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32(12~49)岁,左侧7例,右侧5例.血压高4例,腰腹部胀痛5例,无任何症状3例.行彩超、CT及MRI检查提示为肾上腺占位,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9例.12例均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5例. 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2例术中血压波动,矫正后恢复正常.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术中出血量60ml.术后无明显外科并发症,平均7d顺利出院.切除肿物最大约6×6.5×6.5cm,最小约2.5×2.5×2.0cm,病理诊断均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随访0.5~6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彩超和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其中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例行开放或腹腔镜手术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实验室相关检查、B超、CT、MRI及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结果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确诊,恢复良好,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肿瘤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较全面的了解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确诊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临床表现,并通过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7例均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随访4个月至9年,平均4年,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大多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术前诊断及与其他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较难.一经发现,应尽量行手术切除,腹腔镜手术为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340-342
目的:提高成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6年6月8例成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病理进行讨论。结果:8例患者均通过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其中5例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经腹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提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半年以上,8位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成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大多仅通过超声、CT和MRI诊断为肾上腺占位,无法排除其他疾病,目前确诊仍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总结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体会.方法 对收治的1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相关内分泌实验室检查、B超、CT或MR检查,10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行开放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有腰腹部疼痛临床症状,术后症状恢复正常.12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提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出院随访3~36个月,12例患者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肾上腺偶发肿瘤,多数病例无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仅能作为定位诊断,定性诊断须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切除是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有效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成人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依莲  王春红  孙松梅 《吉林医学》2010,31(13):1769-1771
目的:探讨成人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CT特点,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74例成人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肾上腺良性肿瘤39例,其中肾上腺腺瘤18例,良性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囊肿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3例,肾上腺髓脂瘤6例,肾上腺神经鞘瘤2例;恶性肿瘤35例,其中肾上腺皮质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3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结论:CT平扫及增强能较好地显示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内部结构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变的血供情况和病理特征,有助于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彭家武  葛庆生  陈德钢 《安徽医学》2007,28(6):F0003-F0003
肾上腺神经鞘瘤临床上极罕见,且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很难与其它肾上腺肿瘤特别是静止期嗜铬细胞瘤相鉴别,我科收治1例,术前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准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神经鞘瘤,现回顾本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特点,及治疗和愈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髓质增生症(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肾上腺髓质增生症(AMH)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89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AMH患者资料,分析AMH病因学,术前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15例中有13例经MR检查均有异常影像,其中5例诊断为AMH,5例诊断为肾上腺瘤,3例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131I-MIBG核素扫描4例,均有患侧肾上腺核素浓聚显像,其中3例诊断为AMH,1例嗜铬细胞瘤。14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1例行一侧肾上腺全切,对侧肾上腺大部切除术。10例经开放切除术,5例采用腹腔镜切除术。13例术后痊愈,2例双侧AMH(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症状改善,仍须药物控制。【结论】AMH应与嗜铬细胞瘤鉴别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做出初步初诊,MR结合131I-MIBG检查有助于AMH的进一步诊断,而最可靠的诊断是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术前按嗜铬细胞瘤准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胚胎期嗜铬细胞的分布与身体的交感神经节有关,绝大部分发生在肾上腺髓质,90%以上为良性肿瘤.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引起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12例经后腹腔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的护理方法,主要是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完善的监测,及时准确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术后合理的护理.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手术复杂、风险大,充分的术前准备与熟练科学的术中配合,预见性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瘤病2A型(MEN-2A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3例MEN-2A型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均为嗜铬细胞瘤伴甲状腺髓样癌,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中8例甲状腺髓样癌发病早于嗜铬细胞瘤,5例同时伴发嗜铬细胞瘤。均行嗜铬细胞瘤切除,其中9例行双侧肾上腺肿物切除,4例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10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颈部淋巴结清扫,3例行甲状腺单侧叶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肾上腺均为嗜铬细胞瘤,其中恶性倾向3例;甲状腺均为甲状腺髓样癌。13例术后均随访至2012年6月,存活10例,死亡3例,死因均为甲状腺髓样癌远处转移。结论此病罕见,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惟一方法,当嗜铬细胞瘤与甲状腺髓样癌同时存在时,首先应切除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方法】本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53.3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术前均用苯苄胺等药物准备2~4周。经腹腔入路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1例,经腹膜后入路14例。在手术刚开始、建立气腹后、分离肿瘤时、切除肿瘤后分别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1例早期经腹腔入路手术的病例在术中发现肿瘤粘连紧密改为开放性手术,其余24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中脉搏血压没有剧烈波动。术后血压稳定,疼痛较轻,术后5~7d出院。