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正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下降极易引起药物体内蓄积产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普遍,多重用药及潜在不恰当用药(potential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使用风险较高,潜在不恰当用药目录的制定可对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有效筛查,以此规范老年人合理用...  相似文献   

2.
杨廷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500-3501
中药注射剂间的配伍使用,目的是充分发挥各药药效,起到协同作用。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联合配伍后混合液热原与不溶性微粒递增、稳定性下降,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还可能产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查阅有关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使用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发现通过医护人员按药品说明书科学合理用药,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临床医师、护师、药师三位一体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分析其联合用药过程中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是解决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5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药物种类和用药方式,总结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特点。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中,以皮肤损害(36%)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8%)最为多见。而导致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占比为38%,心脑血管病药物排在第2位,占24%。多药合用26例(52%)。中药西药联用20例(40%),单纯西药4例(8%)。结论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种类较多,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指导患者合理药物,减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产生原因,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法对105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占39.0%,其次是中药引起的,占23.8%;所累及的器官以皮肤病变最为常见。结论提示临床医生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盟  王晓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99-3000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有多种合并症临床合理用药问题。方法:根据老年人临床特点,从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分析临床用药。结论:规范老年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用药不当的现状及不良反应,探讨老年患者用药风险的防范措施。方法对该中心收集到的128例长期服药出现药物反应老年患者的门诊病历,结合问卷调查形式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用药不当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10大类44种,其中以抗生素类药品列首位。不良反应分类中以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最高。老年患者用药不当的原因,除了他们本身患病种类多,用药品种多之外,不规律服药、自行购药用药、长期代配药、重复用药等诸多因素,都成为老年患者用药不当的诱因。结论应当关注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减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并且药物品种越来越多,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变得相当常见,其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7倍[1],而且老年人ADR的表现要比非老年人重.老年患者ADR的增多主要与老年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发生变化有关,因此,了解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正确掌握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坚持合理用药,是减少老年ADR发生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
赵艳芳  杨烈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49-4850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刊载的ADR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受损害的系统以消化系统为最多。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减小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2008年我院1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冬红  方琦  臧旭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802-180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5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57;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为ADR的高发人群;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而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引发ADR的概率最高(占71.71%).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梅 《中外医疗》2009,28(3):95-95
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能力降低,在用药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因此应明确老年人慎用的药物种类及用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牟丽杰 《中外医疗》2008,27(35):149-149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随着老年人的增多,老年性疾病也随之增多,老年人患病后常需服用多种药物,但因年老体衰,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由此而致的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也高,故老年人合理用药备受关注.为了让老年人更合理、更安全地使用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作者自己几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和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也不断发生改变,使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老年人临床用药无论在药物选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不良反应与青壮年不同。老年人常伴有几个慢性病同时存在,临床症状不典型,使用药护理有别于其它年龄阶段,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用药护理,提高临床用药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首先应了解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及机体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用药安全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3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ADR涉及的药品居首位的是抗感染药,病例数83例(27.67%)。注射给药共263例(87.67%),其中静脉滴注发生严重ADR最多,为238例(79.33%)。由中药制剂引起的严重ADR有49例,占总例数的16.33%,其中涉及中药注射制剂达22种之多。281例(93.67%)存在联合用药的情况,其中4种及4种以上药物联用的有188例(62.67%)。结论:加强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合理选择药物,简化用药品种,合理治疗剂量,提高对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用药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常见原因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断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避免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结论:预防及減少药物不良反应,保障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了解合并用药的老年人药学服务需求,制定全面的药学服务干预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其中以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便秘或者腹泻等构成比最高,分别为33.33%、29.63%和14.81%;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统计结果显示,药物配伍禁忌、未遵医嘱治疗、药物自身药理学作用、医嘱不清楚构成比均比较高,分别为29.63%、25.93%、14.81%、14.81%.结论:老年人合并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需要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药学服务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给老年人用药时,有必要了解其生理功能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才能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和确保用药安全。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此类药代动力学行为的改变,又直接影响组织尤其是靶器官中药物浓度和有效药物浓度维持的时间,从而影响药物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制订老年人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因人施药,使之能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西药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方法自2012年2~10月期间我院接诊中药联合西药用药不当的患者37例,统计并归纳患者用药的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同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引发中药联合西药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主要是自选用药和不按医嘱用药,均为17例。就其原因主要是药源性疾病等。结论合理选择中药联合西药进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8年8月~2009年1月门、急诊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09年1月门、急诊退药情况,减少不合理退药的发生。方法:对门、急诊退药原因分布情况,退药科室分布情况,退药药物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急诊退药的原因前3位分别为患者病情变化、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不配合治疗,退药科室前3位分别为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退药药物主要为注射用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结论:不合理用药和医患沟通不足是不合理退药的主要原因,应该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卫生部北京医院2003年100例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卫生部北京医院2003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3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其次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中药引起,所累及的器官以皮肤病变最为常见。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肝损害,严重关节炎。结论 提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合理用药,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7—2020年4年间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严重不良反应13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系统以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重不良反应130例中,男女比例为1.13∶1.00,60岁以上老年人57.69%。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用药70.00%,占比最大。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居前3位为抗肿瘤药46.15%,抗感染药物17.69%,中药及中药注射液6.15%。主要累及血液系统32.90%,全身性系统25.81%和消化系统16.13%。经调整用药和对症治疗,痊愈38例(29.23%),好转87例(66.92%),未好转5例(3.85%),无死亡病例。结论: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是高发人群,静脉途经给药风险较高,主要由抗肿瘤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常累及血液系统、全身性系统及消化系统。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加强用药指导、用药追踪和不良反应知识宣教,医疗机构需持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