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手法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3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6.5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mmHg者34眼(89.47%),4眼术后眼压在24mmHg左右波动,经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眼压可控制正常,术后功能性滤过泡30眼(78.95%),矫正视力〉0.3者26眼(68.42%)。并发症: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房水闪光,20例有纤维素性渗出及角膜水肿,经抗炎等治疗后逐渐消退。结论小切口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22眼)。男12例(14眼),女8例(8眼)。年龄64~85岁,平均(76.80±3.1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所有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均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随访3~12个月。结果患眼术前眼压范围7.8~30.013]mHg,平均(18.91±5.48)mmHg,术后平均(11.81±2.90)mmHg,t值4.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性降低。术前BCVA≤0.1者7眼,占31.80%,术后BCVA≤0.5者12眼,占54.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18眼,术后22眼周边前房深度≥1CT,虹膜平坦,周边膨隆消失。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缩小。2眼出现前房渗出.虹膜部分后粘连,1眼发生后囊破裂,未发生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3例2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1例12眼,进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随访1mo,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30.68±7.60mmHg,术后17.83±5.9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29.27±5.55mmHg,术后18.12±1.8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间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者(6~21mmHg)者26眼(72%),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控制良好者8眼(22%),总体有效控制率94%,眼压不能控制者(22~30mmHg)2眼(6%); 术后视力提高者32眼(89%),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并发症少; 其在控制眼压方面对于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小切口内改良垂直小梁切除巩膜翻转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2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经角巩膜隧道小切口完成垂直小梁切除深层巩膜条翻转引流联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8月,视力大于0.3者21眼,占87.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小于20.55mmHg)(1mmHg=0.133kPa)18眼,占75%。结论 该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有用视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8例(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关闭小于1/2者单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关闭大于1/2者施行角巩膜分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38例术后3个月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平均眼压为14.2mmHg,全部病例视力较术前提高,视力≥0.5者20眼(52.6%).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具有安全、视力恢复较好较快、降眼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20例(2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池及并发症。结果随访平均6月,眼压均低于21mmHg,视力0.2以上者19眼(86.36%)功能滤过泡20眼(90.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视力恢复快,有效眼压控制较好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步交错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品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86眼)开、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分步交错的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等情况,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5.43±3.45)mmHg,术后最终平均眼压(14.37±3.31)mmHg;术前视力手动~0.6,其中≤0.1者58眼,术后最终矫正视力0.2~1.0者70眼,0.1~0.15者11眼,≤0.02者5眼。结论分步交错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提高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35例(46只眼)采用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达0.06者1只眼(2.17%),0.2~0.3者4只眼(8.69%),0.4~0.8者32只眼(69.57%),≥1.0者9只眼(19.57%)。随访观察期内所有术眼眼压均控制在10~19mmHg(1mmHg=0.133kPa)之间。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6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眼和对照组28眼。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月。结果术后2组早期视力差异无显著性。6月后因眼压较高引起视力下降者,观察组3眼,对照组8眼,2组差异显著(P〈0.0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20.55mmHg,1kPa=7.5mmHg)观察组32眼,对照组20眼。对照组有5眼眼压在30mmHg以上,需手术治疗。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组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前房角粘连≥3/4象限、眼压不易控制者,应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效果更加确切。[眼科新进展2005;25(5):444—445]  相似文献   

10.
