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魏·吴普《吴普本草》:"萹畜,一名蓄辨,一名变蔓"。祝按:"蓄辨"曹元宇认为应是"辨蓄"之误。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萹蓄,无毒。主治女子阴蚀。生东莱。五月采,阴干。"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萹畜处处有,布地生,花节间白,叶细绿,人亦呼为蓄竹。煮汁与小儿饮,治蛔虫有验。"宋·苏颂《图经本草》:"萹畜,亦名蓄竹,生东莱山谷。今在处有之。春中布地生道旁,苗似瞿麦,叶细绿如  相似文献   

2.
篇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篇蓄Polygonum aviculare L.为蓼科Polygonaceae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扁竹、竹节草、乌蓼、地蓼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篇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寒味苦,具有利尿、清热、杀虫之功效,主治热淋、黄疸、阴蚀、痔肿等症。在抗癌活性筛选中发现,其乙醇提取物可通过阻断皿病毒抗原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的促进过程,为明确其抗肿瘤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读历代本草、医典古籍等资料,发现关于天竺黄的记载存在差异,为正本清源,该研究以本草古籍为基础,结合植物形态和调查研究,对其始载古籍、品名、功效主治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考证。在早期记载中,天竺黄还有多个不同名称,例如竹黄、天竹黄、竹膏、竹糖、竺黄等,且目前所知最早使用天竺黄为正名的是《日华子本草》;在历代古籍中,有关天竺黄的记载最早也是出现于《日华子本草》,而非《蜀本草》或其他古籍。《日华子本草》对其产地、功效主治也进行了相关描述,虽因其认知有限,存在错误,但为今后研究天竺黄提供思路,对以后形成成熟的体系具有开创性意义。随着研究深入,天竺黄的功效主治从《日华子本草》开始也是一脉相承,古今变化不大且经历多年临床佐证,逐步完善;在考证过程中,笔者发现,古籍中关于天竺黄质量评价的记载不多,但也为今后天竺黄的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奠定相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肤子异名落帚子《日华子本草》、竹帚子《滇南本草》、帚菜子(新疆)、铁扫把子(四川),以果实供药用。是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学所谈"水蓄"是指猪,猪是五蓄之一,五行属水,亦称"水兽",《内经》中即有"五蓄为益"的提法。《药性切用》认为:"猪五行属水,为水蓄。"对此认识医家基本是一致的,如《本草从新》和《本草备要》等均认为猪肉,水畜,咸寒,其别名有豕、狶、  相似文献   

6.
百草园     
淡竹叶[喜春来]味儿纯淡如甘雨,叶子青黄似短芦.莫愁心火不能祛;对着这林下竹,却不是烦热尽清除?淡竹叶野生于山坡林下及阴湿处,故又有"林下竹"之称.白扁豆[霜角]扁?珠镶,白眉称最良.化湿和中佳品,登《本草》,著医方.未霜,收满筐,家厨先许尝.岁岁沿篱种得,还兼为爱蔬香!扁豆,《本草纲目》又称沿篱豆.入药主要用白扁豆,亦称白眉豆.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竹茹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变迁进行梳理。经考证,古代医家使用竹类药材仅认可?竹、苦竹、淡竹三类,采取竹叶、竹茹及烧制竹沥入药。不同基原的竹类药材具有不同的性味功效,历代医家经过临床优选,逐渐认为淡竹类为制取竹茹、竹沥的最佳来源。根据历代本草对该类原植物形态描述及附图,认为古代本草中的“淡竹”基原为禾本科毛金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已被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为竹茹正品来源之一。故经典名方中竹茹药材的基原可选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P. nigra var. henonis(《中国植物志》称之为毛金竹),药用部位为其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姜制可增加竹茹温中止呕的功效,而《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涉及竹茹的橘皮竹茹汤、温胆汤和竹茹汤处方中均包含生姜,且在原方中并未标注竹茹的炮制方式,故建议这3首经典名方中竹茹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8.
蛤蚧是名贵的常用中药,始载于唐代《海药本草》,以后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开宝本草》曰:“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守官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长。”《中国药典·一部》90年版规定,蛤蚧药材来源于壁虎科动物始公除去内脏的干燥体。蛤以具有补师滋肾、定喘止咳之功,常用于虚瘠、肺展、咳血、虚寒喘咳、阳倭等症。近年来蛤蚧药材逐渐形成紧俏商品致使伪品不断出现,笔者对蛤蚧及其伪品的鉴别点进行区别,目的是简化鉴别手段,直接认准真伪,观介绍如下:蛤炒来源于壁虎科动物蛤以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  相似文献   

