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32P的无闪烁液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一种快速,准确且无污染废液的^32P放射性测量的方法。方法 根据契伦科夫辐射(Cerenkov Radiation)的原理,对各种有闪烁液和无闪烁液测量介质和测量条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 ①无闪烁液的测量效率包括水溶液、空气和滤膜,分别是闪烁液测量的80%、67%和60%。②经闪烁液处理的塑料杯测量^32P的效率最高,一般的塑料杯和玻璃塑料怀分别是闪烁塑料杯的69%和50%。③水溶液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一种快速,准确且无污染废液的  相似文献   

3.
~(32)P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良性血管疾病,^32P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医用放射性核素。为评价。^32P对血管瘤的疗效,我们对61例应用。^32P治疗的婴幼儿皮肤血管瘤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32P照射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不同剂量^32P体外照射HL-60细胞24、48和72h,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不同剂量^32P照射HL-60细胞对细胞周期有明显影响,首先发生G2/M期阻滞;随剂量增大,G2/M期和S期均发生阻滞,以G2/M期阻滞为主。结论 ^32P体外照射HL-60细胞对细胞周期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32P照射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不同剂量32P体外照射HL-60细胞24、48和72h,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不同剂量32P照射HL-60细胞对细胞周期有明显影响,首先发生G2/M期阻滞;随剂量增大,G2/M期和S期均发生阻滞,以G2/M期阻滞为主。结论 32P体外照射HL-60细胞对细胞周期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32)~磷敷贴治疗血管瘤6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用放射性~(32)磷滤纸贴敷治疗血管瘤,取得满意效果,方法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好转、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2P胶体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癌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予32P胶体185~370MBq/次,1次/2~4周,共2~3次;B组32例给予白细胞介素-2 100万IU/次,1次/周,共4~6次;以Mitear制定的标准判断疗效.结果A、B两组完全缓解分别为45.45%(15/33)、34.38%(11/32),P>0.05;部分缓解分别为30.30%(10/33)、25.00%(8/22),P>0.05;无效分别为24.24%(8/33)、40.63%(3/32),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75.76%(25/33)、59.38%(19/32),P>0.05.A组副作用以胸痛多见,B组以低热多见.结论32P胶体治疗癌性胸水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副作用少,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2P放射性核素专用敷贴器治疗小儿草莓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的32P专用敷贴器对196 例不同年龄段的血管瘤病儿进行敷贴治疗,每天1次,10 d为1 个疗程.采取个体量化治疗,总吸收剂量12.50~20.00 Gy.结果 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2岁组有效率为94.3%,2~6岁组有效率为92.9%,>6岁组有效率为71.4%,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41,P<0.05).结论 32P敷贴器治疗小儿草莓状血管瘤效果好,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该方法方便、安全、无痛苦,易为病儿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 研究背景] 先天性血管瘤分为鲜红斑痣、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血管瘤用32 磷胶体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甚佳,其余3 种类型用放射性核素32 磷、90 锶敷贴治疗.[ 病例报告] 用放射性核素32 磷和90 锶敷贴治疗了不同类型的血管瘤160 例.[ 讨论] 年龄与疗效密切相关, 年龄越小,疗效越好,不同的血管瘤类型中以草莓状痣疗效最佳,其次为鲜红斑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32P-玻璃微球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8例同期患者随机均分2组:观察组采用^32P-玻璃微球十栓塞化疗;对照组采用栓塞化疗。2组病例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临床疗效有效率:观察组13例(68.496),对照组6例(31.696),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2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观察组14个月,对照组10个月,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发生与^32P-玻璃微球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32P-玻璃微球在治疗中晚期肝癌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疗效;其与介入栓塞化疗结合可以明显增效,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素32 P治疗尖锐湿疣的机理 ,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 方法尖锐湿疣患者 3 4例 ,在每cm2 面积上采用放射性活度为 9.2 5MBq的核素32 P敷贴 ,1次 /周 ,平均保持 5h ,以清水冲洗。 结果痊愈率 10 0 % ,复发率 8.82 %。 结论 32 P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性32P敷贴治疗跖疣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门诊跖疣患者138例,将放射性核素32P药液烘干药纸敷贴于相应病灶表面进行治疗。每周1次,平均4~6次,至脱痂痊愈。结果32P敷贴治疗痊愈率达95.65%,复发率4.35%,副作用发生率41.30%,并发症发生率17.39%。