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Ⅲ(apoCⅢ)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每组各6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压、体质指数、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apoCⅢ含量。按照ETDRS的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进行评分。结果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体质指数、血清FBG、TG、VLDL、HbA1c、apo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水平明显下降(P<0.01);所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舒张压,血清TC、LDL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FBG、HbA1c、TG、TC、LDL、VLDL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以及apo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apoCⅢ与TG、VLDL、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及ETDR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HDL水平呈负相关(P<0.05)。apoCⅢ(β=0.17,P<0.05)决定MAU;apoCⅢ(β=0.18,P<0.05)决定ETDRS评分。结论 apoCⅢ含量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特征,同时可能是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PEDF、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舒伐他汀治疗)30例和空白对照组(仅常规降血糖治疗)30例,疗程为3个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EDF、IL-6、TC、TG、LDL、HDL、FPG、2h PG、Hb A1c水平以及DR分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IL-6、TC、TG、LDL、FPG、2h PG、Hb A1c水平及DR分期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血清PEDF、HD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中FPG、2h PG、Hb 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其余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的差值(ΔPEDF、ΔIL-6、ΔDR分期、ΔTC、ΔTG、ΔLDL、ΔHDL)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DR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PEDF水平,从而延缓了DR患者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且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治疗组(4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 ,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和HDL‐C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 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治疗8周后降低更为明显(P均<0.05),8周末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HDL‐C均升高,8周后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HDL‐C升高幅度为21.7%,治疗组23.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LDL‐C、TG、HDL‐C、3项血脂指标均达标和非HDL‐C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伴T G升高和/或HDL‐C降低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有助于血脂的全面达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韩丽英  苗红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8):1008-10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PA I-1水平的影响。方法:152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组(A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B组)、非诺贝特治疗组(C组),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 I-1)的变化,并观察其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TC、TG、LDL及PA I-1均有降低,HDL升高,尤以A组效果明显,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瑞舒伐他汀及非诺贝特联用能发挥更强的调脂疗效及抗血栓效果,且未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疗效。方法:纳入102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硝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硝苯地平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记录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HDL、LDL、TG、TC水平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20%)高于对照组(71.98%)。均为P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较单用硝苯地平好,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患者。按照不同用药剂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每日10mg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每日5mg瑞舒伐他汀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G、TC、LDL以及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和LD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HDL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增高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TG、TC、LDL以及HDL水平,提高治疗效果,较小剂量用药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和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作用.方法:T2DM患者44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23例,20mg/d)和瑞舒伐他汀组(21例,10 mg/d),两组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送检,比较两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两组的变化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LDL-C、TC和TG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P<0.01);两组hs-CRP和TG的降低幅度,以及HDL-C升高幅度无统计学意义,但瑞舒伐他汀组LDL-C和TC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结论:T2DM患者用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和TC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在降低hs-CRP和其它血脂指标方面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8.
张晓玲 《吉林医学》2014,(20):4433-443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CRP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做为观察组,选择110例无颈动脉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hs-CRP水平及颈动脉中层厚度(IMT),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20 mg/d,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IMT及血脂、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IMT、血清hs-CRP、TG、LDL及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G、LDL、TC水平及IMT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CRP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可显著降低CRP及血脂水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9.
池蕊 《当代医学》2013,(12):14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方法将2008年2月~2011年8月7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并均加以基础药物治疗;分别测量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TC、LDL、TG、HDL及hs-CR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过1年治疗,两组患者的TC、LDL、TG及hs-CRP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HDL均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具有明显的调脂、抗炎作用,但瑞舒伐他汀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曾健英 《广西医学》2014,(10):1449-1451
目的观察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给予降糖、降血压、抗凝、对症等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均2次/d,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LDL、ApoB、hs-CRP水平降低,HDL与ApoA-Ⅰ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HDL与ApoA-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RP含量与TG、TC、LDL、ApoB水平呈正相关(P〈0.05),HDL、ApoA-Ⅰ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1.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MAU)定量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MAU及其他生化指标,将各组间CRP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MAU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结论CRP与DN的发生相关,且随着DN进展而逐渐增高,可预测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脂康调脂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影响.方法将144例DN伴有血脂异常、经过检验确定有MAU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脂康治疗组及立普妥对照组,血脂康治疗组给予血脂康胶囊0.6g早晚各一次口服,立普妥组给予10mg每日一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检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比较血脂康组优于立普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郑欣  陆美琪  蔡可英 《河北医学》2004,10(12):1064-106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和不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其TG、LDL水平较无肾病者明显增高.合并高血压组较不合并高血压组,其TG、LDL水平明显增高.TC、HDL水平在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程度明显高于无肾病者,并且在合并高血压的肾病患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8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e)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对80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40例与Pue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DM)治疗,治疗组在DM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治疗,每天1次静脉点滴,15天为1个疗程,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尿白蛋白、24小时尿总蛋白、肾功(BUN、C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常规对照组相比,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血糖、尿白蛋白、24小时尿总蛋白、糖化血红蛋白、LDL均明显下降,而HDL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善,血液粘度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型DN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微量清蛋白(MAU)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7例为单纯糖尿病患者,48例为早期DN患者。将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贝前列素钠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再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ys-C、尿MAU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早期DN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贝前列素钠治疗组患者血清Cys-C、尿MAU及UAER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DN患者即存在血清Cys-C水平升高;贝前列素钠治疗能显著降低早期DN患者血清Cys-C及尿MAU水平,对早期DN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建英 《广西医学》2009,31(7):936-93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常规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血脂(TC、TG、LDL、HDL);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组IGF-1和H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INS、TC、TG、LDL和I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与FBG、IR、TC、TG、LDL呈负相关(P〈0.001),IR与FBG、FINS、TC、TG、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提高血清IGF-1水平并结合调脂治疗可以为糖尿病抵抗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分为大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白蛋白尿三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S)、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H)、低密度胆固醇(LDL)、脲素(BUN)、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 lc)以及血压(SP/DP)、体重指数(BM 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MAU的发生率为19.0%。MAU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AU与糖尿病发病时间、SP、DP、TG、TCH、KDL、Cr呈正相关,而与年龄、BM I、FBS、HbAbc、BUN等无明显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MAU的发生率为19.0%,糖尿病发病时间、SP、DP、TG、TCH、Cr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AU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永红  戴武  王长江  刘克梅  韩晓芳  叶军  刘玲  翟斐  章容 《安徽医学》2011,32(11):1855-1857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238例,全部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无血管病变组及下肢血管病变组两组间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等相关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并发症患者的主要生化指标.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12例,根据是否有并发症将其分为T2DM无并发症组(61例)与T2DM合并并发症组(5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胰岛素、空腹血糖(FBG)、D-二聚体(D-D)及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T2DM无并发症组及T2DM合并并发症组患者FBG、D-D、TC、TG及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与H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了HDL,胰岛素、FBG、D-D、LDL、TC和TG水平在T2DM合并并发症组与T2DM无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代谢指标,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代谢紊乱特点HbA1c。方法:收集131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肾功能检查分为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组(T2DM组)54例与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组(DKD组)77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再将DKD组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别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及血肌酐等指标。结果:DKD组患者血清TC、LDL-C、肌酐及尿酸水平均高于T2DM组(P < 0.05~P < 0.01),而HDL-C水平低于T2DM组(P<0.05)。与正常尿酸组比较,高尿酸组的TC、LDL-C及肌酐水平均升高(P < 0.05~P < 0.01),而HDL-C水平明显较低(P<0.01),但2组患者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血糖、血脂及尿酸的代谢紊乱有关,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与尿酸的水平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