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免疫的整体情况,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取了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共计15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并统计1500例学龄前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卡介苗、乙肝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情况上来看,总体的合格人数分别为1485例、1455例和1431例,总体的合格率分别为99.00%、97.00%和95.40%;(2)在卡介苗、乙肝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比较情况上来看,本市户籍儿童的接种合格情况明显优于外地户籍儿童,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本次调查的1500例学龄前儿童免疫整体状况较好,但是外地户籍儿童的接种质量相对较差,应加强对于外地户籍儿童免疫的管理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的整体免疫情况。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传染病防控模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传染病防控模式,设计学龄前儿童传染病防控新模式,为北京市学龄前儿童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定性访谈,了解该社区现行的学龄前儿童传染病防控模式及优缺点;通过专家咨询为该社区设计新模式.结果 该社区现行防控模式采用三级管理结构,区农委-街道办的支持欠缺;本研究新模式去掉区农委-街道办结构,增加居委会及社区志愿者(楼门长)结构,以楼门长协助保健科进行传染病防控工作,一方面掌握社区内居民的动态,协助保健科及时对新入住的学龄前儿童进行系统管理,一方面协助督促社区内儿童进行免疫接种并进行传染病防控宣传工作.结论 现有防控模式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卫生部门难以掌握流动儿童情况;加入楼门长的防控新模式能有效覆盖社区儿童.  相似文献   

3.
近年大量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添加生机。流动人群携带的子女跟随进入暂居地,成为当地预防保健机构实施免疫规划的一个新课题。龙岩市西城区恰是本地经济最繁华地带,紧临的城乡结合部——西陂镇聚居着大量的外来人群及其子女。当今城市和城乡结合部的本地儿童全是独生子女,家长重视免疫预防措施,自觉及时前往免疫接种,使我们能腾出主要精力,着重对免疫接种难度较大的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进行免疫接种管理的探索,努力提高管理经验和接种率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胶州市4~7岁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情况,为建立防治模式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自制调查量表对患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刷牙习惯、睡前吃糖、甜食、饮料等情况。由口腔专业医师负责,在自然光线下,循视诊、探诊、叩诊等顺序,利用口腔科常用检查器械检查。结果:45、、6、7岁龋患率分别为48.18%(106/220)、69.79%(164/235)、75.71%(212/280)、71.11%(160/225)。可见儿童随年龄增长,龋患率上升。6岁儿童龋患率最高。结论:胶州市学龄前儿童龋患率较高,加强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定期查治,推广普及学龄前儿童早晚刷牙、正确的刷牙方式、饭后漱口、限制糖类食品摄入,对降低龋患率将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济南市长清社区孕产妇保健知识的需求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6名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孕产妇获取保健知识的意识增强,最想获得的保健知识依次是新生儿护理、孕产妇营养和新生儿预防接种。结论城乡结合部社区护士只有提高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能力,适应孕产妇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护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先刚  贺加 《重庆医学》2011,40(26):2656-2657,2697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中区学龄前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4~2010年出生的儿童,收集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各年龄段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渝中区学龄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1.10%,全程接种率为9.56%,随着年龄增长,全程接种率逐年降低;接种率受父母学历、出生医院、儿童胎次等因素影响。结论重庆市渝中区学龄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特别是全程接种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方法和管理策略.方法 以广州市的城乡结合部荔湾区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为例,阐述和评价社区妇幼保健的工作现状;查阅文献对现阶段社区妇幼保健的服务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荔湾区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网络健全,人员、场地、设备、服务项目基本能满足妇幼人群的基本需求,但社区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局限,设备设施、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查阅文献分析认为现阶段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存在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健康教育单一、流动人口管理亟须加强、妇幼卫生保健组织结构条块分割、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内容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与其他卫生专业部门没有实现优势互补等问题.结论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应加强政府领导、部门参与,针对社区流动人口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各部门齐抓共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对社区妇幼保健资源的服务利用率;加强社区妇幼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内涵,进一步满足社区群众的妇幼保健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贫血状况。方法:采用2006年WHO的身高标准体重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计算Z评分,采用WHO推荐的标准对贫血状况进行判断,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1.26%,低体重率为17.56%,消瘦率为6.19%,贫血率为35.66%。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贫血状况不容乐观,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例数以及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始终列于各传染病之首。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最有效方法。遵义市自从2002年开始使用流感疫苗接种以来,已有562例左右学龄前儿童接种过流感疫苗,为评价其免疫效果,我们于2006年9月-2007年4月在我院防保科接种过流行性感冒疫苗的学龄前儿童中开展了流感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调查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民群众生活节奏的加快 ,街头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加工、销售方式 ,有其方便、廉价、快捷的特点 ,这对繁荣市场、增加外来人口和下岗职工的就业机会、丰富人们的饮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饮食安全卫生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内蒙赤峰市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区域街头食品卫生状况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开展了此项调查。1 调查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了赤峰市元宝山区城区与农村接壤地带人口密集、集市贸易活跃的五家镇范围内的饮食店、早夜市场及农贸市场内的固定食品摊位、…  相似文献   

11.
