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后路椎间盘镜(METRx)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晖  陈明  吴小涛  熊传芝  黄建华  吴昊 《解剖与临床》2004,9(4):276-277,279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TRx)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操作治疗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ETRx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5例。结果:本组病人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得以摘除,脊髓及神经根已获得充分减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5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METRx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适用于除术后复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2.
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肌电图表现,了解肌电图定位与手术相符合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根压迫程度的变化。方法:使用日本充电MEB—5404K型肌电一诱发电位仪对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肌电图检查。结果:术前肌电图检查提示的神经根受损部位与手术中所见相符率为94.1%。术后肌电图显示神经根受压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受压有定位价值及对术后效果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疾患,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在有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等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以及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内镜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等特点,现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突出部分压迫一侧神经根引起同侧神经根受压症状,一侧腰椎间盘突出而对侧出现症状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因此对于此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尚无特定的分型及命名,文中将其称为“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或双侧减压的疗效对比。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并行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髓核摘除术的40例对侧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减压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突出侧减压组20例和双侧减压组2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第3,6,12个月腰部、下肢目测类比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复查腰椎动力位X射线片评估腰椎稳定性。 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个月。①两组均未出现硬膜囊撕裂、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②两组患者术后腰部及下肢疼痛均有明显缓解,且与术前相比,术后JOA评分有明显提高,术后腰部及下肢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双侧减压组各对应时间点的目测类比评分及JOA评分均优于突出侧减压组(P < 0.05);③术后12个月改良Macnab评估结果示,突出侧减压组优良率为70%,双侧减压组优良率为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术后12个月复查腰椎动力位X射线片,两组均未出现腰椎失稳或滑脱的情况。提示:对于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两种减压方式均可改善疼痛症状,但双侧减压较突出侧的单侧减压,减压更充分,术后恢复效果更佳。 ORCID: 0000-0002-7636-0921(王秋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中,中央管合并神经根管狭窄31例,单纯神经根管狭窄10例(其中3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41例均采取后路中央管及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同时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所有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术中视情况行突出物摘除。结果:术后随访6月~4a,平均2a。按JOA评分标准,本组疗效优32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93%。出现1例断钉(2.44%)。结论:在恰当把握手术指征、减压充分、内固定和植骨操作准确的基础上,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4年3月经狭部入路显微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98例,进行效果分析。结果经狭部入路显微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取得较好效果。结论现将我院经狭部入路显微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罗一军 《医学信息》2010,23(2):400-401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126个椎间盘)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 108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随访,按Nakai标准评定,优90例,良6例,优良率为94.4%,有2例出现神经根损伤,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无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晦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要点及有限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3月~2007年5月共用多节段开窗加神经根管减压的有限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24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片、CT或MRI检查报告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临床体征与影像学报告相一致。术后平均5.6年经腰椎X线动力位片判定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按NAKAI标准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124例均获随访8个月~7年,平均5.6年,疗效评定为:优68例、良37例、可17例、差2例,总优良率达84.7%。所有病例除有1例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及2例并发椎间隙感染外,其余均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出现,也无腰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多节段开窗的有限手术能在直视下切除椎间盘,彻底地松解神经根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行有限开窗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0年8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证实合并腰椎管狭窄45例,采用椎板间潜行有限开窗,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减压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4年,平均随访2.5年,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45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中,优36例(80%),良7例(11%),可2例(8%),未发现腰椎继发性不稳及椎管再狭窄。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时,不能遗漏诊断导致手术减压不彻底,用有限开窗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减压处理,手术创伤小、对脊柱后柱结构破坏小,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镜(MED)监视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较广,可同时进行神经根管减压。我院自2002年4月至12月应用MED实施腰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手术,该方法手术创伤小,直观,视野清晰,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痛苦轻,疗效好。由于是一种新技术,我科加强了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目的在于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顺利地康复。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手术适应证及评估其疗效。方法本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应用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其中中后外侧突出型82例,中央突出型2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78例。手术经后入路进行,采用椎间盘镜完成椎管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等减压步骤。结果术后随访3~20个月,依据Machnab标准:优62例、良31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达87.7%,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椎体滑脱。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好、恢复快及并发症小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双开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手术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5~65个月,平均28.3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疗效优39例、良1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7%。结论:小切口双开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神经根粘连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忠 《医学信息》2006,19(4):676-678
目的探索腰椎问盘突出术后神经根粘连不愿再次手术的治疗。方法对我科近4年来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神经根粘连28例行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6例(21.4%)好转18例(64.3%)无效4例(14.3%).优良率85.7%.结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神经根粘连是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神经粘连不愿再次手术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药物经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硬膜及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缓解肌肉血管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爽性物质的吸收排泄,延缓瘢痕增生,起到消除炎症解除疼痛及瘢痕组织增生的作用,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硬膜外注射冲击可起到分离瘢痕组织粘连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遗痛的牵引,手法与针刺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5年7月,经各种微创手术后遗痛患者166例,采用牵引。手法与针刺治疗。结果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32例,胶原酶溶盘术37例。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11例,内窥镜腰椎间盘摘出术38例,椎间盘热凝术43例,低温等离子椎间盘髓核消融术5例,总有效率(优+良)92.2%,无效2.4%,结论 牵引,手法与针剌治疗各种微创手术后遗痛疗效确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遗痛的主要补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对108例﹙160间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盘外胶原酶注射,同时在神经根出口处行药物治疗,术后配合休息及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按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总有效率占84.26%,其中显效64例占63.9%,有效27例占25%,无效17例占15.74%。在随访的患者中,术后复查显示突出或膨出的腰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回缩。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侧路椎间孔镜对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避免出口神经根损伤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观察并比较术中、术后出口根并发症,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腿抬高锻炼的角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有无影响.方法 将55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予以直腿抬高角度达到最大幅度;对照组27例,直腿抬高角度不做具体要求.术后4周,观察两组病例腰部疼痛、下肢感觉、下肢肌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腰部疼痛消失、下肢感觉和下肢肌力的恢复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直腿抬高锻炼达到最大幅度能有效的防止神经根粘连,显著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肌皮神经节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DSEP)术中监测结果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患者进行神经根减压手术并进行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在术前及术后9周(8-10周)进行临床随访检查。结果:减压手术中DSEP的波幅增高,则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01);术后DSEP波幅较术前增高(P<0.001),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脊神经根减压中DSEP变化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术中DSEP波幅升高可预示术后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8.
李进明  张云鹏  傅青 《医学信息》2007,20(12):2126-2127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LDH)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外力、劳损或寒凉等因素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笔者近2年来采用臭氧髓核消融术(O3)在盘内、盘外注射并在术后采取传统保守方法缓解相应症状治疗腰突症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相关研究的进展.方法:查阅PubMed、CNKI数据库中近年来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研究中,明确病因、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早期预防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率的关键.结论:随着这方面的研究深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治疗中,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治疗应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仍需解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椎体支柱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2年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6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5例,年龄40~66岁,平均47.3岁.共80个间隙手术,均行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结合椎体支柱块椎间隙自体骨植骨融合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日本腰椎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6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平均出血120ml,手术平均时间55分钟,平均住院时间7.9天.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激惹症状,1周后症状消退.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置入后12个月,平均椎间隙高度丢失率为9.60%,手术优良率94.0%.结论 该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开窗减压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椎间隙高度丢失率低、复发率低等优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