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多卡因在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原则及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多卡因曾经作为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但近年来,对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产生了许多新观点。本文重点谈一下AMI时利多卡因的应用原则与个人经验。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石家庄,050051)1 AMI时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新概念利多卡因是处理AMI时室性异位激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室速和室颤。人们曾想象,AMI时室颤的阈值降低,室性早搏可能是室速和室颤的扳机因素;但是,在AMI时,即使室早被成功抑制,室颤仍可发生。在美国进行的心肌…  相似文献   

2.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不仅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同样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此类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我们称之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尽管多数预后是良好的,但少数患者依然有猝死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有资料显示,发生在医院外猝死幸存者中5%~10%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和体表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原发性室颤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6年8月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病人100例,给予胺碘酮(可达龙)口服6周。同时检测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频发室性早搏减少33例,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20例,阵发性室速消失12例,心功能改善率74%,总有效率66%。治疗4周后,频发性室性早搏明显减少40例,成对室性早搏数量明显减少26例,阵发性室速消失12例,心功能改善率88%,总有效率79%。治疗6周后,频发性室性早搏数量明显减少43例,成对室性早搏数量明显减少28例,阵发性室速消失13例,心功能改善率95%,总有效率85%。结论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左室功能障碍和室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脏病患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左室功能障碍症状的患者常同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反之,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常有明显的左室功能障碍。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死亡率很高,如同时又有左室功能低下者死亡率则更高。心肌梗塞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监护室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小时至2或3天,80%以上的患者出现室性早搏,约40%的患者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原发性室颤的发生率约为2%~3%。  相似文献   

5.
那些无急性心肌梗塞(下称心梗)征象而发生过原发性室颤的患者,是非治疗不可的,因为他们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最大。自冠心病监护室建立以来,猝死综合征产生了新的概念:①室颤通常是原发性的心电意外,它发生于心肌缺血发作的开始时。②在终末性室颤发生之前,通常先有室性心律失常,所以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在理论上有可能防止室颤的发生(如用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44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其中23例患者给予索他洛尔治疗(2010年1~7月),对21例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2010年5~11月)。结果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对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两种药物之间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种药物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室性早搏是临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冠心病为病因者居多。频发的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而导致死亡。对于室性早搏的治疗,胺碘酮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参松养心胶囊作为中成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少,适合在老年患者中应用。我科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持续性室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室颤)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指发作时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可导致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常见于室速和室颤。本文重点介绍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速和室颤研究进展。1经射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急诊胺碘酮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6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17例,心室颤动(简称室颤)6例。对室早及室速的患者给予静脉胺碘酮后,室性心律失常得以纠正,对室颤6例患者先给予电复律,4例除颤成功,2例不成功者给予胺碘酮后,再次除颤成功。抢救成功28例,1例死于脑死亡。抢救成功者均转入心内科病房治疗。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30年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有了巨大进展。60年代直流电转复的应用导致冠心病监护概念的形成,其焦点是控制心律失常。在动物实验与人冠脉急性闭塞常发生复杂的室性早搏,并以室速和室颤而告终。冠状监护室抗心律失常治疗目的是预防性抑制复杂心律失常导致的室速与室颤,从而减少早期死亡率。选用利多卡因是因它有效、半衰期短,易于静脉给药而很少心血管毒性。它可清除短暂的电不稳定性,从而防止室颤,但它对急性死亡的效益常不肯定,且除颤对远期预后并无影响。在20年中,利多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救治经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速、室颤,经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无效后,改用大剂量胺碘酮静脉给药。结果:40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8小时发生室速、室颤者,经静脉用胺碘酮0.5~1小时内均有效;另2例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周出现的持续性室速,24小时内也有效。42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于心律失常,6例发生静脉炎,2例在口服胺碘酮过程中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无一例发生肺中毒等其他副作用;亦无一例出现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极其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室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及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颤)及心室颤动(室颤)。持续时间少于30秒的室速称非持续性室速,超过30秒称持续性室速,有时需电击终止。按室速形态可分为单形性及多形性室速。室性心律失常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可以发生在正常人、水一电解质和(或)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应用某些药物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激动(微折返及大折返)及自律性异常  相似文献   

13.
室性心律失常(室律失常), 临床主要包括单纯的室性早搏、各种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室扑等[1].室律失常不仅是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无心脏疾病者猝死的主要机制[2].室性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或给予何种方法治疗,都应该从患者是否患有基础性心脏疾病、是否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患者是否伴有自觉症状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方法仍是药物治疗,但目前仍无较理想的药物[3].笔者回顾性分析58例急诊治疗的室性早搏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一些患者可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在另一些患者,室性  相似文献   

15.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松 《山东医药》2008,48(7):107-108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单纯的室性早搏、各种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室颤、室扑等.室性心律失常是否给予治疗以及采取何种方法治疗应根据患者有无基础性心脏疾患、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有无血液动力学异常以及患者有无自觉症状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时使用胺碘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0例,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90例患者中,35例患者为室性早搏,经胺碘酮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91.4%(32/35);26例患者为阵发性房颤,经胺碘酮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96.2%(25/26);16例患者为持续性房颤,经胺碘酮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81.3%(13/16);13例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经胺碘酮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61.5%(8/13)。结论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胺碘酮的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室性早搏和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言,经胺碘酮干预后预后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前后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应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显著减少(P〈0.05),QTcd亦有显著性下降(P〈0.01),并未发现该药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能缩小QT离散度,从而减少室颤的发生,可降低恶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大剂量静脉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救治经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速、室颤,经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无效后,改用大剂量胺碘酮静脉给药。结果:40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 ̄8小时发生室速、室颤者,经静脉用胺碘酮0.5 ̄1小时内均有效;另2例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扣1 ̄2周出现的持续性室速,24小时内也有效。42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于心律失  相似文献   

19.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并发室性早搏后,可演变为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有很高的心脏性猝死危险。QT离散度的增加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更加剧了患者发展为室速、室颤、猝死的风险。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仅有可能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还可能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并且停药后容易复发。我们对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对室性早搏的疗效进行观察,以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室早患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脏猝死(SCD)至今仍是一大难题。AMI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存活的患者在出院后第一年内大约有10%死亡,多数病例为SCD。关于SCD的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心律失常,在很大程度上室性心律失常意味着是患者临终前表现。然而,有学者提出,究竟室性心律失常是AMI患者本身的原发心电异常还是其他机制触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继发表现?自从对AMI后无症状患者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获阴性结果以来,这个问题才引起重视,早期认为这类患者是AMI后SCD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