什刹海社区儿童发育筛查和追踪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小儿进行发育筛查,筛出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小儿在发育上可能有问题的儿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发育落后的患儿,以便早期干预,将其智力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方法 采用国际公认的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进行筛查.结果 2009-2010年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筛查的1 095例散居儿童,筛查阳性 58例,阳性率为5.30%.其中49例进行了复筛,复筛率为84.48%,转市妇幼保健所确诊神经心理发育迟缓8例,发生率为7.30‰.结论 社区开展小儿发育筛查十分必要.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儿童,早转诊、早确诊、早干预,有利于小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我国儿童人口数量逐步增加,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尚不清晰。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的现状。方法 2020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抽取了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样本中心的全部儿童相关服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样本中心调查表及儿童相关医务人员调查问卷以线上调查的形式,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人员设备设施配置、业务开展情况及儿童健康服务人员知识水平和满意度等。结果 本次调研共包含全国的14个城市的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样本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总数8 009人,儿科医生〔执业范围含儿科学的执业(助理)医师〕191人(2.38%),看儿科的全科医生(通过儿科转岗培训并从事儿科诊疗工作)488人(6.09%),儿保医生320人(4.00%);其中儿科医生154人(80.63%)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12人(58.64%)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看儿科的全科医生293人(65.37%)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55人(79.30%)具有中级及以上职,80.00%以上儿保医生具有执业医师证和培训合格证。共计999人接受满意度和知识水平调查,人员的平均满意度为(61.38±9.11)%,平均知识水平测试正确率(50.40±21.93)%。儿科相关诊疗科室面积平均占比不足1%,超过90%的机构配备了8种儿童常见设备,但仍有超过一半机构的儿童常用的诊疗设备配备不足7种;23种儿童常用药品中仅有10种超过50%的机构进行了配备。2019年度机构平均儿童诊疗人次占2.91%,儿童入院人次占1.48%;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率达85%以上;管理数量最多的重点儿童是单纯性肥胖儿童,最少的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儿童。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相关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及职称较高但理论知识水平不高,人员满意度较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医疗相关类设施设备及药品配备不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为提升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水平,应加强指导培训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增加儿童药品种类及数量的配备、合理配置儿童诊疗设备实施。  相似文献   

13.
0~3岁儿童社区儿科门诊就诊需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宇春  杜雪平  丁静  丁兰  武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96-2001
背景 儿童“看病难”是我国儿科医疗常见问题,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方面工作,儿童常见病诊疗处于“去基层化”状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儿科门诊势在必行。目的 了解0~3岁儿童的社区儿科门诊就诊需求,探讨其开展过程中的尚存问题,从而为增设社区儿科门诊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3-7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河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木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抽取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280例。采用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对社区儿科门诊需求情况。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94.4%(255/270)的儿童家长认为非常需要/需要社区开设儿科门诊;若社区开设儿科门诊,92.6%(250/270)的家长愿意带儿童来就诊。目前,儿童患病后,73.7%(199/270)的家长首选到三级医院(包括儿童专科医院)就诊,20.7%(56/270)的家长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儿童家长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距离近、就诊方便(55.9%,151/270),就诊患儿少、挂号容易(53.3%,144/270)。儿童家长认为社区儿科门诊尚需解决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医生技术水平较低(77.4%,209/270)、药品不齐全(56.3%,152/270)、缺乏设备(55.9%,151/270)。61.5%(166/270)的儿童家长希望就诊时与医生交流的时间为6~10 min;81.8%(221/270)的家长认为儿童患病后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根据病情由社区医生转诊至三级医院。结论 0~3岁儿童对社区儿科门诊的诊疗需求较大,多数家长愿意带儿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也支持分级诊疗的就诊模式,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环境、检查设备配置、医生诊疗水平、药物配备等制约了社区儿科诊疗,需要从国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不同层面解决。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当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向转诊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不同行政区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分布及诊疗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城区与郊区双向转诊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城区与郊区的双向转诊情况对于更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有重要意义。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城市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开展实施现况,发现二者差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上海市更好地推行双向转诊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11-12月,选取涵盖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及4 047例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行政管理人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的组织机制、过程、转诊效果情况;对全科医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方式、上转转诊联系方式、是否填写除转诊单之外的转诊信息、接收下转患者时是否与上级医生保持联络等。结果 共发放社区行政管理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0%;共发放全科医师问卷4 047份,回收有效问卷3 925份,有效回收率96.98%。3 925例全科医生中,在郊区工作2 641例(32.71%),在城区工作1 284例(67.29%)。城市和郊区全科医生性别、职称、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54%(23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89.34%(21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设立双向转诊专门联络负责人、建立双向转诊档案、专门设置预留床位保证接收下转患者、双向转诊方式中的网络联系、点对点与相应专家或科室联系、与相应上级医院负责双向转诊的专门联系人联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41%(12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100例,75.00%(18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接收下转的患者数<10例。