经腹腔入路组与经腹膜后入路组在手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气胸、腹腔内脏器损伤、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两种不同的入路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都是安全可行,具有操作精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drenal ganglioneuroma is a rare adrenal pathogenic disease with difficul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rom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Currently, very limited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to allow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se two conditions from each other.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profil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s of both conditions. Method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36 patients with adrenal pheocheomocytoma and 18 patients with adrenal ganglioneuroma were analyzed. Data from CT scans and surgical treatments from 1999 to 2007 were collected. Endocrine hormone tests and ^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 (MIBG) were performed. Neither ^131I-MIBG nor endocrine hormone tests were available in 9 cases of asymptomatic adrenal ganglioneuroma with tumor size less than 4 cm and there were negative findings from contrast enhanced CT scans. The level of urine catecholamine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by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in the adrenal ganglioneuroma group was 41.2 years (16-67 year) and in the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patients 38 years (17-74 year). Contrast enhanced CT showed that the foci were intensified in 5 cases (27.8%) of adrenal ganglioneuroma and there were obvious contrast indications in 30 (83.3%) of the pheochromocytoma. Catecholamine levels in a 24-hour urine sample were normal in 4 patients with adrenal ganglioneuroma and increased in 36 (100%) cases with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131I-MIBG nuclear scan showed negative results in 4 patients (100%) with adrenal ganglioneuroma and positive results in 25 (96.2%) with adrenal pheochromocytom. Laparoscopy for adrenal tumors was performed through a transperitoneal or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43±6) months, and all cases survived well. Conclusions CT, urinary catecholamine and ^131I-MIBG are standard and efficient tool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drenal ganglioneuroma from pheochromocytoma. Laparoscopic surgery can be performed through a transperitoneal or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depending on the finding of CT scans. Open surgery is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blood loss of more than 800 ml and violent fluctuation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肾上腺偶发瘤(A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健康体检或肾上腺疾病以外原因就诊发现的86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86例AI患者中84例(97.7%)接受手术治疗,后腹腔镜手术55例(64.0%),其中4例中转开放手术,有内分泌功能肿瘤37例(43.0%),术后病检确诊皮质腺瘤40例,嗜铬细胞瘤24例,髓性脂肪瘤8例,囊肿5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2例,转移性肿瘤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81例良性肿瘤随访1-6年未见复发,3例转移性肿瘤均在2年内死于原发肿瘤,2例皮质腺癌中1例术后11个月死于广泛转移,1例随访2年3个月仍存活。结论 影像学检查结合内分泌检测有助于AI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明确诊断的〈3cm的肾上腺囊肿、血肿及髓性脂肪瘤可随访观察除外,其余AI均应积极手术,腹腔镜手术是AI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途径切除10例,经后腹腔途径切除2例。从手术的适应证、手术途径、手术方法及术后恢复等多方面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12例成功11例,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90~30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20~200mL,平均出血量50mL。引流管1~30d拔除。术后住院6~30d,平均10d。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1例,Trocar穿刺孔皮下组织脂肪液化和感染各1例。成功11例病理结果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例,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其中原醛症和皮质醇症各2例),原醛腺瘤样增生1例,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2例。中转开放1例为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结论 如能熟练操作腹腔镜,并选择合理的适应证,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肾上腺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均得到明确诊断,32例经手术治疗并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9例.恶性3例。术后高血压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满意。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措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及阻断瘤体血供前后的血压控制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三个重要环节。经腹腔镜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227例PHA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经腹5例,腹膜后222例;男92例,女135例;年龄22~69岁,中位年龄42岁;病程2个月~15年,中位时间4.6年。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高血压和低血钾病史,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伴血浆肾素活性降低。其中醛固酮腺瘤205例,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22例;醛固酮腺瘤中80例行肾上腺全切、125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采用患侧肾上腺全切手术。结果22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156min,中位数39min。术中出血量5—220ml,中位数20ml。术后住院时间5~9d,平均(6.9±1.2)d,均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年,所有患者血钾恢复正常,180例(80%)血压恢复正常,术后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及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腹腔镜行腹膜后肾上腺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治疗PHA安全性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髓质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髓质增生症(AMH)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1998年5月-2002年5月我院收治的8例AM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CT检查肾上腺均发现异常,术前诊断AMH4例,嗜铬细胞瘤4例。8例均行单侧肾上腺全切了作。7例痊愈,1例因对侧有增生,术后1月复发。结论 AMH的诊断需与嗜铬细胞瘤鉴别,尤其是定位检查发现有结节时,确诊靠术中探查和病理检查;经腹手术是AMH治疗的主要方法,术中应注意探查双侧肾上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研究其影像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11例发生在右侧肾上腺,1例发生在左侧肾上腺。10例行B超检查,均表现为肾上腺低回声肿块,其中4例肿块内部见强回声,伴后方衰减,病理显示为钙化;10例CT检查示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分叶状,轮廓光整,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CT值28~46 Hu,6例伴散在细点状钙化,增强后肿瘤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2例磁共振成像检查示肿瘤呈类圆形,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在术前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