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枢·根结篇》曰:“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枢折则骨摇而不安于地,故骨摇取之少阳。”杨上善注解本言:“枢主转动,胆足少阳脉主筋,纲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是以“开阖枢”说明三阴三阳经络的病理现象。六经以《内经》理论为基础,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用“开阖枢”原理可以从本质解释三阴三阳经的发病、传变和转归。  相似文献   

2.
刘瑞芳  陈启亮  廖凌虹 《中医学报》2019,34(9):1825-1829
开阖枢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对经络气化功能和阴阳能量的形象概括,阐释了六经之间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开阖枢阐述了三阴三阳之离合,关阖枢是开阖枢的误读。开阖枢与脏腑密切相关,蒸笼结构图形象描述了开阖枢的能量转输关系。"痰与饮虽为同类,而实有阴阳之别",饮为阴邪,叶天士从阳经开阖枢角度采用开阖导饮法"辛通其阳以驱饮"。而痰体阴而向阳,痰之病位根源主要在于主开的太阴之脾、肺和主枢的少阴之肾,因而多从三阴开阖枢论治。因痰证所涉疾病广泛,其病因病机复杂,为了使痰证机理简单明确,笔者试从开阖枢理论角度讨论痰证的产生、虚实、病位和治则,以期为临床痰证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三阴三阳经脉的命名规律,丰富中医学基础理论,从"开阖枢"理论出发,分析其与十二经脉的相关性。三阴经主转输受纳,手、足太阴经为"开",司运化,纳运清气与水谷精微,故肺与脾为太阴经;手、足厥阴经为"阖",司潜藏阴血,使阴血注脉藏肝,故心包与肝为厥阴经;手、足少阴经为"枢",司枢"血",水火二脏交通互济,共为化血之枢纽,故心与肾为少阴经。三阳经主布散排泄,手、足太阳经为"开",主布散,上布津液,下散废液与糟粕,故小肠与膀胱为太阳经;手、足阳明经为"阖",主受纳通降,受水谷而腐熟,降食糜而化糟粕,故大肠与胃为阳明经;手、足少阳经为"枢",主枢"气",通行诸气,通达阴阳而共为气化之枢纽,故三焦与胆为少阳经。因此,认为"开阖枢"理论与十二经脉联系紧密,深刻影响着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分布规律与功能协调等方面,该理论应是《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经脉命名规律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4.
卵巢早衰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病机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开阖枢”及《伤寒论》“欲解时”理论,将具有时空定位的三阴三阳开阖枢观点运用于女性月经周期,提出从少阴经辨证论治卵巢早衰,以“少阴为枢”为切入点,提出“枢转气机、枢转寒热、枢转血脉”治疗卵巢早衰,运用《伤寒论》少阴病篇代表方剂运转枢机,若少阴枢机不利致太阴、厥阴开阖失司,可从调畅开阖来枢转少阴,同时可从少阴经对应脏腑、经络循行作加减辨证,为临床治疗卵巢早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是由龙砂学派弟子(陕西宝鸡中医院)王凯军创制,龙砂学派代表性传承人评价此疗法是运用五运六气开阖枢理论于针灸方面的成功典范[1]。顾植山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阴阳离合理论,开创性地绘出了"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图(图1)"和"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图2)",二图清晰地展现出了人体三阴三阳六气盛衰的运行节律,这便是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的理论来源。龙砂开阖六气针法不同于一般的常规针刺方法,它没有特定的选穴及补泻手法,该针法在开阖枢理论指导下,在全身随处均可作开阖枢太极图,人身无处不太极,即在人体以任意一点为中心均可作出一个三阴三阳开阖变化的圆,在实践应用中尤以头顶部最为常用且简便、易于操作,另外较常用的还有腹部、骶部(火针多用)、病灶局部等。  相似文献   

6.
从三阴三阳之合与门和三阴三阳之离与关阖枢二方面,分析探讨杨上善三阴三阳门——关阖枢理论的来源及主要内容。认为该理论具有相当出色的系统论思想,是《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重要发展,与后世“开阖(合)枢”理论相比,不但切合经原意,而且对阐明三阴三阳生理功能、作用实质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三阴三阳之合与门和三阴三阳之离与关阖枢二方面,分析探讨杨上善三阴三阳门———关阖枢理论的来源及主要内容。认为该理论具有相当出色的系统论思想,是《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重要发展,与后世“开阖(合)枢”理论相比,不但切合经文原意,而且对阐明三阴三阳生理功能、作用实质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和核心.《黄帝内经》三阴三阳、阴阳开阖枢、标本中气等理论是三阴三阳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恩师姜树民教授从医数十载,尤擅长诊治脾胃病,遣方用药独到,疗效显著.有幸侍诊左右,试用三阴三阳六经辨证理论解析老师的学术思想,并对其诊治脾胃病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略有心得,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王雷 《中医学报》2019,34(1):43-46
从三阴三阳"开阖枢"的角度对伤寒或然症条文进行尝试性阐释。认为三阴三阳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伤寒"或然症"的条文实是对阴阳"枢机"的高度概括和示例。少阳、少阴为六经阴阳气化之枢,其机以畅利为要。若枢机运转失职,一身阴阳之运转、温养、激发功能紊乱,必然出现百病丛生。少阳为阳之枢,枢机运转,水火气机得以升降自如。柴胡证涉及脏腑众多,恰恰说明少阳枢机涉及范围广泛、症目繁多,非文字所能陈述,故仲景只能以"或然"省文而已。少阴枢机不利而引起阴阳敷布失常,水不得气化而导致全身三焦、多脏腑功能失调,症状亦是繁多。太阴为由阳入阴之始。太阴不开,阳不得布,运化失常。理中丸方剂加减就是立足于太阴枢机不利而导致阳虚水停的病机而设。小青龙汤证则属于太阳、太阴"开"机不利。  相似文献   

