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铁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70-1471
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导尿管拔除的方法。方法将120例需要拔除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拔管组(对照组)60例,无痛拔管组(观察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成功率、首次排尿时间、有无尿道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不适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首次排尿时间提前(P〈0.01),主观不适感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拔除尿管后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及排尿困难现象,均能在30 min ̄60 min内排尿,且排尿顺畅,患者感觉舒适。结论采用无痛拔除气囊导尿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拔管后首次排尿成功率,减少了尿潴留发生率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PDCA循环法在骨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例。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法改进后的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术后6h导尿管拔除成功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患者满意度和导尿管拔除后再插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h导尿管拔除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导尿管拔除后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下PDCA循环法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可缩短骨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时间,降低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短期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7月就诊于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的PCNL术后短期(≤2周)留置尿管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拔除尿管前24 h间歇性夹闭尿管,对照组持续开放引流5~7 d后直接拔管,比较两组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拔管后24 h膀胱残余尿量、尿路刺激征及尿管重置情况。结果:两组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及拔管后24 h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44、0.530、1.370,P=0.149、0.299、0.087)。两组尿路刺激征及重置尿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0.563、0.901,P=0.453、0.343)。结论:夹管训练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PCNL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不必夹闭导尿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3月宜春市中医院收治的73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询问患者相关信息,并记录本次研究所需资料,经线性回归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73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经评估,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平均(5.36±1.15)h;年龄≥60岁、尿管拔除模式为常规模式的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晚于年龄<60岁、尿管拔除模式为改良模式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导尿管留置时间为(4.05±1.12)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平均为(61.28±7.58)分;不同性别、BMI、骨折部位、受伤原因、吸烟史、负性情绪资料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尿管拔除模式、导尿管留置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首次排尿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拔出导尿...  相似文献   

5.
导尿时机对男性手术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玲 《海南医学》2010,21(12):149-150
目的探讨男性手术患者导尿时机对拔尿管后排尿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泌尿外科手术患者98例按摸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在全身麻醉诱导前用药(苯巴比妥、阿托品)10min后留置导尿,对照组57例在全身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观察两组插导尿管前、插导尿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和拔管后排尿疼痛的程度。结果两组插导尿管时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全身麻醉诱导前用药(苯巴比妥、阿托品)10min后置尿管优于全身麻醉诱导后插导尿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风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反射功能恢复的方法,提高尿管拔出后自行排尿的可能性,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常规组予下腹部按摩、针灸、听流水声、2小时左右定时排尿治疗,3天后常规拔出尿管;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患者主观配合,在2小时时夹闭尿管,嘱患者半坐位或坐位,用力做排尿动作,反复锻炼,如有尿液沿导尿管外壁流出,则提示膀胱功能恢复良好,能拔出尿管。结果实验组拔出尿管后排尿成功率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患者主观排尿动作,能明显提高拔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导尿时机的研究,以解决术后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及尿路感染问题。方法将2008年5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与2004年4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实验组为术前、术后自行排尿,术毕仍在麻醉下进行一次导尿;对照组按常规行留置导尿术,术后24h内拔除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刺激症状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导尿时机的改进,可以减轻因导尿管刺激而引起的膀胱刺激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并探讨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76例置入导尿管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的需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段(≤2 d、3~7 d、8~13d、≥14 d)抽取中段尿标本作细菌培养,并对其产生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6例患者中有79例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2 d、3~7 d、8~13 d、≥14 d以上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75%、27.46%、50.98%、100.00%,表明留置尿管时间越长,则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留置导尿时间长短与尿路感染有密切关系,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是有效减少尿路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小亚  靳爱华 《河北医学》2013,19(7):1062-1063