朱晓宇  杭春玖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148-2149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70眼,术后随访3~12mo,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术后患者视力≤0.1者2眼,>0.1~0.3者6眼,0.4~0.8者60眼,≥1.0者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21mmHg)者69眼,1眼术后出现浅前房,经治疗改善。
  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成功率高,疗效佳,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35例(52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控制及术后滤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41眼(78.85%),比术前视力≥0.3者(3眼,5.77%)明显增多。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平均眼压(14.71±4.01)mmHg,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功能型滤过泡47眼(90.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後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25例(27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後随访2~26(平均13.2)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2.38±1.83)mmHg(1mmHg=0.133kPa),术後随访最终平均眼压(14.51±2.33)mmHg(P<0.001),术後随访最终视力范围0.04~0.9,其中≥0.5者22眼(81%)。术後早期有4眼使用降眼压药物,随访後期1眼长期使用降眼压药。术後并发症,角膜水肿5眼(18.5%),浅的房1眼(3.7%),后期并发症,後发性白内障9眼(33.3%)。结论 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视力恢复怏,眼压稳定,术後用药少,并发症减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继发青光眼患的疗效。方法:应用隧道式小切口三联手术对16例(18只眼)白内障合并继发青光眼患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27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奈30.31mmHg ,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10.24mmHg,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0.06-0.8,≥0.512只眼(67%),术后2例2眼因纤维素性渗出切口粘连致使滤过手术失败(11%),术后早期并发角膜水肿4眼(22%),结论:隧道式小切口三联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继发青光眼,具有恢复有用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且有降低手术费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37眼),术前控制眼压,经视力、眼压、前房角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后,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视力较术前提高,视力>0.5者20眼,占54.05%,22例术后眼压<18mmHg,另5例用1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8mmHg以下。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进行治疗,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4眼(11.11%)、前驱期5眼(13.89%)、急性发作期27眼(75.00%),术后随访6~12月,平均(8.15±4.23)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4~0.8者14眼(38.89%),≥1.0者19眼(52.78%)。术后随访眼压在10.48。16.48mmHg。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粱切除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68例(75只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术后随访3—9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3者51例(56只眼)(74.60%),眼压〈20mmHg者69例(72只眼)(96.oo%);2例(3只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4mmHg左右,用0.5%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60例(65只眼)(86.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联合手术,不但能良好地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并且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该手术不需要昂贵的超声乳化设备,简单易行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4年3月本院收治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4例(36只眼)。术前控制眼压,经视力检查、前房角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后,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32只眼视力较术前提高,视力〉0.5者占69.5%;33只眼术后眼压〈21mmHg(1mmHg=0.133kPa),另3只眼用一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全部治疗眼前房加深,房角粘连范围减轻。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copy,UBM)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特点.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19例(1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者常规行裂隙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晶体脱位范围、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19例19眼均被手术结果证实,晶体全脱位3眼,半脱位16眼。晶体脱位范围90度~360度,11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晶体切除、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植入悬吊人工晶体。术前眼压大于21mmHg者17眼,术后眼压大于21mmHg者1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5眼,0.1~0.3者11眼,0.3以上者3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1眼,0.1~0.3者6眼,0.3以上者12眼。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可能由于急性发作期眼压骤然升高或应用降眼压药物引起眼压波动过大所致;也可能是患者年龄较大,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致晶体位置异常、瞳孔阻滞而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术后随访6~27月,平均3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5.64±4.23mmHg,术后最终平均眼压13.68±3.7OmmHg,<0.0l;术后最终矫正视力0.2~1.0者27眼,0.1~0.15者3眼,0.02者1眼;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及弹力层皱褶5眼,脉络膜脱离l眼,前房及瞳孔区纤维渗出6眼;晚期并发症:瞳孔欠圆7眼,人工晶状体夹持2眼,后发障4眼。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有效控制眼压、恢复视力,并发症少等效果。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选择。方法38例(4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根据眼压是否易被控制及C值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27眼);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10例(10眼);分期手术(先行青光眼手术,再行白内障手术)3例(3眼)。术后随访1~12月。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单纯白内障组中,24眼眼压控制正常,3眼需在药物治疗下控制正常。10眼联合手术和3眼分次手术眼压均控制正常。角膜水肿5眼,其中单纯白内障组者3眼(11.11%),联合手术组者2眼(20.00%)。术后前房纤维素性渗出2眼均为联合手术组者。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应根据各项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才能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