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痹效果.方法:对180例进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60例,A组患者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治疗,B组患者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治疗,C组患者应用单一的丙泊酚进行麻醉治疗.对麻醉治疗后的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进行记录,对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患者清醒后的视觉进行模拟评分.结果:丙泊酚的总用量C组明显比A组和B组多(P<0.05);麻醉起效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中和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A组明显比B组和C组少(P<0.05);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中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使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效果显著,且明显减少了丙泊酚的使用量,无不良反应,患者术后恢复治疗好.  相似文献   

2.
孟鹏 《甘肃医药》2013,(11):814-816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准备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患者15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成A、B、C三个组.A组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C组采用丙泊酚麻醉.对比3组麻醉所需的丙泊酚量、3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患者意识的恢复时间.观察术中以及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清醒以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C组的丙泊酚用量最多,同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意识恢复的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术中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同其他两组相比率较少(P<0.05),A组在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中得分最低(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效果良好,节省了丙泊酚的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超声引导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超声引导经阴道穿刺取卵术患者90例(ASA I级),随机分为3组(n=30),A组:芬太尼50 μg组,B组:喷他佐辛30 mg组,C组:喷他佐辛20 mg组,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各组用药前,用药后2、4 min、术终时、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术中镇痛效应、离院时间、丙泊酚总量、术中呼吸抑制及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后2 min C组SpO2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苏醒时间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离院时间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中呼吸抑制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恶心呕吐A组、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头晕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喷他佐辛20 mg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经阴道超声取卵术麻醉中与喷他佐辛30 mg或芬太尼50 μg复合丙泊酚相比,麻醉效果相似,但呼吸抑制、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在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对孕妇呼吸循环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为3组,在消毒前5 min分别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组)、芬太尼1μg/kg(B组)、地佐辛(0.05 mg/kg)(C组),消毒后按2 mg/kg注入丙泊酚,孕妇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需要追加丙泊酚每次20~40 mg。记录心率及基础值(T1)、麻醉后(T2)、手术中扩宫颈口时(T3)及术毕时(T4)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和术中麻醉效果。结果:C组患者术后心率低于术前(P0.05),但无需处理;在T2时点,B组SpO2明显低于A、C组(P0.01),在整个手术中B组SpO2均明显低于A、C组(P0.01);A组丙泊酚用量最大(P0.01),C组苏醒时间最短(P0.01),A组麻醉效果均较B组和C组差(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0.05 mg/kg)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及单独应用丙泊酚均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健香  姚爱军  刘彬  王春兰 《吉林医学》2014,(13):2841-2842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地佐辛组(B组),每组60例,术前分别臀部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同时,A组缓慢静脉滴注芬太尼0.05~0.1 mg;B组缓慢静脉滴注地佐辛5~10 mg,麻醉起效后开始手术。术中监测患者心电图(ECG)、无创动脉血压(NI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镇痛评分(VAS)、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结果:和A组患者比较,B组术中麻醉效果欠佳、手术时间延长、术后镇痛评分(VAS)升高,但是苏醒时间缩短、不良反应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苏醒迅速完全、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6.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宫腔镜电切术患者中抽取88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各44例.观察组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单纯应用丙泊酚予以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清醒后疼痛情况、丙泊酚用量、术后睁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诱导时的SpO2、MAP、HR均高于对照组(P<0.05),扩宫时HR快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后30min的VAS疼痛评分是(1.4±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1.0)分(P<0.05);观察组丙泊酚使用剂量小于对照组,且术后睁眼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9.1%,远低于对照组的20.5%(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轻其麻醉清醒后疼痛,且可减少丙泊酚用药剂量,促使患者快速清醒,保证其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利红  成庆昱  段冶 《当代医学》2021,27(11):10-13
