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及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白鼠接种曼氏血吸虫尾蚴。接种部分皮肤在1/2、1、2、4、8、16、36、48及120小时后作活体检查。正常小白鼠,只有水肿及轻度粒细胞浸润,16小时,大部分童虫已透过真皮;感染的小白鼠在16~24小时,童虫成为强烈的混合细胞浸润的灶区,36~48小时,有明显的单核细胞浸润。用尾蚴盐水粗提液作皮内注射,两组动物产生的局部反应和尾蚴侵入所引起的相似。正常的小白鼠经输给正常或感染动物的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在尾蚴钻入皮肤时即开始发生。最近一些通过扫描电镜获得的图像显示 ,当血吸虫尾蚴钻穿皮肤时 ,大部分尾蚴的尾部仍然和头部相连 ,这和一贯所持的大部分血吸虫尾蚴在开始钻入宿主皮肤时脱去尾部的假设相反。Whitfield等通过对离体的人腹部皮肤、包皮以及分化的角质细胞培养物进行血吸虫尾蚴感染实验 ,并进行电镜扫描以及定量分析以研究和评估在不同感染条件下发生的所谓延迟脱尾的程度。制备曼氏血吸虫尾蚴悬浮液 ,每次感染实验均以Lugol碘液对从螺蛳逸出的尾蚴进行固定和染色并进行计数。尾蚴悬浮液对离体冷冻融化后的人腹部皮肤…  相似文献   

3.
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的皮肤组织细胞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紫外线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宿主的皮肤组织在抗攻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88只小鼠分为 4组 ,1、2组分别以 50± 3条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或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5wk后以 10 0 0± 10 0条尾蚴进行攻击感染 ;3、4组分别以减毒尾蚴或尾蚴 10 0 0± 10 0条免疫或初次感染。各组均于感染或接种后 6- 12 0 h定时取局部皮肤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 :( 1)免疫攻击组皮肤组织内炎症细胞杀伤童虫现象最明显、炎症反应最强且持续时间最长 ,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百分数最高 ;( 2 )感染攻击组呈现相似炎症反应但程度略轻 ;( 3)免疫对照组减毒童虫在皮肤内滞留时间延长 ,至 12 0 h皮下仍可见较多童虫 ;( 4 )感染对照组皮肤内的童虫数于 72 h后明显减少 ,童虫周围轻微炎症反应。电镜观察可见免疫攻击组童虫内部结构破坏 ,虫体周围 EOS、淋巴细胞增多 ,肥大细胞颗粒溶解。结论 :提示皮肤组织的细胞免疫反应在血吸虫减毒尾蚴免疫的宿主抗攻击感染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尾蚴穿透宿主皮肤是血吸虫成功感染终宿主的第一步。尾蚴钻腺分泌的蛋白酶在穿透宿主皮肤过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目前对于血吸虫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括丝氨酸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内的尾蚴分泌蛋白 酶上。已有研究表明, 曼氏血吸虫主要靠尾蚴分泌的弹性蛋白酶穿透宿主皮肤, 日本血吸虫则主要利用组织蛋白酶B2侵 入宿主体内。尾蚴入侵分子机制的阐明有助于新型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和药物靶点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不同宿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皮肤组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小鼠,大鼠、仓鼠、沙鼠、豚鼠、家兔、恒河猴和鸽8种动物于初次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不同时间皮肤的组织反应。结果表明其皮肤反应的情况反映了不同宿主对日本血吸虫易感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初次感染的哺乳动物宿主皮肤的反应较为轻微,而非易感动物鸽的皮肤反应则非常剧烈.文中对无免疫抗力宿主、具有天然免疫抗力宿主及人工获得免疫抗力宿主的皮肤反应特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曼氏血吸虫尾蚴钻入终宿主皮肤后转变为童虫,一周后,开始摄食宿主的血红细胞(RBC)。已观察到人体RBC粘附在血吸虫的体表,虽没有与虫体融合,但已变形或溶解成与虫体表面紧密相连的红细胞影。荧光素光脱色重获术(Fluorescence photoblea-ching recovery)显示出膜蛋白、血型糖蛋  相似文献   

7.
