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 :随访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房角和眼压改变。 方法 :4 6例 5 0只老年性白内障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 ,比较术前与术后 6个月的眼压与房角改变。 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13.76mmHg ,术后 6个月平均眼压 12 .81mmHg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术后普遍的房角改变为虹膜隔后移引起的房角增宽 ,未发现虹膜前粘连。 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远期眼压未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术后的房角较术前增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右上象限反眉状或直线形巩膜隧道小切口,撕囊后,水分离核,浮核至前房,双刀平面襞核,注水圈匙取核,扩大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远期随访。结果:术后1周、1月及平均8.8个月随访,视力≥0.5者分别为:114眼(68.26%)、133眼(79.64%)、139眼(83.23%)。术中、术后:许发症少。结论:小切口非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效果满意,不需昂贵设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366例398眼老年性白内障行5.5-6.0mm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与同期进行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2例118眼进行对比。结果:术后3天、1周和1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78.4%、85.4%和88%。术后1月平均散光为(0.78±0.34)D,与同期进行的超声乳化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此术式可获得与超声乳化术相近的术后效果,对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则更安全,而且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费用较低,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术眼右上象限切口进前房后,连续环形撕囊待水分离核后,用晶状体圈匙摘出晶状体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183例患者217眼,术后3d视力≥0.5者156眼(71.9%),术后1月视力≥0.5者182眼(83.9%)。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操作简便,不需昂贵设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右上象限反眉状或直线形巩膜隧道小切口,撕囊后,水分离核,浮核至前房,双刀平面襞核,注水圈匙取核,扩大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远期随访.结果术后1周、1月及平均8.8个月随访,视力≥0.5者分别为114眼(68.26%)、133眼(79.64%)、139眼(83.23%).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小切口非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效果满意,不需昂贵设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董凯 《中原医刊》2006,33(9):57-5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68例(179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术后3d视力≥0.5者占78.8%,术后1个月视力≥0.5者达91.6%。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手术效果满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已被广为应用,虽然它拥有切口小愈合快,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但其价格昂贵,限制了基层医院的应用。我院2002年1月-2004年5月采用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71例72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80例(627只眼)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的小切口摘除,植入直径为6.0mm的PMMA一体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周内裸眼视力高于0.5达到85%.术后2个月裸眼视力高于0.5者达9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的差异分别为:(1.18±0.58)、(1.06±0.48)、(0.56±0.38)D。结论:改良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人工白内障摘除及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24h内眼压变化及术中使用缩瞳剂对减少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影响。方法对43例(43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和术后2、4、6、8、10、24、48h的眼压进行观察,比较术中使用缩瞳剂的患者和未使用缩瞳剂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43眼术后2~10h的眼压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4~10h的平均眼压高于21mmHg;术后24h的平均眼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但仍比术前高;术后48h的眼压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使用缩瞳剂和未使用缩瞳剂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未使用缩瞳剂的患者中有5例(5/28,17.9%)术后出现30mmHg以上的高眼压,使用缩瞳剂的患者中无一例眼压高于30mmHg。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个别患者眼压高于30mmHg。术中使用缩瞳剂不能完全预防术后眼压升高,但能减少出现30mmHg以上的过高眼压。  相似文献   

11.
康震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24-182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00例接受该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d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7d和1个月的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都有进一步恢复,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轻等优点,简便易行、费用低廉,适合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与囊外摘除术及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62只眼)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50只眼)行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AcrySof)植入(AcrySof组);30例(42只眼)行囊外摘除及PMMA人工晶体植入(PMMA组),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和后囊膜混浊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d视力:≥0.5者,AcrySof组占56.6%,PMMA组占23.8%;≥1.0者两组分别为38.0%及4.7%。术后1周视力:≥0.5者,AcrySof组占64.0%,PMMA组占42.9%;≥1.0者分别为48.0%及9.5%。术后3个月的视力:≥0.5者,A~ysof’组占70.0%,PMMA组占52.4%;≥1.0者分别为62.0%及21.4%;术后l周前房炎症反应的发生率:AcrySof组为5.40%,PMMA组为26.7%。随访1年后囊膜混浊发生率:AcrySof组为8.0%,PMMA组为28.6%。结论 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前房炎症反应及后囊膜混浊发生率显著低于囊外摘除及PMMA人工晶体植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切121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另选同期应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作对比,比较两组的视力恢复及散光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5时,观察组最佳视力眼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周两组平均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小切121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散光小,组织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硅油填充术后眼的房角改变及其与眼压升高的关系。方法对行硅油填充术后27例29只眼术后的眼压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硅油取出术前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裂隙灯显微镜及非接触眼压检查。结果29只眼中有12只眼术后出现了硅油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41.4%。眼压开始升高时间从术后第2天至术后5年不等。最高眼压从29mmHg~56mmHg,平均39.5mmHg(1mmHg=0.133kPa)。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眼压组和硅油继发性青光眼组相比较,后者中前房硅油颗粒、硅油乳化、周边虹膜前粘连、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前者。硅油取出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12只眼3d内眼压全部恢复正常,1周后眼压>24mmHg的2只眼在1月后眼压>24mmHg的仅有1只眼。该眼于取硅油术后1月行睫状体光凝术,术后眼压控制。结论前房硅油颗粒、硅油乳化、周边虹膜前粘连、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有可能是硅油继发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硅油取出术是治疗硅油继发性青光眼的相对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立体视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立体视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3 0名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 0 .5患者进行立体视锐度、抑制暗点、双眼屈光度差和视像不等的检查。结果该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立体视锐度为 40 7.67″± 3 90 .19″,双眼屈光度差为 1.5 3 D± 1.96D,视像不等为 3 .93 %± 3 .5 1% ,抑制暗点为 3 .17°± 1.98°。立体视锐度与双眼屈光度差或视像不等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立体视锐度与抑制暗点呈正相关。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可较大程度减小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双眼屈光度差、视像不等 ,从而减轻对立体视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卫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26-142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72例接受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295眼(63.0%);术中及术后共发生并发症53眼(11.3%)。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探讨手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使用AS-OCT成像仪记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0人46眼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2个月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结果:中央角膜厚度在术后1d比术前增厚(P<0.05),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切口处角膜厚度术后第1天也比术前增厚(P<0.05),术后2月基本恢复术前水平;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在术后第1天明显加深且基本保持稳定.结论:AS-OCT可清楚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张文九 《河北医学》2005,11(1):43-4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技巧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7例(40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5以上27眼(67.5%),1.0以上22眼(55%),术后1月矫正视力0.5以上35眼(87.5%),1.0以上24眼(60%),术后3月矫正视力0.5以上36眼(90%),1.0以上25眼(62.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和虹膜损伤,术后为角膜内皮水肿。结论:超声乳化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者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儿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小儿白内障患者 87例 ( 10 3眼 ) ,年龄 2~ 14岁。手术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PCCC)、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体后囊夹持 ,术后随访 1~ 36 (平均 7.8)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 >0 .0 5者 83眼 ,0 .1~ 0 .3者 6 6眼 ,最佳校正视力 >0 .5者 2 6眼 ,其中脱盲率 80 .6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葡萄膜炎 ( 31.1% )、后发障 ( 30 .1% )和角膜水肿 ( 9.7% )等。结论 及时摘除小儿白内障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中联合PCCC、前段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体后囊夹持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功能 ,减少小儿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