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服胜 《当代医学》2011,17(15):78-79
目的比较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类型、危险因素以及预后差异。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003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5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00例),非高血压组(n=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高血压组高血压脑梗死多,男性比例较高。高血压组后循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的高龄、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脑梗死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尤其男性风险较高;非高血压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病。两组引起脑梗死最常见的为腔隙性脑梗死以及后循环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及IR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67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游离胰岛素(FIns)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血脂、血糖、FIns、IS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FIns明显高于非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ISI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腔隙性脑梗死可能直接与IR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与防治。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40例.观察其血脂、血糖、头颅CT及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腔隙性脑梗死和多灶性脑梗死、血脂、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组较非糖尿病组发病率高、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友元 《四川医学》2010,31(9):1250-1252
目的比较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类型和预后的差异。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01例),非高血压组(n=224例),对其危险因素,脑梗死的类型和预后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高血压脑梗死多于非高血压脑梗死,男性的比例较高。高血压组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而非高血压组的高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是引起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男性的风险较高;而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非高血压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不论高血压组还是非高血压组引起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为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类型、危险因素和预后的差异.方法 将自2009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98例,根据高血压病史将其分为高血压组(201例)和非高血压组(197例).针对患者的发病类型、危险因素和预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中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明显比高血压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脑梗死的常见类型为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高血压是引起脑梗死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是引起脑梗死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玲 《吉林医学》2013,34(17):3332-333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糖尿病脑梗死50例及非糖尿病脑梗死50例的头颅CT表现、危险因素等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卒中类型多见于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高,且具有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特点,高血脂、高血糖直接影响急性脑梗死的病程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洪雁  芳芳 《广西医学》2013,(4):477-478
目的探讨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7例(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青中年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对照组,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病史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餐前和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C反应蛋白为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糖及胆固醇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及患者胆固醇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组、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组,观察3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3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组之间发病情况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较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患者、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患者更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患者较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患者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高血糖和高胆固醇是诱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0.
陈学梅 《当代医学》2008,(15):104-105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相似文献   

12.
49例Ⅱ型糖尿病(NIDDM)伴腔隙脑梗塞患者,在降糖治疗的同时,随机给予脑活素或红花注射液治疗。结果表明:两组用药后对(NIDDM)本身无明显影响(在不增加降糖药物的基础上,血糖无升高),同时可以显著改善腔隙脑梗塞的症状,其中脑活素组的效果更迅速、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其疗效与用药的天数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对两组间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复发性、多灶性脑隙性脑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多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小辉 《中外医疗》2012,31(15):20-21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37例,按合并疾病分为糖尿病组(112例)、高血压组(135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90例)。分析各组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特点及预后。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脑梗死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神经功能缺损以轻、中型为主,治疗显效率分别为58.04%及62.97%,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在梗死类型、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显效率(34.44%)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较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或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微出血的一般情况,分析其出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脑梗死、防止脑出血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SWI检测,观察其微出血情况,根据有无脑微出血而分为微出血组和无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脂、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脑白质疏松症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情况.结果 微出血组患者的年龄低于无出血组,微出血组患者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症的人数较无出血组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症等情况,临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时要注意以上危险因素,防止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及糖尿病对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54例,非糖尿病组35例,比较2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糖尿病组在双侧大脑半球及脑干两部位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基底节区与双侧小脑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组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前组循环及后组循环微小动脉均受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史、近期感染、吸烟史)、辅助检查、预后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复发组在原发性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饮酒、近期感染等均较初发组高。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复发组也高于初发组。复发组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均高于初发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近期感染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与年龄、高血压痛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其预后,探讨其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影响临床检出率高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阳煤集团总医院三矿医院自1996年至2003年期间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82例,其中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30例的年龄、高血压的病程、预后之间的关系,对临床检出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年龄60岁以下组与60岁以上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病程10a以内与10a以上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预后良好。本组病人中无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者较多。结论:高血压随年龄增大及病程延长,腔隙性脑梗死也随之增多,早期发现高血压,并给予长期规律治疗预后良好。由于检查技术好,设备先进,检出率高所以无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者较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糖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血糖水平分为三组,观察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关系,所有患者采取控制血糖,并给予吸氧、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保护脑功能、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越高,治愈率越低,预后差。结论:控制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