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P物质和神经肽Y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恢复期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即给予神经系统药物和支持治疗。帕罗西汀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剂量为20-40mg.d^-1,疗程均为12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帕罗西汀组患者HAMD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NIHSS评分及ADL评分无明显变化。同时帕罗西汀组患者血浆S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PY含量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SP和NPY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帕罗西汀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浆NPY含量增加和SP含量降低可能是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另外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20 mg/d,晨起口服。对比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周末、8周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SSS评分均减少、BI评分增加(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合并抑郁障碍者的抗抑郁效果肯定,且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方法将87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和尼莫地平口服,对照组给予多虑平口服。观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叭),且治疗组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尼莫地平是治疗PSD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抑郁症状、肢体运动和神经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帕罗西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剂量为20~40mg·d-1,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NIHSS、FMA及ADL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及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FMA及AD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而帕罗西汀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帕罗西汀可有效地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轻微,顺应性好,是治疗PSD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予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外,均予以帕罗西汀1日20mg,早晨1次顿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对PSD患者在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加强主动性康复训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66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检查,以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定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 66例脑卒中患者中有30例发生了抑郁症,发生率为45.5%。结论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较常见,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应引起临床及家人足够重视,以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6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接受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外,均予以口服帕罗西汀片20mg· d-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两组的疗效均为8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NIHSS评分、BI评分和FMA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92,P<0.05).结论 对PSD患者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加强主动性康复训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乐友)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患有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2组,帕罗西汀组58例给予口服帕罗西汀20mg.d-1,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组48例,在口服帕罗西汀20mg.d-1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治疗,2次/周,每次40~60min。共8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分别采用HAMD量表和临床卒中残疾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测定。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HAMD评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BI评分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马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4):145-147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1例。甲组患者采取西酞普兰治疗,乙组患者采取帕罗西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87%与乙组的77.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抑郁因子评分(4.35±2.54)分、睡眠因子评分(2.05±1.14)分、焦虑/躯体症状评分(3.78±2.20)分及总分(12.02±2.67)分与乙组的(4.17±2.50)、(1.96±1.11)、(3.71±2.20)、(12.34±2.7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SSS)评分(8.27±1.74)分与乙组的(9.05±1.8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13%(5/31)与乙组的22.58%(7/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10.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口服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压控制达标率,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的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抑郁症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与奥氮平,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血浆5-HT及NE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5-HT与N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67、1.33、0.39,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HAMD评分减少(t=4.25、7.05,均P<0.05),血浆5-HT与NE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t=5.01、3.80、8.55、6.22,均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浆5-HT与N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1、5.20、3.17,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6%,优于对照组的79.25%(χ2=5.61,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优于帕罗西汀单药应用,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症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并了解帕罗西汀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20~40mg/d,疗程均为8周。运用通用测评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抑郁发生率为36.88%,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MD、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HAMD、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2.31%(24/26),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53.85%(14/26),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刘庆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3月于徐州市电力医院就诊的73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AD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70.6%),治疗后 SDS、NIHSS、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B组口服帕罗西汀。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91.18%,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5.29%和38.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轻,适合作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血浆单胺递质的变化及氟西汀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血浆单胺递质的变化及盐酸氟西汀对其治疗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按照1995年脑卒中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分为4组:盐酸氟西汀胶囊抗抑郁治疗组40例(PSD抗抑郁治疗组)、非抗抑郁治疗组40例(PSD非抗抑郁治疗组)、脑卒中组40例(非PSD),正常组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的NE、5-HT的含量。结果:PSD组经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后HAMD评分下降,抑郁症状减轻。PSD患者血浆NE、5-HT含量下降,在抗抑郁治疗后,NE、5-HT含量上升。结论:PSD与单胺递质含量降低有关,氟西汀能改善卒中后抑郁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伴发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伴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20mg/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1片/d。分别于治疗第4周末评价临床总体疗效,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定量测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变化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著有效率+有效率)和显效率(痊愈率+显著有效率)分别达92.31%和64.10%,明显优于对照组。帕罗西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短暂的轻至中度的恶心、食欲下降、头晕、困倦等。结论帕罗西汀用于治疗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伴发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患者156例,随机分成2组,氟西汀治疗组84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mg每日1次晨服,并根据症状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80mg/日,于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评定。结果:治疗组于6周末HAMD评分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明显减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结论:氟西汀不但能有效控制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狼疮性肾炎患者40例为实验组,其中20例患者处于活动期,缓解期患者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IL-6及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活动期IL-6及IL-10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IL-6及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活动期Trge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活动期CD19+CD69+显著高于缓解期以及对照组,缓解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患者血清IL-6、IL-10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Treg水平下降,其可以作为临床判断狼疮性肾炎活动程度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0.
帕罗西汀对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 ,不但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而且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亦不利。此病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144例 ,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从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12月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选取脑卒中病人 144例。1 1 1 纳入标准 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确定脑卒中诊断标准 ,且经头颅CT、MRI明确 ,HAMD评分超过 17分 ,病程在半年以内。1 1 2 排除标准 (1)既往有卒中病史、精神病史 ,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史、药物过敏史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