曼氏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与以白细胞聚集和组织水肿为特点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然而炎症反应的意义及其与宿主感染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通过豚鼠皮内注射曼氏血吸虫幼虫浸出物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以研究其有关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宿主经照射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后能获得显著的抗攻击感染的抵抗力。本文探讨紫外线减毒尾蚴免疫小鼠淋巴细胞表型的动态变化。方法:小鼠分别感染减毒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尾蚴(500条/只),对照组分别感染两种正常尾蚴(200条/只),免疫后第3、5、7、10、14和21d各组剖杀6-7只,摘取两侧腋窝淋巴结和脾脏分离细胞,采用双染色免疫荧光标记的单抗及FACScan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分析。结果:免疫小鼠腋窝淋巴结细胞总数增加,第10d达高峰,其中尤以T细胞显著,而T细胞总数增加主要是由于CD+4T细胞的增加,而不是CD+8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的反应是非常显著。结论:CD+4T细胞在紫外线减毒血吸虫疫苗保护性免疫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减毒尾蚴免疫小鼠淋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主经照射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后获得显著的抗攻击感染的抵抗力。本文探讨紫外线减毒尾蚴免疫小鼠淋巴细胞表型的动态变化。方法:小鼠分别感染减毒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尾蚴(500条/只),对照组分别感染两种正常尾蚴(200条/只),免疫后第3、5、7、10、14和21d各组剖杀6-7只,摘取两侧腋窝淋巴结和脾脏分离细胞,采用双染色免疫荧光标记的单抗及FACScan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分析。结果:免疫小鼠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发现血吸虫尾蚴白天从螺逸出,中午是高峰,晚上没有明显的逸出,尾蚴的存活率和感染率呈进行性下降。这一发现有助于了解一天(24小时)中人接触疫水受感染的危险度,为更贴近自然感染环境,研究人员对曼氏血吸虫尾蚴逸出后感染人类皮肤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观测血吸虫尾蚴识别、粘附并最终侵入人体皮肤的过程大都以非人模型宿主或人工皮肤系统为对象。然而,研究显示模型哺乳动物的皮肤同人的皮肤在解剖和生理、毛发、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已感染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扁卷螺B.pfeifferi浸泡在1.5%的葡萄糖溶液中,观察其吸收葡萄糖和转化为糖原的能力,以及用这种螺蛳逸出的尾蚴接种小鼠,观察曼氏血吸虫尾蚴在钻穿皮肤时是否经此处理后可减低其死亡数。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64年和1965年一些学者就注意到物理化学因素可以影响尾蚴对哺乳类宿主的感染。本文作者研究了水温、pH和含盐量三种理化因素对日本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的影响。日本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尾蚴分别从其中间宿主夸氏钉螺和开放拟钉螺(Tricula aperta)获得。在感染小鼠前,先将这些尾蚴在特定的理化条件下处理2小时,感染后6或8周,解剖小鼠,收集成虫。以小鼠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防蚴润肤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实验评价新型少肤防护剂一防蚴润夫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并了解其对皮肤的急性刺激反应。方法:采用模拟现场试验方法,分别在小白鼠腹部和尾部涂布防蚴润肤霜,并经泥水浸泡洗刷4-8h后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饲养40d解剖小鼠观察感染情况。