9.
《日华子诸家本草》是我国中药发展史上一部比较重要的药物学专著,它与陈藏器《本草拾遗》一起.在我国本草积累、丰富、整理的历史长链上起到上承《新修本草》、下启《证类本草》的衔接作用。《日华子本草》大约在南宋时期佚失,其佚文主要见《证类本草》保存的《嘉祜补注本草》之中。  相似文献   

10.
胡元骏 《东方养生》2010,(10):96-97
竹荪以竹蓐之名始载于《食疗本草》,云:"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  相似文献   

11.
焦振廉 《陕西中医》2005,26(11):1228-1229
1 综合本草源流略述 综合本草是本草学的主要载体。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这些主要著作联系起来,可以看到一条大致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本草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和医家的重视,历史上出现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本草文献著作,如唐代《新修本草》、宋代《证类本草》、明代《本草纲目》等,当代有融古今本草知识一体的大型本草巨著——《中华本草》。这些本草学的全面研究和总结工作大大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目前本草学的研究有方兴未艾之势,既有对本草学内涵的研究,更有对本草内容的具体分析、考证、归纳等。然而,本草学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必须根据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研究目标。兹将本草学的研究现状及笔者对本草学未来发展要求的看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tuberosa(Roxb.)Roem,etSchult.),《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荠。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14.
《本草图谱》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晖 《中国药学杂志》1992,27(Z1):32-35
 本文比较了《本草品汇精要》、《金石昆虫草木状》和《本草图谱》的部分图谱之异同,认为《本草图谱》之蓝本为《金石昆虫草木状》并考证了《本草图谱》的作者生平及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15.
经考证,认为本草记载的乌蔹莓原植物应为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指出了“蔹蔓于野”中的蔹应是乌蔹莓而不是白蔹,澄清了《本草纲目》文图不符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姚振生  范崔生 《中药材》1993,16(11):38-39
通过本草考证,证实《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的骨碎补及《证类本草》的舒州骨碎补,《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六的骨碎补,均为槲蕨科的槲蕨,《图经木草》,《本草衍义》的骨碎补应为槲蕨科的中华槲蕨,《征类本草》的戊有碎补,《植物名实图考》卷十七的骨碎补应是石莲姜槲蕨,《证类本草》的海州骨碎补,秦州骨碎补分别为骨碎补科的骨碎补和百合科的知母。  相似文献   

17.
李敏  贾君君  张钰苓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82-1784
中药材品种的多基源性自古有之,在《唐本草》、《本草拾遗》等本草著作中多有记载,《图经本草》、《证类本草》等书中一药数图甚多,如《证类本草)中蓬羲茂有温州蓬获茂和端州蓬狡茂两图,人参有充州人参、潞州人参、滁州人参、威胜军人参四图。在中药材品种的发展变迁中,一  相似文献   

18.
《本草纲目》中乌芋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Roxb.)Roem.et Schule.),《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荞。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19.
对《新修本草》《蜀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绍兴本草》《大元本草》《本草品汇精要》《中华本草》《药典》等历代官修本草进行了史实追踪,系统展现了官修本草的历史沿革和学术变迁。  相似文献   

20.
汪机,字省之,别号石山,明·天顺、嘉靖间安徽祁门人,世居祁门朴墅。穷研歧黄、仓扁诸木,得其要旨。又推崇丹溪之学,博采众长,精于内外针灸诸科,遇殊症奇疾,每多效验,名噪于时。著述有《续素问钞》《针灸问对》《痘证理辨》《石山医案》《脉诀刊误》《本草会编》《伤寒选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