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我省于1975年编写出版了《山东省中草药炮制规范》。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原规范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在对原规范一书进行补充、修订的基础上,我省编辑出版了1990年版《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本版规范全书内容分为前言、凡例、目录、炮制通则、单味药炮制、附录和索引,收载常用中药  相似文献   

2.
开展中药炮制辅料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中成药和中药配方颗粒的处方药,常用的500多种中药大部分附有炮制品.中药的炮制往往需要采用各种辅料,而辅料的用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炮制品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2001年2月25日通过的<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要对中药饮片逐步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同时,"十五"重大专项招标指南也提出50种中药饮片炮制研究课题;2005年版<中国药典>准备将中药饮片专门列为一个章节.以上均说明中药饮片质量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进一步要求对中药炮制辅料进行研究和规范,制定出中药炮制辅料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烫"法是否有必要改为"炒"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证"炒"与"烫"的概念及《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烫"法改为"炒"法的转变。结果:1963版《中国药典》"通则"首载"烫","烫"与"炒"并列,并沿用至2005版《中国药典》;2010版《中国药典》"通则"将"烫"移至"炒"项下,即取消了"烫"。"沙烫"与"砂炒"的操作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一事二名而已。结论:建议规范中医药相关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4.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切成块,干燥.主产于广东、广西、河南、安徽、贵州等地.表面呈棕褐色,质坚实而多粉[1].中医临床生用截疟解毒、润肠通便,制用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其历代炮制方法分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约20余种炮制方法.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仅收载了净制、切制和黑豆制法.近几年来,对何首乌炮制研究报道较多,使其炮制理论和工艺改进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整理研究何首乌古今炮制方法沿革和近代炮制研究资料,可为全面深入进行何首乌炮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笔者根据医院中药房炮制何首乌工作的经验发表个人观点,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芪中氨基酸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高  杨建国 《中药材》1992,15(9):31-32
黄芪中氨基酸成分分析已有文献报道,但对黄芪炮制前后氨基酸的变化至今尚未有报道。为此本文对7种黄芪炮制品中所含氨基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一、材料及仪器药材黄芪由金华医药站提供,经本所王健生鉴定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x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炮制品:生黄芪、蜜黄芪、炒黄芪、米黄芪、盐黄芪、麸黄芪6种炮制品均按《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黄芪炮制项下规定炮制。酒黄芪按《历代中药炮制法词典》(现代部分)黄芪炮制项下规定炮制。  相似文献   

6.
蔓荆子宜生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蔓荆子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1],且清炒一直沿用至今。但炒炙的程度有异,如《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蔓荆子(1953年版未载)项下的炮制方法:“取净蔓荆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取出,放凉即得[2]”;《中国药典》1977、1985、1990、1995年版(一部)(后者下简称《药典》)均收载为“微炒”,后3版均增加了“用时捣碎”的要求。近年来,对蔓荆子炮制方法的报道虽不多,但各有其说:有人主张生用(但只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3],有人则主张炒用[4、5]。为此,笔者进行了生品、微炒品、中等炒炙品的水、醇浸出物及其紫外光谱和薄层色谱、挥发油的分析。现…  相似文献   