10.
正传世本《黄帝内经》中《素问》与《灵枢》皆有"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的记载[1-2]。其文亦见于《针灸甲乙经·经脉根结》之中[3],这就是学者常常提及的三阴三阳开阖枢之说。这几句话,不但有历代注释《素问》《灵枢》的学者加以发挥,且经常为治伤寒学者所征引。然正如学者所论,《黄帝内经》所谓"开"实是"关"之误字,故本文径以关阖枢为题。1"开"系"关"之误  相似文献   

11.
少阳是位于太阳与阳明之间,还是位于阳明与太阴之间,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笔者以为,这一争论有重要意义.因为少阳病的病性、临证辨识、选方用药以及预后判定等,无不与之相关.甚至可以认为,不正确判定少阳的位置就无法判定三阳三阴的次序,也就无法理解张仲景的辨证思想.下面从3个方面谈一下笔者的粗浅认识.1少阳为枢与少阳的位置少阳为枢之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用以说明阴阳离和运动的论述.如《素问·阴阳离和论》曰:“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和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  相似文献   

12.
根结配穴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结配穴法是以<灵枢·根结第五>所提出的经脉的"根"、"结"穴做为配穴原则,而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方法.何谓"根结"?根,根本也,脉气所起为根;结,终结也,脉气所归为结.明代张介宾所著<类经>曰:"……下者为根,上者为结."清代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根结者,六气合六经之本标也,……根者,经气相合而始生;结者,经气相将而归."根结"一词出于<灵枢·根结第五>"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少阳之主方.柯韵伯喻之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现就其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人体的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除了十二经脉外,人体还有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  相似文献   

15.
史光伟  梁永林  苏颖 《中医学报》2020,35(6):1137-1140
"杂气"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疫"的原因,但"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以在认识"杂气"的同时要注重"摄生防治"。不仅要注重"三年化疫"的运气学动态规律,更要注重天、人二气的交相变易以及病证"从化"现象。机体"三阴三阳六经开阖枢"气化功能失常,太阳少阳太阴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核心。本次"杂气"的核心治法是"开太阳",元阳一升,则湿燥、寒湿及虚实错杂状态皆可迎刃而解,"太阳一开"则六经开阖枢气化功能恢复正常,机体恢复平和状态。  相似文献   

16.
六经"开、阖、枢"理论由《素问· 阴阳离合论篇》首次提出,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源于四时阴阳气数离合的变化,因三阴三阳的气数不等,各有出入,而反映出"开、阖、枢"的具体表现形式,四时阴阳变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开、阖、枢"的功能形式来完成的.及与人体之阴阳"开、阖、枢",则是对六经气化功能状态的高度概括,阴阳"离"则有开、有阖、有枢,阴阳"合"则为一阴一阳.阴阳的"离"与"合"既分工又合作,分则三,合则为一."开、阖、枢"是以六经的标本中气为物质基础,以气机的升降出入为功能状态.太阳为老阳、巨阳,守正御邪,气机为开,因此而敷布营卫,通畅津液;阳明为"两阳合明",多气多血,气机为阖,而善蓄能纳阳,腐熟水谷;少阳为初生之阳,生机盎然,气机为枢,主枢转阴阳,沟通表里,贯通上下,畅达脾胃;太阴为老阴,老成持重,居阴之表,气机为开,而主运化精微,化生营气,吐故纳新;厥阴为"两阴交尽",阴气盛极,气机为阖,故主阖禁阴气,藏血舍魂,蕴以生阳;少阴为初生之阴,心肾朋居,水火并蓄,气机为枢,而能既济水火,交通心肾.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六经病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少阳为枢"一语出自《素问·阴阳离合论》与《灵枢·根结篇》.历代注家多有注解.如王冰:"枢者,所以主转动之微也".张景岳:"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吴昆:"少阳在表里之间,转输阳气,如枢机也,谓之枢".综观各家注释,主要是从少阳与阳气运行关系的角度理解"少阳为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枢"在中医文献中首见于《黄帝内经》的开阖枢理论,以手足少阳、少阴四经来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并以"枢机"一词来表述。王孟英是晚清著名的温病学家,王孟英能灵活运用枢机思想,通畅经络而治疗疾病。通过分析王孟英医案来阐述其的枢机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肝脏的病理所谓“肝为五脏之贼”,盖谓肝之病理变化,从内科杂病而言,胆多涉及肝脏。夫肝为刚脏,寄有相火,体阴用阳,体柔用刚,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气应春生,性如风木,喜条达,恶抑郁,为罢极之本,亦开阖之枢。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少阳为阳枢,厥阴为阴枢。从主病证而言,少阳为三阳的半表半里,有偏表偏里的不同,证候表现寒热往来等。厥阴为三阴的半表半里,有偏上偏下之异。因此表现寒热错杂,故厥阴应为三阴之枢。从病势而言,病邪入少阳,是出表入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董氏奇穴传承人杨维杰首次用三阴三阳的气化论阐述"脏腑别通"理论。它是指非表里关系的脏与腑,通过三阴三阳间的开阖枢气化特点使之关联,主要应用在针灸领域。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脏腑气化关系探究"脏腑别通"理论,并在针灸治疗的配穴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