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免疫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经典治疗组和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经典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组使用常规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治疗,免疫调理疗程为7 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7 d临床和相关免疫学指标,并收集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 脓毒症患者仍以细菌感染为主,极少发生单纯真菌感染。病原菌常见于痰和腹腔引流液。免疫调理炎症因子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TNF-α低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IL-10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免疫调理体液免疫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IgG水平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IgA、IgM、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与经典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调理细胞免疫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 d较经典治疗组显著升高,持续至治疗后28 d(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较经典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但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和ICU费用没有显著增加(P>0.05)。住院期间,经典治疗组死亡20例,与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死亡13例比较(P<0.05);随访观察,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远期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对以细菌感染为主的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可以明显降低促炎因子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轻度提高IgG水平,升高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麻痹。免疫调理治疗可以缩短脓毒症患者ICU内机械通气和升压药使用的时间,而不增加ICU住院天数和ICU费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外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ET-1和CGRP变化以及纳洛酮治疗对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90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另取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CGRP含量。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1显著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常规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纳洛酮治疗组(P〈0.01);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CGRP明显升高,纳洛酮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外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CGRP水平显著降低;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显著降低ET-1和提高CGRP水平。初步研究显示,纳洛酮具有脑保护作用,伤后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血浆ET-1和CGRP影响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ET-1和CGRP变化以及尼莫地平治疗对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浆ET-1、CGRP水平测定。结果:尼莫地平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1和CGRP均显著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后血浆ET-1和CGRP降低值尼莫地平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尼莫地平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肿体积与血浆ET-1和CGRP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治疗后也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ET-1及CGRP水平显著升高,尼莫地平组治疗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手术治疗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胆囊炎胆结石老年患者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胆囊杨胆结石患者采取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胆囊炎胆结石老年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胆囊杨胆结石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胆囊杨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手术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给予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17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患者均保持痛风饮食。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别嘌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尿酸。比较两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0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尿酸均显著下降。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分别为67.8%和42.4%(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17.7%)低于对照组(29.7%)。结论:非布司他可大幅降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的血尿酸水平,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尚先宝 《医学信息》2019,(11):45-47
中医药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还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患者接受程度更高,具有一定优势。中医药治疗兼顾整体和局部,通过结合外治和内治疗增强治疗效果。但对于该疾病中医还未形成系统治疗方法,并且治疗中没有充分结合"治未病"理论,为进一步提升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应做到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科肺炎型哮喘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11月儿科收治的肺炎型哮喘病例共计86例,入院后确诊均为肺炎型哮喘病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组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作为主要药物与抗生素进行配合治疗,1w后观察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使用激素类药物作为肺炎性哮喘的主要治疗药物,配合相应抗生素进行临床治疗,能有效提高该病的治疗和病例的痊愈情况,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治疗儿童孤独症的金标准,康复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评价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37例儿童孤独症患者非随机分为脐血组、混合组和对照组。脐血组应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加康复训练治疗;混合组联合应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康复训练治疗。脐血组和混合组患者在干细胞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2,6个月分别行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查,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3组患者在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2,6个月分别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异常行为量表(ABC)评估。 结果与结论:脐血组和混合组患者在干细胞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2,6个月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意义异常变化,干细胞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根据CARS和ABC评分,3组治疗均有效,其疗效比较:混合组优于脐血组,脐血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认为肾移植后感染肝炎病毒,比术前感染有更为严重的肝损害表现,且有观点认为术前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5年内肾功能影响不大。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的重症肝炎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19例肾移植后重症肝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方案调整和人工肝治疗。主要观察患者综合治疗后一般情况、肝功能、血常规及死亡率。 结果与结论:19例重症肝炎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和抗病毒治疗,部分应用胆红素吸附治疗,12例应用人工肝治疗患者,精神和神智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胆红素和转氨酶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死亡13例,其中术后感染肝炎病毒的4例全部死亡,3例单纯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全部痊愈。结果提示肾移植后重症肝炎死亡率高,对于诊断为重症肝炎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抗病毒治疗和/或人工肝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病情逆转,可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及尼莫地平片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选取46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均为2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和临界压力。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30%同对照组患者的69.56%相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和临界压力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和临界压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尼莫地平片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