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与郊区卫生中心在双向转诊实行上存在诸多差异,且目前双向转诊仍以上转为主,建议通过完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双向转诊平台、积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等措施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某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儿童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儿童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以促进社区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某县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1—12月的儿童门诊处方4560份,对其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使用针剂的处方占71.01%。使用输液的处方占55.37%,联合用药处方占90.13%,单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80种,使用抗茵药物的处方占75.59%,抗茵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的处方占38.57%,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处方占5.04%。结论该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儿童门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建议提高社区医生的认识,加强监管和教育宣传,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徐虹霞  宋锐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093-1094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利用医疗资源情况,探索创新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在引导居民就医行为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社区居民中抽取1 089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42.3%的被调查者自我感觉身体较好或很好,9.8%认为自己身体较差或很差;33.3%的被调查者有卫生服务需求时,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就诊医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生服务水平、就诊的便利性及平均花费时间的多少。(2)2周内,266人(占24.9%)曾有就医经历,其中220人(占就诊总人数的82.7%)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结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同度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盲目就医、利用医疗资源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改进服务的同时,应加强"六位一体"内涵建设,继续推行创新性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实行模块化综合管理,采取与社区居民互动的方式,对其就医不当行为加以引导,适时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让社区健康照顾从"走近社区"到"走进居民家庭"。  相似文献   

17.
尹德卢  王晰  殷涛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2):2753-2757
背景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标准(2018年版本)》,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提供56种常见病种的诊疗服务,但并没有明确社区儿童常见病病种,一定程度影响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和建设。 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见儿童疾病病种及其特点,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0年4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全国11个不同级别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样本单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涵盖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适宜在社区诊疗的常见儿童疾病病种及其排序。问卷由样本机构儿童健康服务人员自愿匿名在线填写,共成功调查3 090例儿童健康服务人员。调查对象将儿童相关疾病常见程度从高到低排序,选出前5种常见儿童疾病分别赋分1~5分,即排序第1的病种赋5分,排序第5的病种赋1分,未被选中的病种赋0分,计算各种疾病总得分,并按照总得分进行排序。 结果 社区儿童常见疾病病种前5位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支气管炎、肺炎和湿疹;排序前10位的社区常见儿童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3种,五官和皮肤科疾病3种,传染病2种,消化系统和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各1种。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城市和不同岗位下排序前5位常见儿童疾病一致,但排序不同,第6~10位病种及其顺序均存在差异。 结论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见儿童疾病病种覆盖面较广。社区常见儿童疾病病种存在地区、城市和岗位差异性。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要以提高社区常见儿童疾病诊疗服务能力为导向,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城市和岗位的病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查阅文献和家庭保健员培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保健员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总结了家庭保健员这种非医务人员参与健康管理的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过程、运作方式和经验,分析了当前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未来家庭保健员计划在社区或基层卫生服务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此作为更好地开展非医务人员参与基层卫生防治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32所一级医院和5所二级医院的676名医生进行糖尿病相关专业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问卷调查。48.2%(261/541)的医生具有本科学历,主要分布在二级医院和经济条件较好区域的一级医院;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51.6%(20910/40560),不同级别医院和不同学历层次医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26.6%(180/676)的医生参加工作后接受过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很多医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20.
张梦典  于爽  刘宇春  丁静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8):3523-3530
背景 功能性便秘(FC)在儿童中的患病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对患儿健康危害较大。目前,国内外关于FC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而针对我国城市儿童FC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儿童的FC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建立社区儿童FC数据库并在社区开展儿童FC规范化、多学科、连续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于2021年4—7月,以北京市月坛社区为调查现场,从"北京市妇幼保健二期信息系统"中调取辖区内登记在册的6~48月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根据2016年颁布的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FC部分编制的排便习惯相关问题,以及过敏史、家族史、分娩方式、出生6个月内喂养方式、食欲、饮食习惯、饮水量、体育活动频率、家庭育儿方式等FC的可能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 458份,回收有效问卷1 2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69%。 结果 6~48月龄儿童的FC患病率为9.89%(125/1 264),6~12、13~36、37~48月龄儿童的FC患病率分别为10.39%(16/154)、8.75%(69/789)、12.46%(40/321),不同月龄儿童的FC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出生6个月内喂养方式是6~12月龄儿童患FC的影响因素(P<0.05),过敏史、出生6个月内喂养方式、家庭育儿方式是13~36月龄儿童患FC的影响因素(P<0.05),过敏史、家庭育儿方式是37~48月龄儿童患FC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城市社区儿童的FC患病率较高,多种可防可控的因素和儿童FC相关,提示医务工作者要从儿童个人、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多方面着手预防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