以小鼠感染率、平均虫荷数和减虫率为评价指标,同时进行皮肤急性刺激试验。结果:防蚴润肤霜涂布小鼠腹部、尾部后减虫率达100%;家兔皮肤急性刺激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防蚴润肤霜涂布皮肤后4-8h具有完全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紫外线辐照致弱尾蚴感染小鼠后肺组织的细胞反应以及肺期虫体的受损情况,探寻致弱尾蚴在小鼠体内诱导免疫效应机制和Sj受损情况。方法以紫外线致弱Sj尾蚴经腹部皮肤感染小鼠4d、7d、14d和45d后剖杀,分别取肺组织,固定、切片,光镜下观察虫体周围的组织细胞反应,并与同时期的感染小鼠组织切片进行比较,同时,对小鼠体内肺期Sj童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感染后4~7d,小鼠肺期童虫虫体周围出现较明显的出血灶和炎症反应,并有一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同时期的正常感染小鼠组织内虫体周围炎症反应却不明显;虫体体壁可见不同程度的损伤,电镜观察显示小鼠体内的肺期童虫存在明显的畸形和发育延迟。结论紫外线辐照致弱尾蚴感染后Sj在小鼠体内不能正常发育成熟,和正常尾蚴相比,致弱尾蚴在肺期滞留时间较长,仅有极少数虫体可移行至肠系膜或肝脏,但宜不能发育成熟,引起的病理损害主要表现为在肺期弥漫性出血灶、炎症细胞浸润等反应,这些特征可能与血吸虫致弱尾蚴感染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狒狒通过皮肤接种埃及血吸虫尾蚴和肠系膜静脉移植成虫后均产生了获得性抵抗力。第1个实验,6只狒狒皮肤免疫接种各1,000条埃及血吸虫尾蚴后平均有330条成虫,73周后再给予10,000条尾蚴攻击感染,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发现血吸虫尾蚴白天从螺逸出 ,中午是高峰 ,晚上没有明显的逸出 ,尾蚴的存活率和感染率呈进行性下降。这一发现有助于了解一天 (2 4小时 )中人接触疫水受感染的危险度 ,为更贴近自然感染环境 ,研究人员对曼氏血吸虫尾蚴逸出后感染人类皮肤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逸出后大约 8h内 ,至少 90 %的尾蚴是活跃的 ,其后不活动和被认为死亡的尾蚴数逐渐增加。逸出后最初的 2小时内尾蚴对分化角化上皮的粘附百分比从约 6 0 %上升到最大约 90 % ,这个平台期持续了约 8个小时 ,然后进行性下降 ,在 10~16个小时下降到 0 % ;尾蚴刚逸出时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曼氏血吸虫成虫体表具有终宿主抗原的工作已由Smithers(1969)等人广泛地加以论述。根据积累的资料,表明软体动物也能够具备免疫反应。因此,作者推想血吸虫尾蚴正如成虫那样,体表也可能具有宿主抗原,并且应用在体表形成宿主抗原的手段来阻挠中间宿主的防卫。本文报告了应用免疫荧光及尾蚴套膜反应法检出与埃及血吸虫尾蚴有关的螺蛳抗原,并提示这种螺蛳抗原可能致敏终宿主。  相似文献   

19.
解剖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紫皮独蒜液(下称蒜液)杀灭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尾蚴和钉螺(Oncomelania)的效果,并记录所需时间;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皮肤已涂抹不同浓度蒜液的小鼠,计算感染率。另设去离子水对照组。结果,蒜液原液杀灭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为(77.33±25.01)s,浓度为0.79%~50.00%蒜液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为(299.67±18.96)~(73.00±1.73)s,而对照组中尾蚴在600 s内一直有活力;蒜液原液在1 d内可全部杀灭钉螺,而对照组钉螺2 d内死亡率为0;皮肤涂抹不同浓度的蒜液的小鼠感染率均为0,对照组小鼠感染率则为100%。表明蒜液有较好的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和钉螺的效果,涂肤具有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众所周知,血吸虫减毒尾蚴可诱导宿主产生较高免疫保护力,但是,刺激宿主免疫系统的究竟是哪些目标抗原,目前仍未定论。血清被动转移实验证明减毒尾坳多次免疫后血清可诱导宿主产生针对幼虫期的免疫保护,因此我们用多次免疫兔血清初步筛选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中的保护性抗原,以期为血吸虫疫苗的研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