目的比较纳布啡和地佐辛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纳布啡组(A组)、地佐辛组(B组)与丙泊酚组(C组),每组80例。A组麻醉方案为0.15 mg/kg纳布啡+2 mg/kg丙泊酚;B组麻醉方案为0.1 mg/kg地佐辛+2 mg/kg丙泊酚;C组麻醉方案为2 mg/kg丙泊酚。比较3组患者入室时(T0)、丙泊酚推注完毕即刻(T1)、扩张宫口时(T2)、手术结束时(T3)、麻醉苏醒时(T4)的SBP、DBP、HR、SpO2等指标,并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自手术结束至完全清醒并能正确应答)、苏醒后5 min 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相比,3组患者在T1、T2、T3、T4时SBP、DBP、HR、SpO2值均明显下降(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体动反应较少、丙泊酚总用量较少、苏醒时间缩短、苏醒后5 min的VAS评分较低(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C组患者不良发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5 mg/kg纳布啡+2 mg/kg丙泊酚的药物配比用于宫腔镜手术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佐辛不同给药时间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n=30):A组麻醉前诱导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麻醉结束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 L;B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麻醉结束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C组麻醉诱导及结束时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 L。观察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气管拔管时)及T4(手术结束后10 min)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后t0(拔管时)、t1(拔管后15 min)、t2(拔管后30 mim)视觉模拟评分(VAS);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记录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3、T4时点MAP、HR均较A、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3的MAP、HR较A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各时点VAS、SAS评分低于C组,A组t0及t1时VAS、SA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 mg/kg地佐辛诱导期给药用于七氟醚复合麻醉患者,可安全有效地降低术后烦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患者3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七氟烷组(A组)和舒芬太尼+七氟烷组(B组),每组15例。手术操作前10minA组一次性匀速泵注地佐辛1.5μg/kg,B组一次性匀速泵注舒芬太尼0.15μg/kg,两组注药时间均持续5min,均以诱导浓度为5%七氟烷和5IVmin氧流量快速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用2%七氟烷和3L/min氧流量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开始前(To)、吸入麻醉后2min(T1)、扩宫颈时(T2)、术毕清醒时(T3)、清醒后5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情况;观察术后清醒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0、T1、T3两组MAP、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时MAP、HR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体动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后宫缩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或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效果相似,但地佐辛复合七氟烷吸入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通过静脉预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0例.即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组(A组,n=40),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n=40).A组在输注异丙酚前10min采用地佐辛0.15mg/kg静脉注射,B组在输注异丙 酚前3min采用芬太尼2ug/kg静脉注射.两组患者均采用1%异丙酚1.5mg/kg诱导,术中持续靶控输注(4mg/kg·h).测定两组麻醉前(T0)、诱导结束时(T1)、扩宫时(T2)、术毕苏醒时(T3)、清醒后5分钟时(T4)的SBp、DBp、HR、RR、SpO2值,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量和术中体动、有无呼吸抑制、有无宫 缩痛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术中体动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抑制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 义(P<0.05),术后宫缩痛A组低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0、T2、T3、T4、SBp、DBp、HR、RR、SpO2值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1时间A 组SpO2高于B组(P<0.05).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复合异丙酚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宫腔镜电切术,其镇痛效果好,且呼吸抑制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预先镇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拟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D组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F组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P组为对照组。各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观察各组呼吸循环变化,记录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宫缩痛及不良反应。结果D组和F组术中血压、心率、丙泊酚总用量、丙泊酚注射痛和体动发生率较P组降低,F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地佐辛预先镇痛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或单纯丙泊酚麻醉,且无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单用丙泊酚麻醉,B组应用地佐辛+丙泊酚,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后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并发症、术后宫缩痛VAS评分和患者留院观察时间.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缩短,镇痛效果良好,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痛觉过敏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瑞芬太尼所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气管插管,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关腹前30min分别肌肉注射地佐辛0.1mg/kg(A组,n=20)、0.2mg/kg(B组,n=20)、0.3mg/kg(C组,n=20),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ug/kg(D组,n=20)。