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郁证指阳气怫郁、火邪壅闭于里的病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火郁发之”,明示火郁证的治法。观历代先贤治疗火郁证的用药规律,以配伍祛风药最为广泛。盖火性升散,喜上炎而恶抑遏,火邪郁结于内,若单纯使用大剂寒凉药清降郁火,则恐寒凉冰伏邪火,凝结气机,欲清反滞,郁结不得开,火邪亦难去,且易生他变。张景岳所说“但使气得升扬,则火郁自解”,提示治疗火郁证选方用药不能限于清降,还要把握火  相似文献   

2.
周迎春 《江苏中医药》2006,27(12):42-43
陈宝田教授宗内经“火郁发之”之旨,认为治疗湿热毒郁之证不能单纯使用大剂寒凉药清降,而要把握“火性升散”的特点,配伍轻灵之品,于清降之中复以宣泄透越之力。则郁结易开,火郁得泄,体现了相反相成之理。陈师据此创荆齐连翘汤治疗皮肤黏膜诸疾病,获得良好疗效,并附验案4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刘爱民教授宗《黄帝内经》"火郁发之"之旨,认为治疗面部皮肤病要把握"火性升散"的特点,不可单独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发之。《黄帝内经》中首载"火郁发之",即对火郁之病,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使气之开合、升降、出入协调,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状态。临证中刘教授运用荆芥开发郁结、透散伏邪、调理气机、升发清阳之功治疗面部皮肤病,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4.
李丽冰  孙晓  王美娜  李岩  黎明修  任明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260-1264
通过解读《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的理论内涵和金元医家对其发挥和应用,总结归纳火郁证的证候特点,从而为临证时治疗火热内郁病证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文章阐述了火性的特点,火郁证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以及金元医家对“郁火”致病的治疗大法。临证时无论治疗外感火热还是内伤发热,在了解疾病特点、进展阶段的基础上,明辨火郁成因,根据病位病势进行加减用药,使气机通畅,郁开热散,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风类药能行能散,路志正教授善于运用风类药调理脾胃,并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通过祛风升清、升阳止泻、发散火郁、熄风通络、祛湿降浊等五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体现了路老用药轻灵活泼、圆机活法的辨证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贯华  张怀亮 《光明中医》2013,28(2):261+282
郁证,是一常见病,几乎见于临床各科,以致有"十病九郁"之说;且常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或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使病机复杂化,故治疗起来颇为棘手。张怀亮教授临证善治郁证,并提出了"风药治郁"的观点,认为风药具有调肝、散火、活血、理脾等作用,如巧妙配伍运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认知障碍(DCI)以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不及早防治,则易发展为痴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DCI以阴虚燥热、玄府不通、痰瘀毒阻滞为病机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夹痰、瘀、毒邪促使DCI进展。风药具有“升、散、透、通、燥、动、开玄府”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在DCI治疗中,风药升散之性助药物直达病所,配伍他药能增加活血、化痰、解毒力度,其搜风通络之性能助有形之邪消散,为DCI临床工作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殷陶  李军  刘宇  朱英英  丁霞 《环球中医药》2022,(11):2163-2166
风药味辛质轻性走散,通及全身上下,是具有风之升、散、行、透、动等多种特性的一类药物,可以治疗各类复杂多变的疾病。首都国医名师郭志强教授尤擅妇人经带胎产疾病的诊治,临床遣方用药时常考虑风药特性与妇人生理病理相应,紧扣不同妇科病种的病因病机特点选用风药进行个体化治疗。湿浊带下可用清热燥湿药物配伍风药防风、白芷祛风止痒;妇人腹痛可用活血化瘀药物配伍风药桂枝、水蛭活络止痛;月经紊乱可用健脾益肾药物配伍风药柴胡、羌活等疏肝开郁,活血调经;胎动不安可应用补肾固胎药配伍风药防风、葛根等调达气血;妊娠恶阻时应用风药苏叶、陈皮降逆止呕;妇人郁证可用滋补肝肾药配伍风药柴胡、白芍柔肝疏肝;宫颈癥瘕常用解毒抗癌药物配伍风药蜈蚣、水蛭攻通邪结。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角度阐释焦虑之症,病机根本在于肝气郁滞,导致气机阻遏,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继而出现一系列"火郁"症状,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所致。"发之"是治疗火郁证的总治则,以升散透达等治疗方法,配合风药轻清上浮之性,使气机畅达,郁火自散,机体气血流畅,恢复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为临床上治疗焦虑症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魏富有 《河南中医》2001,21(3):59-60
升阳散火是金元医家李东垣以治疗脾胃内伤病症的一种方法 ,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凡因饮食劳倦 ,七情不和 ,外邪侵袭或误服寒凉等引起的脾胃阳气被郁变生诸证 ,皆可依法加减治疗。1 升阳散火法临床运用1.1 治疗四肢热、肌热、五心烦热诸火郁证火郁证发热的特点是热在四肢 ,扪之烙手 ,心中烦 ,面色滞 ,舌苔滑 ,脉弦数 ,有过食凉物或误服凉药史。脾主四肢 ,火郁在脾 ,阳气不得伸 ,故四肢热。东垣说 :“四肢烦热、肌热 ,羌活、柴胡、升麻、葛根、甘草则愈” ,又说 ,“脉弦而数者 ,此阴气也。风药升阳以发火郁 ,则脉数峻退。”例 1:刘某 ,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