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替米沙坦组(n=50),替米沙坦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米沙坦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血清hs-CRP、MMP-9及AngⅡ水平,并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率。结果常规治疗组及替米沙坦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压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MMP-9及AngⅡ的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hs-CRP、MMP-9的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但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AngⅡ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0%)高于替米沙坦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稳定粥样斑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替米沙坦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方法 (分层抽样法)将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替米沙坦组(50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清hs-CRP、MMP-9和AngⅡ水平,并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hs-CRP、MMP-9及AngⅡ的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65±2.84) ng/mL、(113.27±24.15) ng/mL、(401.81±335.85) pg/mL及(12.97±2.46) ng/mL、(119.62±47.82) ng/mL、(407.73±354.51) pg/mL(P>0.05).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hs-CRP、MMP-9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明显降低,但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更低,分别为(8.84±8.17) ng/mL、(51.84±22.34) ng/mL及(7.58±8.71) ng/mL、(38.14±23.47) n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AngⅡ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替米沙坦后能够明显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并有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UA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50例对照者.对150例入选者测定血清hs-CRP、MMP-9和AngⅡ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hs-C...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舒血宁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10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于常规治疗,试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30mm溶于250 ml 50 s/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两周。在人院时、入院后12 h、24 h、48 h、7 d及14d抽取外周血,检测各组患者hs-CRP和MMP-9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两组UAP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在入院后均开始升高,于24 h达高峰,24 h后逐渐下降;两组MMP-9水平入院后12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药组hs-CRP和MMP-9水平在入院后12 h、24 h、48 h、7 d及14 d均显著降低。结论:舒血宁可显著降低UAP患者体内hs-CRP和MMP-9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年龄≥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PCI)的老年UAP患者52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PCI后加服替米沙坦80 mg/d)和对照组(PCI后即刻加服安慰剂),PCI后即刻及4周后检测2组患者EPCs数量及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替米沙坦组与对照组PCI后即刻EPCs的数量基本相近;PCI 4周后2组EPCs数量均有所增加,但对照组与 PCI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PCI 4周后hs-CRP的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但替米沙坦组降低的程度更为明显.结论:替米沙坦能够增加老年UAP患者EPCs的数量,显著降低其hs-CRP的水平,由此提示替米沙坦能够促进UAP患者EPCs的动员,有助于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老年U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刘滋源 《山东医药》2011,51(43):63-64
目的进一步探讨炎性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予溶栓、抗凝治疗,并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B: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疗程4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对两指标的关系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MMP-9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和MMP-9呈正相关,P〈0.05(r=0.457)。结论hs—CRP和MMP-9可能协同参与ACS发病过程;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起稳定动脉粥样斑块、防止斑块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和AngⅡ1型受体(AT1R)的影响.方法 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构建高血压大鼠模型,24只雌雄各半SD大鼠随机分成高血压组和替米沙坦组(3 mg·kg-1· d-1),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室质量指数,主动脉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大鼠血浆与主动脉组织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高血压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BP)、左室质量指数(LVMI)、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显著升高(P均<0.05);高血压组大鼠血浆与主动脉组织匀浆中AngⅡ含量和AT1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②高血压组血浆AngⅡ、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主动脉中膜厚度/内径比值或中膜面积/内腔面积比值三者之间互为显著正相关(r=0.88 ~0.93,P<0.01 ~0.001);主动脉匀浆AngⅡ、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主动脉中膜厚度/内径比值或中膜面积/内腔面积比值三者之间亦互为显著正相关(r=0.82 ~0.91,P<0.01~0.001).③替米沙坦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LVMI、中膜面积/内腔面积(P均<0.05);替米沙坦组主动脉匀浆中AngⅡ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AT1R均较高血压组降低(P均<0.05).结论 过度表达的AT1R在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替米沙坦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从而逆转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8.
