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对比PTCD途径与内镜途径下胆道金属支架置放的治疗效果。方法 70例不能行肿瘤根治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TCD组和内镜组,各35例。对两种姑息性治疗措施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各项指标、器材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CD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内镜组(100%vs 88.5%,P0.05);器材费用较内镜组低(10 020元vs 13 000元,P0.05)。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TCD途径置放胆道金属支架较内镜组适应证更广、更简便、痛苦更少、更经济实用,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应用于姑息性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4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者纳入ERCP组(n=58),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支架植入者纳入PTCD组(n=76)。比较术前及术后3d时,两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析两组围术期基本指标、近期并发症及总生存期差异。结果术后3d时,两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同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P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PTCD组(P0.05)。两组出血、胆瘘、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P组感染、电解质紊乱、支架移位/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较突出,且相较于PTCD联合支架植入方案安全性更为理想,对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源头控制原则在中重度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外科源头控制原则处理的48例因胆石病、胆道肿瘤所致中重度急性胆道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胆囊炎20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急性胆管炎28例中6例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21例行ENBD,1例行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引流术后病人寒战、发热、腹痛、腹膜炎等症状、体征迅速缓解,感染中毒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肝功能渐趋正常。全组未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源头控制原则处理中重度急性胆道感染安全、微创、有效、并发症少,为后续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介入科对3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了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对其临床资料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左叶胆管11例,穿刺右叶胆管19例,左右胆管均行穿刺9例;单纯外引流22例,内外引流17例;引流管保留7~14d后均成功行胆道支架置入术。33例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患者术后14d时,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发生胆道感染3例(7.69%),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10.26%),发生支架脱落移位1例(2.56%),无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本组32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8d~16.5个月,平均9.4个月。随访期间,27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及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患者存活,无黄疸加重症状。结论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简便、有效、安全、可重复性等优点,但需注意其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EBMSD)联合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留置胆道金属支架,同时联合ENB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17例,并对疗效、鼻胆管引流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ERCP操作22例次,一次置管成功21例次,操作成功率95.45%。术后1周黄疸明显消退,肝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术后2例患者鼻胆管引出血性胆汁、6例患者胆汁引流不畅,通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17例患者中仅2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无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胆管炎发生。结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联合鼻胆管引流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重复性强、方便观察、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成为目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PTCD术者50例为A组,采用ERCP支架置入术者5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三种姑息性引流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58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胆肠内引流组16例,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PTBS)组18例,内镜胆管金属支架引流(endoscopic bile duct metal stents drainage,EBMSD)组24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血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并随访生存时间。结果:引流1周后,3组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3组间谷氨酸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肠内引流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另两组明显延长(P<0.05),EBM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另外两组更低。结论:相对于传统开腹胆肠内引流术,EBMSD和PTBS具有微创及全身情况恢复快等优点,但PTBS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可在内镜治疗失败后考虑应用。EBMSD治疗的适应证广,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置管胆肠桥式内引流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附9例报告)王龙福(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39000)胰腺癌、壶腹部癌(包括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肝门部胆管癌其主要症状是黄疸,根治性切除手术创伤大、切除率低,高危病人手术死亡率高。1993~...  相似文献   

9.
10.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引流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胆管梗阻和梗阻性黄疸,常需行胆道引汉手术,以解除梗阻性黄疸所致的肝损害和造成的全身性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姑息性手术治疗的主要着重点是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创造一个使病人能得以接受其他的辅助性治疗的机会;因而,在这前提之下,有些患者适合于做姑息性治疗手术,而另外一些患者则可能已丧失手术的条件,因手术所带来的合并症、创伤等有时反而在不能延长生命,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失去了姑息性手术的意义。同样,这原则亦时适用于内境和介入性治疗,此等治疗虽然是属于“微创”性的,但有时其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胆总管恶性梗阻性黄疸减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7例胆总管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PTCD减黄41例(PTCD组)、采取ENBD减黄36例(ENBD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操作治疗费用、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减黄时PTCD组和ENBD组操作治疗耗材费用分别为(2 943.6±412.5)元和(5 792.2±312.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04,P<0.05)。总体来说,治疗后PTCD组胆汁引流量高于ENBD组(F=58.613,P<0.05),PTCD组血清总胆红素(F=12.8,P<0.05)、γ-谷氨酰转肽酶(F=5.214,P<0.05)、谷丙转氨酶(F=5.724,P<0.05)水平均低于ENBD组。结论 PTCD与ENBD用于胆总管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均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但PTCD操作费用更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80例阻塞性黄疸病例采用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放置PTC管数、平均手术时间、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差异。结果 80例患者穿刺放置PTC管95根,留置时间为7~185(45±21)d。