目的:探讨并总结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导尿管拔出时间对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影响,并为临床拔管时间提供参考。方法:从近三年来我院治疗的剖宫产产妇中随机抽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100例,其中6h拔管的患者50例,8h拔管的患者50例;对照组的患者50例,拔管时间为24h。结果:试验组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和尿道刺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自然排尿率和舒适的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O.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6h-8h拔管比常规的剖宫产术后24h拔管的尿路感染率低、尿道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低,且患者的术后自然排尿率和舒适程度较高,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拔除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在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三组,实验组24例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呋喃西林500m1持续膀胱冲洗;对照组共47例,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其中一组24例不进行膀胱冲洗,二组23例使用常规膀胱冲洗。三组患者均在拔管前进行尿液、尿管细菌培养,并观察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结果:实验组拔管前尿液、拔除的导尿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均低于不冲洗组和常规冲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进行小量持续膀胱冲洗可降低结直肠癌术后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张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312-2313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拔除时机,为临床最佳拔管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56例开颅手术术后患者根据留置导尿时间分为A、B 2组,A组大于2周(20例), B组小于2周(36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意外拔管情况。结果 A组中经尿常规确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及意外拔管患者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开颅手术后应尽早拔除导尿管,以降低导尿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改进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尿管的方法,以减轻患者拔管时的不适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拔除尿管前行闭管3~4h,患者主诉有尿意时,抽出导尿管气囊内的液体,暂不拔管,让患者通过自行排尿将导尿管冲出体外;对照组术后持续开放尿管,拔管时按照传统方法抽出气囊内的液体,拔除导尿管。结果观察组发生尿路刺激症状5例(8.3%),排尿困难2例(3.3%);对照组发生尿路刺激症状22例(36.7%),排尿困难13例(21.7%)。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尿路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气囊注入量,达到病人舒适,尿量通畅.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改变各组气囊注入的生理盐水水量,以形成不同大小的水囊,观察病人舒适度和拔管后的首次排尿时间及尿路刺激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病人留置尿管的不适感明显降低.拔管后1小时内排尿成功率实验组为25%,而对照组为3.8%.结论 小剂量的注入生理盐水不仅能保证排尿的成功率,并能减轻明显减轻病人术前留置导尿管的不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影响。方法82例脊髓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留置导尿处理,实验组给予间歇导尿处理。结果1个月后,实验组感染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目前间隙导尿尚有不足,但其可有效降低感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依然是值得患者考虑和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对产妇的影响。方法:84例剖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留置导尿时间为12 h,观察组术后导尿留置时间为4 h。拔管后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尿中细菌数≥10个/mL即为尿路感染。观察两组产妇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排气时间及舒适度。结果:两组病例尿路感染情况、排气情况及舒适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4 h,术后6 h要及早翻身,这样才不影响产妇康复,降低产后尿路逆行感染的发生率,使术后排气时间缩短,产妇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留置导尿管不同拔管方式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留置导尿10-14天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30例)拔管前3天,夹闭尿管,当患者有尿意时放尿。对照组(30例)拔管前夹闭导尿管一次,有尿意情况下拔出尿管。监测膀胱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结果:实验组拔管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留置导尿管拔管前夹管,有尿意时放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探讨呋喃西林膀胱冲洗用于留置导尿管拔管后排尿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手术治疗且术前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术后拔出留置导尿管前,先将膀胱内尿液自留置导尿管排空,随后立即将留置导尿管拔出;试验组在术后拔出留置导尿管前患者有尿意时,先将0.02%呋喃西林溶液200~300mL以液平面高出床沿60cm处滴入膀胱,然后滴注完毕不再从留置导尿管放尿,立即将留置导尿管拔出。观察2组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拔出后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vs85.0%,P<0.05)。结论对术前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留置导尿管拔管前行呋喃西林膀胱冲洗,患者排尿通畅,并可有效地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术后拔留置导尿管的方法及最佳时机。方法将200例子宫肌瘤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在术后24 h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对照组在术后48 h膀胱空虚时拔管,观察拔导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排尿是否需要诱导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拔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及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子宫肌瘤摘除术后24h在膀胱充盈时拔导尿管比术后48 h膀胱空虚时拔导尿管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缩短儿科腹腔镜Ⅲ、Ⅳ类手术后留置导尿时间。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制订早期拔管的标准流程;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制订新入科人员培训计划并实施;术前指导床上排尿;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及宣传展板。结果:术后24h拔除尿管病人排尿早、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明显降低患儿哭吵时间,提高患儿术后舒适度,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有利于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结论:重视手术后患者导尿管的拔除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导尿管拔除方法在预防泌尿系感染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拔除气囊导尿管前,抽空气囊内液体后再注入0.4ml生理盐水拔管法与常规无注水拔管法和注入0.2ml生理盐水拔除法对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A组),对照组(B、C组),三组患者均采集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出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监测患者刺激症状。结果:实验组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留置导尿管患者拔除导尿管前抽空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4ml生理盐水具合理性,建议临床尝试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