商惠萍 《山东医药》2005,45(28):33-34
本文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UA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SA组),32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发现UA组入院时sCD40L及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MMP-9和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关系(r=0.643,P<0.01).UA组病情稳定后,血清sCD40L、MMP-9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UA组有7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SA组未发现.提示在UA发生、发展和病情恶化中,MMP-9和sCD40L起重要作用,sCD40L可能通过促使MMP-9的表达而促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除有降血脂作用外,还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抗氧化以及抗炎症等发挥神经及血管保护作用,提示其可能具有脑细胞保护作用[1,2].在急性脑梗死后脑缺血性损伤过程中,早期炎症反应中有许多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并参与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替米沙坦对体外培养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CD40L表达的影响,揭示替米沙坦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同时明确替米沙坦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用一定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 000 nmol/L)诱导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的替米沙坦共同孵育,以MMP-9和CD40/CD40L为指标,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MMP-9和CD40/CD40L mRNA表达。结果:替米沙坦可同时下调AngⅡ刺激后的MMP-9、CD40和CD40L mRNA的表达,有剂量依赖性。替米沙坦100 nmol/L、1 000 nmol/L、10 000 nmol/L时,MMP-9mRNA的表达与AngⅡ组相比分别下降24%、42%及62%;CD40、CD40LmRNA的表达与AngⅡ组相比分别下降24%、39%、55%、16%、32%及40%。结论:替米沙坦体可下调外培养巨噬细胞MMP-9的表达,从而具有抗炎及稳定斑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CD40/CD40L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其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尿酸(U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中AngⅡ、UA、VEGF-A水平及心电图改善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血液中AngⅡ、UA水平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UAP安全、有效,并可降低血液中AngⅡ、UA水平,但对VEGF-A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IL-6、hs-CRP水平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山 《山东医药》2011,51(23):42-4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SAP组)和健康查体者2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和IL-6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MMP-9、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尤以AMI组为著(P均〈0.05);SAP组及对照组三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MMP-9、IL-6和hs-CRP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其水平有利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ET、Fg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ET、Fg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短期干预治疗能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ET浓度与Fg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与白介素-6(IL-6)的变化,评价其意义,评价其意义。方法将132例UA患者按标准划分危险度,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同时加用辛伐他汀20mg/d或普伐他汀10mg/d,检测其治疗前、后CRP、IL-6的变化,并与1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RP、IL-6的值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UA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UA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与对照组间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危险度UA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RP水平下降的89例患者与CRP无变化或反而升高的43例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心脏事件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IL-6水平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RP、IL-6对UA患者评估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和MMP-9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桃  夏豪  胡波  谭安安 《心脏杂志》2008,20(5):591-592,601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能否抑制斑块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55例初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24),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ACS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测定MMP-9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MMP-9水平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hs-CRP,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替罗非班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显著影响血清hs-CRP,MMP-9水平,从而说明盐酸替罗非班亦能通过抑制血管炎症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使用2种剂量(10和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10d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CK)及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将临床确诊为UAP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接受10mg/d(32例)和20mg/d(30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28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所有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0d后hsCRP、MMP9、NO、ALT、CK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hsCRP、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明显下降(P<0.05);除hsCRP外,20mg/d较10mg/d治疗后血脂、MMP9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20mg/d治疗前后比较,ALT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组ALT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UAP早期使用较大剂量(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10d,即可明显减轻炎症、调节血脂、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B-CRP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入液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hs-CRP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有抗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液相芯片分析系统同步检测2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2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MPO和MMP-9表达程度,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PO、MMP-9表达程度较健康对照者升高(P<0.01);二者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具有一定程度炎性反应和不稳定性,其中表达程度升高者可能处于向不稳定型心绞痛过度的阶段.MPO和MMP-9可能成为判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入院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hs-CRP。血清hs-CRP〉3.0mg/L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福辛普利组(接受常规治疗+福辛普利5mg,1次/d,口服)。治疗2周后再次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hs-CRP。结果 65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清hs-CR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高度风险者(hs-CRP〉3.0mg/L)46例,占入选者的70.8%;2组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福辛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浓度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不同程度增高,且大部分患者处于高度风险。福辛普利可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L-1β介导MMP-1的表达与分泌在U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UAP患者(UAP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8例及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各组外周血MMP-1及IL-1β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RP的水平,分析UAP组MMP-1水平与IL-1β及CR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AP组MMP-1、IL-1β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1);UAP组MMP-1水平与IL-1β之间呈正相关(r=0.369,P<0.05),与CRP之间呈正相关(r=0.489,P<0.01)。结论:冠状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可能与IL-1β介导的MMP-1表达与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