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郑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765-4766
目的总结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和预后。结果 5例患者均以胸痛起病,4例入院时血压升高,1例为低血压;4例表现为心电图多导联ST段压低,1例表现为ST段抬高;4例心肌酶正常,1例心肌酶升高。2例患者给予抗血小板等治疗,3例给予卧床、降压等对症治疗。5例患者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4例患者死亡,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起病急、病死率高,心电图可出现心肌缺血改变,就诊时易发生漏诊和误诊,故尽早明确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痛时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例持续胸痛超过半小时的患者,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每隔4h做1次,24h后每天做1次,同时测心肌酶谱。结果胸痛时心电图V1 ̄3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早期表现。结论对持续胸痛患者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尤其对V1 ̄3导联ST段压低者,以利早期诊断,早期行血管开通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1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有低热、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者7例;胸闷、气促7例,胸痛6 例,心慌4例,恶心、呕吐3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1例;其中有5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 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分析心电图,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王琼涛  金秀  杨海珍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85-1086,1158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心肌炎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对37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中,有低热、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8例,胸闷、气促8例,胸痛5例,心慌10例,恶心、呕吐8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8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前壁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2例。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动态分析患者心电图演变,及时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认真鉴别,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医学》2018,(2):131-132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6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心电图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判断心电图诊断的作用。结果入院时患者心电图均未表现出ST段抬高;心绞痛发作时42例患者心电图表现出无病理性Q波,T波倒置,18例患者心电图未出现Q波,ST段压低,10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无病理性Q波,ST段无变化,T波倒置。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表现为ST段压低,且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不明显,应当联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避免误诊,保证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对15例因ST段抬高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变异性心绞痛4例,肺栓塞4例,早期复极3例,室壁瘤2例,急性心肌炎1例,心肌病1例。结论临床上有多种原因可引起心电图ST段抬高改变,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免盲目的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造成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于秀芹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177-1178
目的:探讨胸痛时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后壁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2例持续性胸痛超过30 min患者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每隔4 h做1次,24 h后每天做1次,当V1~V3导联ST段压低时加做V7~V9导联,同时测心肌酶.结果:胸痛时心电图V1~V3 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早期表现.结论:对这类患者应常规加做V7~V9导联,以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黄美琴 《当代医学》2013,(36):37-38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79例不典型AMI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不排除后壁及右室心肌梗死者,加做V7~V9导联和V3R~V5R导联,并3~4h复查1次心电图,至少3次以上,对所有79例患者均做心肌酶检查至少2次。结果79例患者中44例表现为典型AMI的心电图表现,35例心电图改变不典型,5例仅表现为高尖的T波;10例呈等位性Q波,其中6例患者胸导联小q波的宽度和深度均大于下一导联;5例表现为QRS波群起始部切迹、顿挫;R波在V 1~V 4导联递增不良,RV3〈RV2;5例表现为缺血性J波。79例患者心肌酶变化符合AMI的心肌酶谱的演变过程及规律。结论对于不典型AMI的诊断,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以及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动态观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综合分析,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肌钙蛋白以及心肌酶学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电图、肌钙蛋白以及心肌酶学的变化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22例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有21例患者符合溶栓条件并予以尿激酶治疗,1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3例患者给予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以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心肌梗死症状不容易被检查出来,容易被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所掩盖,导致出现了误诊、漏诊的情况。通过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电图、肌钙蛋白以及心肌酶学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俊梅  温彬  蔺轶娴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60-762
目的分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以减少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率。方法本组23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心绞痛4例,呼吸系统疾病2例,急性胃肠炎3例,特殊部位疼痛5例,脑梗2例,心律失常5例,尿潴留1例,更年期综合征1例。本组23例病例分别经心电图、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为不典型心肌梗死。结果 23例误诊病例中,22例经确诊后,给予对症治疗痊愈;1例因室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各种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状况,应首先给予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以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痛伴ST段抬高的疑似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48例胸痛伴ST段抬高的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变化。结果:胸痛伴ST段抬高的疑似心肌梗死患者多见于急性心包炎及病毒性心肌炎、冠状动脉缺血性改变、主动脉夹层等共有10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多种疾病可引起胸痛同时伴有ST段抬高,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疗中须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门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发现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方法:收集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冠脉造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例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胸痛、胸闷、头晕、恶心41例,到心内科就医;头痛、头晕3例,到神经内科就医;腹部不适、恶心、呕吐3例,到消化内科就医;胸闷、憋气、头痛4例,到中医科就医。从胸痛至就诊时间3d~7d。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1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非Q波心肌梗死8例。冠脉造影结果示左前降支(LAD)11例,左回旋支(LCX+LAD)14例,右冠状动脉(RCA+LAD+LCX)16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除胸痛、胸闷外,可表现为头痛、腹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出不典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早期复极综合征与ST段抬高性疾病的鉴别诊断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刚  彭健  孟素荣  王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2,22(11):1033-1033,1036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与ST段抬高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ERS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并随访。结果5例患者均有胸闷胸痛病史,并伴有胸前导联ST段抬高。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ST段抬高性疾病,密切观察心电图,并结合超声心动图,肌钙蛋白I,病史等资料可予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指导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3年6月203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的结果。结果:97.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值<0.5 ng/ml,仅有3.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值≥0.5 ng/ml。结论:D-二聚体值在97%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0.5 ng/ml水平,有利于在胸痛患者诊断中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值较高的疾病如肺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4月我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喘憋加重,其中3例出现阵发性胸闷、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症状,出现急性心衰2例,7例患者中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并有动态演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结论若CK-MB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倍,肌钙蛋白阳性,且心肌酶谱动态演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规律,结合胸痛、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及典型心电图动态演变,就可诊断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浆D- 二聚体(D-D)水平在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和非ST 段抬高型心 肌梗死(NSTEMI)患者中的差别,探讨D-D 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2018 年9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7 例急性NSTEMI 患者(NSTEMI 组)和104 例急 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夹层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D 水平,通过ROC 曲线分析血浆 D-D 水平对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鉴别意义。结果 主动脉夹层组血浆D-D 水平高于NSTEMI 组 (P <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D 水平对2 种疾病的鉴别有意义(P <0.05)。结论 急诊检测血 浆D-D 对区分2 种疾病有临床意义。对急性胸痛伴D-D 水平升高的患者,当其他常规入院检查难以与急性 NSTEMI 鉴别时,可高度怀疑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7.
秦历杰 《中原医刊》2007,34(3):9-10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03例急诊就诊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并进行危险分级。结果急性胸痛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高龄、糖尿病、高血压病、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脂等。结论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症状之一,危险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门诊初诊和非门诊初诊入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延误情况及临床特征,以提高门诊接诊急性肺栓塞的认知。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肺栓塞发病及就诊情况,将110例患者分为门诊初诊组(n=40)和非门诊初诊组(n=70)。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诊断情况、临床表现、易患因素、心脏损害、预后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发病至确诊时间、初诊误诊的患者比例、初诊误诊为肺炎、初诊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血清D-二聚体水平、初诊误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缺氧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表现为胸痛、发热、咯血、晕厥、休克、单侧肢体疼痛或肿胀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近期手术史、近期制动、合并肿瘤、合并脑卒中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深静脉栓塞、下肢骨折/创伤、感染、慢性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超声提示右心功能障碍、血清肌钙蛋白T/B型尿钠肽增高、心电图表现为心房颤动、胸导联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IQ3T3的患者比例及3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在门诊就诊的急性肺栓塞的症状不典型,常缺少明显的易患因素,出现诊断延迟或误诊的患者比例高于非门诊初诊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