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管状胃与次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在嵩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将2013-01—2015-01间实施的管状胃代食管手术作为对照组,将2015-02—2017-02间实施的次全胃代食管手术作为观察组,各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160~180 min,平均170 min;观察组为150~170 min,平均165 mi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8例(20.00%),观察组1例(1.1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管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比较,次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低,适合食管癌术中作为食管替代物重建消化道。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1998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者共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行胃大部切除(或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Ⅰ式吻合术3例、毕Ⅱ式吻合术12例,近端胃癌根治、远端胃食管吻合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1例.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穿孔老年患71例,64例行穿孔修补术,6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1例带血管大网膜团填塞缝合固定,治愈68例,死亡3例。穿孔修补术是老年人溃疡穿孔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病人可行胃大部分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胃底贲门癌食管胃切除后"围巾式"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空肠(胃)吻合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吻合口瘘发生率高达12%~16%,其死亡率为40%~60%犤1-3犦;吻合口狭窄发生率5%~45%犤1犦;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28%犤4犦。我们从1987年开始设计应用“围巾式”食管-空肠(胃)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87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施行“围巾式”食管-空肠(胃)吻合术102例,其中男77例,女25例。中位年龄68(23~75)岁。病种和手术方式见表1。“围巾式”吻合方法:食管空肠吻合者,暴露食管贲门交界处后切断迷走神经前、后干,在膈下向纵隔充分游离食管下…  相似文献   

5.
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我院收治65岁以上食管癌伴高血压患者16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62例,男122例,女40例,年龄65~75岁,血压高者25/14 kPa,最低者21/13 kPa,高血压病史3~15年,其中68例行胃食管弓下吻合术,54例行胃食管弓上吻合术,22例行右胸顶吻合术,18例行颈部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正> 自毕罗氏于1885年开创胃空肠吻合术以来,一直作为经典术式沿袭至今,但术后胃排出过快和胆汁返流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虽增加了肠-肠吻合或行胃空肠Roux-Y型吻合,但均不能有效地改善以上并发症。为防止胆汁返流,我院设计了一种新的胃空肠吻合术式,称为遂道法胃空肠Roux-Y型吻合术,自1996年6月以来共进行6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其中1例有少量胆汁返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口放置抵钉座装置完成腹腔镜胃切除食管-空肠(残胃)吻合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为60例胃肿瘤患者行腹腔镜食管-残胃(空肠)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镜近端胃或全胃切除术,恶性肿瘤患者加行淋巴结清扫,利用经口放置抵钉座装置完成食管-残胃(空肠)吻合。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抵钉座放置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64±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2±128)ml;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49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1例发生骨转移并死亡,余者均无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经口放置抵钉座装置应用于腹腔镜食管-残胃(空肠)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但仍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与弊端,需进一步改进手术器械,以增加易用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间郑州人民医院普外三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 2根治术的80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胃切除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消化道重建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量,以及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 a,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近端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食管、胃功能改变及胃食管反流的情况。方法对20例食管中段癌术后3-6个月患者(研究组)及1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食管胃压力测定及24h食管酸碱度(pH)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组各项pH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胃静息压、残余食管静息压及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残余食管收缩压、食管原发蠕动幅度及食管湿蠕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食管上括约肌关闭压高于对照组(P〈0.01);胃、吻合口及残余食管静息压三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08,P〉0.05)。结论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后,残余食管蠕动功能差,廓酸能力降低;吻合口处不存在高压带,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1]。食管癌根治术大多需实施食管胃吻合术,由于胃移位及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食管下段括约肌高压带屏障功能已不复存在,术后胃食管反流炎发病率较高[2-3]。2012-10—2015-01间,我们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5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复发癌的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切除病人1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1例。采用经左胸腹联合切口行残胃-食管吻合术3例;采用胸腹联合切口3例,其中2例行食管-空肠R-Y吻合术,另1例行横结肠-食管、横结肠-残胃吻合术;采用颈、胸、腹三切口,先行颈部食管-结肠吻合术、结肠-残胃或空肠吻合术12例。13例病人同期行食管癌切除术加消化道重建术,5例病人先行结肠代食管术,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颈部食管-结肠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4例,腹部切口感染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例姑息性切除病人于术后13个月死亡。结论对于复发食管癌肿较局限的病人,如病人体质允许,掌握手术指征,采取积极的再次手术治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 1992年4月以来,我们对37例胃癌病人施行了全胃切除P型空肠代胃术,并对空肠间的Y型吻合技术加以改进,称之为P型空代胃Y型瓣式吻合术。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30例,女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4岁,平均56岁。全部为胃体或胃窦部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胰腺-胃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合理性。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胰腺-胃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的24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胰腺-胃吻合手术,胰瘘的发生率为8.3%(2/24),通过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胰腺-胃吻合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一种安全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后果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我们1995-2004年采用Y型食管胃吻合术重建贲门共治疗食管癌及贲门癌113例,与同期采用常规食管胃吻合术重建贲门共治疗食管癌及贲门癌101例进行比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合并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41例不伴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A组)101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133例,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术(C组)83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术(D组)124例.术后A、C两组分别有7.9%及6.0%的患者再发胆道梗阻,A、B两组分别有8.9%及8.3%的患者出现消化道梗阻,四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3,P=0.123).结论 对不合并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患者,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能有效预防术后再次胆道梗阻;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消化道梗阻发生率,而胆囊-空肠吻合术仅可在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或胆管吻合条件不具备时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食管-管状胃环形吻合器端侧吻合与半器械侧侧吻合术后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采用食管-管状胃颈部半器械侧侧吻合术,36例采用食管-管状胃胸内环形吻合器端侧吻合术,比较两种吻合术后近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结果半器械侧侧吻合术食管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3%(1/30例)和20.0%(6/30例),均低于环形吻合器吻合术的25.0%(9/36例)和61.1%(22/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器械侧侧吻合和环形吻合器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3%(1/30例)和5.6%(2/3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一管状胃半器械侧侧吻合与形吻合器端侧吻合比较,术后近期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可吸收线胃食管分层连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减少食管、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总结可吸收线胃食管分层连续缝合法的经验。 方法 食管、贲门癌切除后 ,采用国产 3- 0带针可吸收线在食管不同平面分层连续缝合行胃食管吻合术 40例。 结果 全组无死亡 ,发生吻合口瘘 1例 ,经治疗痊愈 ;轻度吻合口狭窄 3例 ,进软食无梗阻 ,经行吻合口扩张后能正常进食。 结论 采用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是可行的 ,吻合口瘘发生率低 ,吻合口狭窄发生少、程度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y syndrome,SMAS)的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0例SM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9例,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均痊愈;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4例,均好转;单纯胃空肠吻合术2例,术后症状均仅有所改善,1例改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痊愈,另1例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治愈。结论SMAS的手术治疗效果以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合并糖尿病的远端胃癌患者不同吻合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回顾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远端胃癌患者43例,其中21例采用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23例采用Billroth I吻合术。结果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患者术后糖尿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行Billroth I吻合的患者。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远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可能是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作者于1990~1994年间共进行2256例ERCP,其中对59例毕Ⅱ式胃切除术后和6例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后患者施行难度较大的ERCP检查,占同期3%(65/2256),年龄40~87岁,平均68岁。结果:ERCP检查成功率毕Ⅱ式胃切除术后为92%(54/59),不成功8%(5例)中3例因为狭窄(包括2例癌性狭窄、1例胃肠吻合口疤痕狭窄),另2例因镜身不够输入段长;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后成功率33%(2/6),4例不成功皆因镜身不够“代胆道段”长。作者认为毕Ⅱ式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