7.
岭南中药炮制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岭南地区位于我国最南端,受其独特地域条件、气候环境、人文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岭南独特炮制方法和特色中药饮片品种。通过文献检索,笔者从岭南气候、岭南人体质特征、岭南医学用药特色等方面,阐述岭南中药特色炮制的形成;比较相关炮制品种在广东历版炮制规范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所载炮制工艺的异同,挖掘整理出岭南特色饮片,包括采用清蒸、酒蒸、盐蒸、醋蒸及其他制法制备的特色品种。岭南地区中药炮制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对其进行整理有利于岭南特色炮制的传承、发展、创新,同时还可以为中医临床服务和中医临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炮制用辅料标准现状研究及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炮制规范中炮制用辅料相关内容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整理出了药典、全国炮制规范、地方炮制规范这三级标准中对炮制用辅料的通用性要求、个性化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的收载情况,根据炮制用辅料存在的"药辅同源"、"食辅同源"的特点,对标准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炮制用辅料全国性标准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对炮制用辅料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针对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总体性要求、标准水平低、标准引用混乱、标准研究工作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建议,为下一步炮制用辅料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川乌炮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川乌的炮制工艺参数.方法:以川乌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川乌炮制时的浸泡条件、干燥条件及蒸制条件.结果:制川乌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40℃水浸泡24 h,111℃加压蒸制1 h,60℃烘干,所得样品中双酯型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均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简便、易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附子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了理清历代中药附子炮制加工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回溯核查西汉至清朝时间本草原著59部,并查阅建国后各版《中国药典》8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地方炮制规范14部,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附子炮制有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和文献循证。附子传统的炮制方法较多、历史悠久,始见于汉代,其方法多为炮、煨、炒、烧等;唐代以后,增加了黑豆制、蜜制、姜制、醋制、甘草制、童便制及多种辅料浸制、煮制、蒸制的炮制方法,其主要目的均在于解毒。古人认为附子不宜用黄连、童便炮制,现早已废除。自明代起,附子用胆巴腌制防腐,再采用水火共制的加工方法来实现减毒增效,经历了"火制-单一辅料炮制-多种辅料水火共制"的变迁。通过系统概况中药附子炮制历史沿革,可为附子炮制、商品规格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1.
炮制通则是为了规范饮片炮制工艺,对饮片炮制过程中一些共性技术所做的规定,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重要内容,对增强饮片生产实际中的可操作性、规范饮片生产、提高饮片质量、保证用药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各地饮片通用炮制技术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当前国家已启动的编制《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项目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剧毒药巴豆首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巴豆生用只供外用;内服应用巴豆霜,有缓和泻下作用。笔者考证历代临床应用巴豆的炮制方法衍变过程及炮制意图(中医炮制理论),认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以前版也相同)的巴豆霜炮制方法有不妥之处,有必要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3.
饮片的切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环节,其切制厚度与汤剂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通过查阅历代医方本草文献和全国各地方炮制规范通则,在厘清中药饮片切制的概念、沿革基础上,探讨《中国药典》炮制通则饮片切制规格发展历程,剖析中药饮片切制现况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促进中药饮片切制健康发展的思考与建议。2000年以来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修订发布的地方炮制规范通则中饮片厚度均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规格厚度一致。极少数保留传统切极薄片品种的厚度均小于0.5 mm,目前尚未发现市场上存在0.5~1 mm厚度规格的饮片品种,与《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规定一致。该文可为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的合理性提供历史和现代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学典籍和相关文献,对补骨脂的历史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对历版《中国药典》和全国各地炮制规范中记载的补骨脂炮制方法进行梳理,全面总结了补骨脂的炮制历史,理清了补骨脂炮制发展脉络。考证发现,从古至今补骨脂的炮制方法较多,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炒制、焙制、酒制、盐制、蜜制、醋制、酒麸制、药汁制、童便制、乳制等多种方法。自1963年版药典开始,共有9版收载了补骨脂的炮制品,全国有23个省市记载了补骨脂的炮制方法。研究理清了补骨脂的炮制历史沿革,可为现代补骨脂的炮制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中药炮制化学与化学炮制学"的观点,给出了定义、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新辅料的要求及定向炮制和定性炮制的方法.为今后的炮制研究和炮制原理的解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甘草是一味大宗药材,在中药中有"国老"之称。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甘草的历史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梳理了往年各版药典对于甘草炮制方法的记录和全国各地炮制规范对于甘草饮片加工工艺的规定,对甘草的炮制历史进行全方面总结,理清了甘草的炮制发展脉络。经考证,从古至今,甘草的炮制方法较多,不加辅料的炮制方法有炙、炒、炮、煨;加辅料的制法有酒制、醋制、盐制、油制、姜制、蜜制、水制、胆汁制等多种方法。在已出版的药典中共有9版记载了甘草的炮制品,全国共有24个省市均有记载甘草的炮制方法。目前,2015年版《中国药典》仅记载了甘草蜜炙的炮制工艺,蜜炙法沿用至今并广泛使用。现今炙甘草是否应统一为蜜炙甘草使用,应以历代方书本草所使用的炮制方法以及临床使用为依据。该文为后续甘草的其他炮制工艺研究和临床合理选择甘草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相应药材资源提供参考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弄清川芎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查阅南齐至清朝时期本草原著123部,并查阅建国后《中国药典》8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7部,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川芎炮制有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文献循证.川芎炮制历史悠久,历代的炮制方法有洗、去土、去苗芦;切、剉、研;熬、炒、煅、焙、蒸、酒炒、酒洗、酒炙、酒煮、醋煮、醋炒、米泔浸、米泔炒、童便浸、盐水炙等,共29种.其中酒炙法自宋代沿用至今.现代主要应用生品,酒炙亦有.分析了川芎现代炮制研究状况.川芎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8.
中药自然铜又名石髓铅,有破积聚、疗折伤、续筋骨、散瘀排脓、止痛定惊之功能。用于跌扑肿痛、筋骨折伤,是自古至今沿用的中医伤科之要药,为我国历版药典所收载。元·朱震亨曰;“世以自然铜为接骨药……而铜非煅不可服”。历代医书记载,自然铜也是绝大多数经炮制后入药。我国历版药典及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炮制规范中也都制定了自然铜的炮制方法,然而,自然铜的炮制工艺及炮制品质量还停留在煅至“暗红”,淬至“色变黑褐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用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材经炮制后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中医所用炮制方法很多,在各种炮制方法中酒制法是常用方法。各地沿用的中医常用中药中有约85种为酒炮制品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有24种。药酒分黄酒和白酒,但以黄酒炮制居多,原因不详。概因延续古时炮制法之故。虽然,酒制法应用广泛,但目前关于酒的兴起、演进、工艺及酒在历代中药炮制中的应用以及药用炮制敷料———酒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应用较为广泛的黄酒)未见系统的报道。1酒的起....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为《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 部中菟丝子所规定的“盐炙法”[1 ] 之炮制方法值得商榷 ,其“盐炙法”若改为“酒炙法”则更具临床实用意义。1 以古人之经验为商榷的基础菟丝子以酒炮制是古代医家长期临床运用的经验之结晶 ,早在公元 3世纪晋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菟丝子 ,酒渍服”。后来梁 .陶弘景对酒制菟丝子的意义作了概括性的论说 ,在其《本草经集注》中说 :“宜丸不宜煮 ,得酒者良”。此后 ,各时代的医家几乎都使用了酒炮制菟丝子的方法 ,只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完全相同罢了。唐 .孙思邈在其《千金方》中载 :“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