结论放射性32P敷贴治疗足底跖疣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安全,痛苦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31I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对16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131I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135例甲亢症状、体征消失,FT3、FT4、TSH正常;16例甲亢症状、体征部分消失,FT3、FT4、TS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8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治疗3月后亚临床甲低3例,患者无甲低症状和体征,6月后恢复正常。7例出现FT3、FT4低于正常,TSH高于正常,需长期服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结论:131I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但是对患者应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吉西他滨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杀伤效应。方法:成功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的C57/BL6雄性小鼠59只,选取移植瘤大小合适的动物模型40只并随机等分为4组:K组(n=10)为空白组,给予植入一颗空白粒子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第1、8、15天);J组(n=10)为吉西他滨组,给予植入一颗空白粒子并按450mg/kg(按实验动物和人体表面积换算)腹腔注射吉西他滨溶液0.4 ml(第1、8、15天);IJ组(n=10)为吉西他滨联合粒子组,按治疗计划给予植入125I粒子(1.0mCi/粒)并按450mg/kg腹腔注射吉西他滨溶液0.4 ml(第1、8、15天);I组(n=10)为粒子组,按治疗计划给予125I粒子(1.0mCi/粒)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第1、8、15天)。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及瘤体的生长,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到21d取材点后处死,取出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增敏系数及存活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各组生长曲线明显分离,K组最高,依次为I组、J组,IJ组最低;各组取出瘤体称重并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K组>I组>J组;J组、IJ组和I组抑瘤率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IJ组优于J组及I组,J组优于I组;IJ组和J组存活率均与K组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K组,但与I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J组和J组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组与K组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敏系数:EF=NGD(规格化肿瘤生长延缓时间)/AGD(绝对肿瘤生长延缓时间)=1.45>1。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吉西他滨能显著提高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杀伤效应,并证实吉西他滨对125I粒子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125I籽永久性植入治疗7例癌症疗效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观察^125I籽全封闭人工放射性核素放射源植入组织间治疗癌症的疗效。方法:将^125I放射源植入到靶组织内治疗7例恶性肿瘤,其中胃癌、肺癌、肝癌、卵巢癌、恶性神经鞘瘤及软骨肉瘤各1例,肠癌2例。结论^125I籽永久性植入治疗癌症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易于防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肾、输尿管结石、急、慢性肾炎、高血压等85例患者的肾图,在应用阿托品前后进行了研究。发现阿托品使器质性梗阻的异常肾图加重,或保持原型,甚至使结石尚未造成异常肾图者显为异常;对机能性梗阻的异常肾图,阿托品能减轻其异常程度,或变为正常。因此,可利用阿托品鉴别异常肾图的性质,还可用于观察尿路结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9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9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行131I清甲治疗,剂量为50~150 m Ci,25例未发现转移患者治疗1~2次后定期随访,61例有远处转移患者长期阶段性治疗,每次给予150~200 mC i,每次治疗间隔6个月,少数病例间隔6~12个月,治疗中6例失随访,11例因病灶不摄取131I放弃治疗或病情恶化、死亡。合并转移患者治疗疗效判断:①治愈;②好转或稳定;③无效或恶化。患者随访期1~9年。结果 92例DTC患者清甲治疗后一次清甲完全者75例(87.2%),61例转移患者治疗后治愈者14例(23.0%),好转36例(59.0%),11例治疗无效。治疗期间未见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发和转移,对于合并转移患者疗效较为满意,同时应加强宣传,提倡合理规范手术,提高DTC患者术后131I治疗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WB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诊治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131I治疗后82例患者分别行WBS及SPECT/CT显像。分析SPECT/CT显像对浓聚灶定位定性的判断能力,并与WBS比较。分析SPECT/CT显像探查不聚碘病灶的能力。评估SPECT/CT显像对转移部位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的影响。结果 WBS发现聚碘灶203个,SPECT/CT显像定位后发现,WBS正确判断聚碘灶部位89个(43.84%),判断正确率最高的部位依次为残余甲状腺74.24%(49/66)和骨62.86%(22/35)。WBS判断聚碘灶性质为良性52个,恶性36个,不确定115个;SPECT/CT显像判断为良性94个,恶性79个,不确定30个。SPECT/CT显像给出的"不确定"判断30个(14.78%),明显少于WBS的115个(5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1,P<0.01)。SPECT/CT显像发现不聚碘的病灶6处,最终均证实为转移。82例患者中,与WBS作出的最初诊断相比,SPECT/CT显像改变了14例(17.07%)转移部位的诊断,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