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要求镇痛距离拔管的时间、拔管后苏醒室内患者恶心呕吐及烦躁等不良反应。结果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D组最长,恶心呕吐发生率D组最高,苏醒后VAS评分A组最高,B组和C组次之(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组最低,Ramsay评分C组最高,A组最低(p〈0.05)。结论0.2mg/kg地佐辛于手术结束前30min肌肉注射可安全有效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甲状腺手术麻醉应用地佐辛诱导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40例,年龄30~64周岁,性别不限,体重45~75kg,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n=20)。D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地佐辛0.1mg/kg、丙泊酚1.5~2.0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F组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2.0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维持麻醉。于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手术开始即刻、手术结束即刻和拔管后10min时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以及术后10min、30min、1h、2h、4h、6h的疼痛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与F组比较,D组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全麻诱导应用地佐辛可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地佐辛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安全有效,术后镇痛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邝立挺  张涛  陈坚伟  徐康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558-1559,1562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麻醉镇痛作用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先予0.1mg/kg地佐辛静脉注射,B组先予生理盐水5ml静脉注射,然后两组均予异丙酚0.8mg/kg静脉注射,再以3~5mg/(kg.h)的速度静脉泵注异丙酚维持麻醉,结束时A、B两组均不再追加任何药物。检查过程中监测两组患者MAP、HR、SpO2,观察术中反应,记录操作时间、丙泊酚总用量,记录术毕清醒后1min(T0)、5min(T1)、10min(T2)、20min(T3)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检查前、中、后MAP、HR、SpO2比较,操作时间、清醒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体动反应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中呼吸抑制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毕清醒后1min(T0)、5min(T1)、10min(T2)、20min(T3)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麻醉镇痛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石凌  张抗抗 《中原医刊》2011,(21):12-14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用于麻醉诱导的安全、有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I~Ⅱ级,将其随机分为三组:I组为对照组(舒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1mg,/kg,舒芬太尼0.2μg/kg,罗库溴铵0.6mg/kg行全麻诱导;Ⅱ组应用咪达唑仑0.01mg/kg,地佐辛0.1mg/kg,罗库溴铵0.6mg/kg;m组应用咪达唑仑0.01mg/kg,地佐辛0.2mg/kg,罗库溴铷.6mg/kg;三组均行微量泵输注异丙酚,BIS值降至60以下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时及插管后1min、3min及5min6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变化,并记录各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应用异丙酚的总量。结果①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②与I组相比,Ⅱ组在插管时及插管后1min、3min及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高于I组,Ⅲ组在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③异,丙酚在诱导气管插管时的总用量,I组为(88±11)mg,Ⅱ组为(124±17)mg,Ⅲ组为(91±13)mg,Ⅱ组异丙酚用量显著大于I组和Ⅲ组,I组和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可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0.2mg/蝇能维持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有效的麻醉深度,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地佐辛用于小儿先心病快通道麻醉术后镇痛的效果及相应并发症。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行房缺、室缺修补的患儿,根据镇痛药物的不同,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生理盐水组(A) 组(n=20),地佐辛肌内注射组(B) 组(n=20)和地佐辛静脉注射组(C)组(n=20)。分别于关闭胸骨时(约手术结束前20min)给予生理盐水,地佐辛0.2mg/kg肌内注射,地佐辛0.1mg/kg静脉注射。观察记录3组患儿手术结束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转出ICU时间,并记录麻醉苏醒时(T1)、拔管时(T2)、转出ICU时(T3)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学VAS评分及镇静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C两组患儿,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痛镇静程度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苏醒时间较A、C组时间长,但ICU停留时间较之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相比,在转出ICU时,镇痛镇静指数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要求额外镇痛例数较多,A组、C组各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A组有3例发生寒战。结论 地佐辛应用于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术后镇痛效果安全、确切,且肌内注射时的镇痛效果更持久,不良反应最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单次使用地佐辛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各组均在术毕静脉注射地佐辛5mg(A组,n=80)、地佐辛10mg(B组,n=80),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μg/kg(C组,n=80)。观察各组拔管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1h、4h、6h、8h的VAS评分,并记录各组患者要求再次镇痛的间隔时间与总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8h内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术后要求再次镇痛的间隔时间与总次数B组次数最少,间隔时间最长(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毕静脉注射地佐辛5mg、10mg可有效缓解术后急性疼痛,10mg镇痛作用更强,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