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35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华  黄跃华  曾红友 《广西医学》2003,25(6):1037-1038
目前国际上已将围产儿病死率和围产儿死因的构成作为评价群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反映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的一个敏感指标 (1)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 1 999~ 2 0 0 1年 935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围产儿死亡原因及死亡的人口分布以明确我区围产保健的重点 ,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辖区范围有产科的医院 1 1家 ,1 999~ 2 0 0 1年在各产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及妇产科、新生儿、儿科死亡的935例围产儿。1 .2 统计方法 :按照 WHO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2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改进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间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期间围产儿总数为10861例,其中死亡120例,死亡率为11.05%。死亡120例中本院常规检查占46.7%(56/120),无常规围产保健或外院检查异常转入我院占53.3%(64/120),死胎48.3%(58/120),死产13.3%(16/120),新生儿死亡38.3%(46/120);早产92例(76.7%),足月产28例(23.3%),先天畸形24.2%(29/120),另有22例体重大于1500g的无畸形新生儿死亡。结论早产、先天畸形、体重过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孕期保健,积极进行产前诊断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我市围产儿死亡情况,本文对我院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连续住院分娩围产儿3984便,其中死亡围产儿108例进行总结分析,围产儿总死亡率为27.11%,围产儿死亡前三位原因依次为畸形、胎儿宫内窘迫和早产,分别占死因构成的22.22%29、11.11%。围产儿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畸形儿较多,除去形原因,校正后围产儿死亡率是21.08%。围产儿死亡职业因素以农民为高,农民组围产  相似文献   

4.
420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产保健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寻找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 根据围产保健发展的两个阶段,对1990~1999年在本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进行监测,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1990~1994年29.79‰,1995~1999年17.72‰,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主要死因死亡专率前后5年差异有显著(P<0.005)。结论 围产保健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应进一步加强畸形和早产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曾梅 《广东医学》1997,18(1):59-61
本文就我院1990年~1995年5年围产儿死亡进行分析,找出其主要死亡原因及有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1临床资料1990年~1995年总分娩的围产儿数15136人,围产儿死亡273人。围产儿死亡率18.04L。围产期按WHO规定出生体重>10009或满28周股龄到出生足7天为标难问11.1孕周与围产儿死亡关系:孕周<37周围产儿死亡率341.06%,比足月者(10.39%)高34倍。详见表此互.2产次与周产儿死亡关系:多产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一产者。详见表2。1.3围产儿体重与围产儿死亡关系:围产儿体重<25009者围产儿死亡率287.…  相似文献   

6.
7.
程志萍 《安徽医学》2001,22(5):40-41
本文对合肥市1997-1999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香菊  张楚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84-1085
目的 分析我院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因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调查2001年1月-2005年12月底在我院分娩的76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对其死因及孕母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死胎34例,死产1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7例,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先天畸形、早产、脐带及胎盘因素、新生儿窒息及疾病。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占73%,产检次数少于3次及未行产检占80%。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的管理,增强其保健意识,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10.
<正> 围产儿病死率是反映围产医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为了解我市围产儿病死率,寻找围产儿死因和围产保健工作中薄弱环节,作者对我市城区六家医院174例围产儿死亡进行了调查分析。临床资料根据1986年元月1日至1987年12月底城区  相似文献   

11.
王香菊  张楚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84-1085
目的分析我院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因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回顾调查2001年1月 ̄2005年12月底在我院分娩的76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对其死因及孕母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死胎34例,死产1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7例,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先天畸形、早产、脐带及胎盘因素、新生儿窒息及疾病。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占73%,产检次数少于3次及未行产检占80%。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的管理,增强其保健意识,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乐彦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132-133
目的通过对173例围产儿死亡的资料分析,寻找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的173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地围产儿死亡率为5.45‰,流动人口为12.50‰,近三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造成围产儿死亡的前三位原因本地是出生缺陷、原因不明、母亲因素;外来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原因不明、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其中130例外来人口的围产儿死亡中没有产前检查记录的有38例。结论重视孕期、产前保健,提高孕早期出生缺陷的监测水平,加强对外来孕产妇的健康宣教和保健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对我院4685例围产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围产儿病死率为10.46%,围产儿死亡前5位因素是早产及低体重儿、致死畸形、重度妊度征,脐带异常和窒息。  相似文献   

14.
60例围产儿死亡分析杭州铁路医院(310009)吕齐秀,孙燕平1981年1月至199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4923例,围产儿4948例,围产儿死亡60例,围产儿死亡率12.12‰。现就围产儿(围产期)的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胎儿摔死病因及预...  相似文献   

15.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本地区围产儿死亡发生状况,寻找发生因素,提出干预措施,对我区2009年-2011年的109例围产儿死亡进行了分析. 1.资料来源 2009年-2011年武进区各产科上报的报表及个案,并经过妇保、儿保、防保及各镇村核实. 2.结果近三年发生围产儿死亡109例,发生率为2.66‰,其中死胎50例,占45.87%,死产14例,占12.84%,7天内新生儿死亡45例,占41.28%.具体见表1-表3  相似文献   

16.
<正>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地区性母婴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就1992年南通市区围产保健资料作一分析。 材料与方法 根据全国围产保健工作规范化要求,收集核对并统计市区14个接产单位,按月上报于市妇幼保健所的围产保健工作月报表及死亡个案报告卡。凡1992年内死亡的围产儿,符合国际围产期Ⅰ定义者均为本文统计对象。死亡确定方法为临床诊断和尸体解剖及病理诊断。 资料可靠性:①访问经医务人员及家属;②93年初在考评92年医院产科工作质量时,未发现漏报,故资料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7.
刘昕  范秀芳  王岩 《吉林医学》2012,33(16):3470-3471
目的:通过对250例围产儿死亡病例的分析,探讨围产儿死亡病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围产儿死亡250例进行死亡原因、死亡率统计与分析。结果:2008年、2009年、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20%,1.01%,1.06%,死胎占围产儿死亡的76%,死产占2.4%,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占21.6%;死胎主要原因为胎儿发育畸形,脐带异常,包括脐带缠绕、扭转、打结、脱垂,其次为母亲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糖尿病,胎盘异常、多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为重度窒息、肺透明膜病。结论:加强产前围产保健,不断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及时诊治高危妊娠,减少窒息发生率,对胎龄较小及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儿适时治疗,对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19.
20.
围产医学是近年新兴的一门学科,在国内日益被重视。当今围产儿死亡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1987年元月至1988年10月底出生的3261例围产儿的统计分析,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