.6%,乳头状癌占10%.40%乳头状癌、2.7%透明细胞癌显示均匀强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细胞癌有明显钙化占21.6%,乳头状癌占20%,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的增强程度是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最有价值的参数,而肿瘤的有无钙化、出血、坏死及囊性、血管状况及增强模式对鉴别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弓离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主动脉弓离断患儿的CT资料,判断其类型,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别在容积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测量离断的距离、离断近端及远端血管的直径,对比其差异.结果:本组9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共诊断主动脉弓离断 7例(占0.77%),其中A型5例,B型2例;容积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测量离断的长度及离断近端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7.37±4.47)、(20.24±6.63)mm,P=0.18;(8.42±3.54)、(9.21±4.05)mm,P=0.13].容积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测量离断远端血管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2±2.22)、(9.61±2.58)mm,P=0.03].结论: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可满意地诊断主动脉弓离断,判断其类型,并可以精确地测量离断的长度及离断处远、近端的血管直径,为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双期联合应用对小肝癌的诊断评价。方法 对 2 3例拟诊小肝癌患者行螺旋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 ,增强动脉期于造影剂注射后 3 0s开始扫描 ,静脉期于 60~ 70s开始扫描 ,造影剂注射速率为 3 .0ml/s ,用量 80~ 10 0ml。结果  2 3例小肝癌共发现 2 8个结节病灶。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分别为 75 .0 0 %、93 .86%、82 .14 %、96.43 % ,动脉期和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较平扫和静脉期高 (P <0 .0 5 ) ,动脉期和动静脉双期间 ,平扫和静脉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71.43 % (2 0 /2 8)的小肝癌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影 ,与同期肝组织比较 ,CT值增加 2 4.9± 13 .8Hu ;17.86% (5 /2 8)呈不均匀高密度影。 82 .14 % (2 3 /2 8)静脉期呈低密度影 ,与同期肝组织比较 ,CT值减少 13 .8± 8.5Hu ;17.86% (5 /2 8)为等密度影。双期扫描的定性准确率为 96.43 %。结论 螺旋CT动静脉双期扫描对小肝癌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活体供肾移植手术中对临床医生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例拟自愿捐献一侧肾脏给其亲属进行活体肾脏移植的供体进行CT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并对增强扫描各期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三维后处理。结果: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显示6例供体中左右肾各见一条肾动脉者3例;左肾见两条肾动脉,右肾见一条肾动脉者1例;左肾见三条肾动脉,右肾见两条肾动脉者2例;所有供体左右肾均见一条肾静脉及一套肾盂输尿管。MPR重建显示左肾囊肿1例。CT尿路成像(CTU)显示双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上述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经与外科手术对照,符合率100%。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基本替代其它影像学检查,成为活体供肾检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分析所获得的相关CT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并随访确诊肺栓塞24例,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出24例累及152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4处,肺叶动脉52处,肺段动脉82处,亚肺段动脉14处。152处病变中偏心性充盈缺损为58处,中心性充盈缺损为49处,完全梗阻性充盈缺损为21处,附壁血栓型为24处。漏诊0例,误诊0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全面地显示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时、准确、无创,是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查办法,有望成为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3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18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3例,回肠3例,直肠3例。胃肠间质瘤向腔外型生长7例,腔内生长5例,腔内外生长18例。胃肠间质瘤CT平扫大部分显示密度不均,其可见大小不一的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多为中等度强化,1例病灶有钙化,1例伴有肝转移。肿块最大径线3.0 cm~18.5 cm(平均10.2 cm)。结论胃间质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64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其定性定位诊断及良、恶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急性肠缺血的显示能力,结合分析急性肠缺血的CT多期扫描征象,提高CT对急性肠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间经临床、手术或DSA实为急性肠缺血患者13例,评价CTA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及CT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结果 13例患者,CTA均成功显示病灶,CT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多期螺旋CT扫描资料。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典型肾癌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肾肿块,多为等或稍低密度,巨大者呈混杂密度,小肾癌(直径≤3 cm)可有假包膜。增强扫描皮质期显著强化54例,轻中度强化33例,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低,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低。三期增强扫描易于显示肾周筋膜、肾盂、肾盏侵犯,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及淋巴结、邻近器官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很好显示肾癌病灶内造影剂"快进快退"和假包膜等特征性表现,还可准确进行分期,为指导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表现为多房样改变,囊内壁不光整,分隔厚薄不一,增强后呈中重度强化;4例表现为单房样改变,囊内见不均匀絮状影,增强后囊壁呈结节样异常强化,絮状物强化不明显。结论: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点有助于给临床术前提供一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