平均手术时间为(30±15)min,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为(415±214)ml。术后1周TB均值(μmol/L)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56vs 354±150,t=17.030,P〈0.01)。术后2周TB降至(57±36)μmol/L,与术后1周T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1,P〈0.01)。发生胆汁漏及胆道出血并发症共2例(2.5%)。结论 B超引导PTCD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是治疗阻塞性黄疸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姑息性方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姑息性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胆肠Roux-Y内引流(BED)12例,内镜胆管金属支架植入术(EBMSD)15例,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植入术(PTBS)19例。比较3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并随访比较3组生存情况。结果 术后1,3,7日胆红素、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三组之间胆红素、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PTBS组和EBMSD组住院时间较BED组显著缩短(P0.05)。随访三组间术后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PTBS、EBMSD、BED三种手术方式疗效相当,PTBS、EBMSD更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07年5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收治的1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情况,对术前减黄速度、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167例病人中,顺利减黄者103例,缓慢减黄者58例,减黄失败者6例;顺利减黄者在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减黄缓慢者;在顺利减黄的病人中,减黄2周及3周后手术病人在肿瘤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缓慢减黄病人中,减黄4周以上手术者根治性手术出血量显著小于减黄3周病人,但二者肿瘤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减黄失败者只能被迫行内引流术,但术后1个月的平均总胆红素仍为252.8μmol/L,其中2例死亡。结论减黄速度的快慢可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标准,只要连续2周血清总胆红素递减率均≥30%,即可进行手术;反之,则应适当延长减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均一次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6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胆管癌(胆总管)、2例壶腹癌以及1例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在金属支架植入术后3周~31个月发生胆道感染,发生率为25.5%,包括4例肿瘤堵塞金属支架、3例胆泥及食糜淤积、3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以及2例肝脓肿,分别采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BD)、经皮经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PTCD)、经内镜球囊取石/覆膜金属支架及鼻胆管引流治疗,12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泥及食糜淤积、肝脓肿、肿瘤长入支架、胆囊颈管开口受压是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PTGBD、PTCD及治疗性ERCP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黄疸术前行PTCD对提高临床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对围手术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8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分为术前PTCD术组(n=46)和直接手术组(n=39);术前PTCD组观测入院时和行PTCD置管后第3、7天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PTCD组行PTCD置管后肝功能改善,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ALT、AST、TB指标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TCD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直接手术组(P<0.05)。结论 PTCD可作为阻塞性黄疸术前的常规应用,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耐受性,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ERCP操作失败后行PTCD补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3例ERCP操作失败后行PTCD治疗的老年MOJ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46例首选PTCD治疗的老年MOJ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变化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研究组ERCP操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肿瘤致胆管严重狭窄,导丝无法通过,占67.9%;失败后行PTCD补救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4.3%,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χ 2 =0.135,P=0.714);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虽略高于对照组(24.4%),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368,P=0.544)。由于肿瘤侵犯较重,研究组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8% vs 69.6%, χ 2 =11.208,P=0.001),但术后2周,研究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减黄效果相当,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MOJ患者 ERCP操作失败后行PTCD补救治疗,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与首选PTCD治疗无差异,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加鼻胆管引流(ENBD)、塑料支架置入引流(ERBD)或金属支架置入引流(EMBE)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比较。方法 136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为:ENBD组、ERBD组和EMBE组,观察各组疗效、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三组总体置管成功率95.4%;治疗1周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引流总体有效率为91.0%;并发症发生率为5.4%。ERBD组平均通畅时间(88.0±21.9)d,EMBE组平均通畅时间(200.6±46.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ERBD组平均生存时间(215.4±111.3)d,EMBE组平均生存时间(271.8±100.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ERCP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给予鼻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治疗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无法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住院病人233例。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用以解除胆管梗阻。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BUN等生化指标改变,并观察生存时间、引流有效时间。结果全部病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492±1556mmol/L降至1789±1412mmol/L(t=1790,P=0000)。术前合并感染62例,术后控制23例,术后新发胆道感染27例,胸部感染2例,术后存在感染68例。30d内死亡30例,死亡组与非死亡组比较,术前术后胆红素差异显著,年龄差异显著,并与蛋白相关,与术后ALT、Cr相关、与HBDH、BUN相关,术后51例出现再梗阻,7例引流管脱落。全组生存中位时间73个月,通畅中位时间140个月。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有效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各种症状。对于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病人应慎重,术后应及时控制感染,条件许可情况下,尽量放置支架。  相似文献   

20.
A case of advanced gallbladder 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preoperative severe cholangitis is reported. The cholangitis was completely controlled after management employing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 and it was then possible to perform curative resection of the gallbladder carcinoma. Malignancy at the hepatic hilus sometimes causes acute obstructive cholangitis, followed by severe liver dysfunction, making major hepatic resection impossible. PTBD is quite useful for improving such a pathologic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