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牟瑞起  张敏 《贵州医药》1989,13(5):279-280
自1988年1月~1989年1月我们使用进口或国产尿激酶(UK)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2例病人(男10、女2),为1988年1月至1989年1月入院的AMI病人,占同期住院AMI病人的13.7%。均有剧烈胸疼,损伤ST段抬高,无坏死Q波或Q波较小,无严重的高血压和出血性疾病。从疼痛发作到开始溶栓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9小时,平均4.5小时。广泛前壁3例、广泛前壁加下壁2例、下壁2例、下壁加后壁2例、下后加右室1例、前壁  相似文献   

2.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Q—T间期与明短Q—T间期之差。自Campbell等1985年提出以来,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的Q—Td,旨在探索溶栓成功与Q—Td之关系,现报告如下。1 对象选择 63例均为1995年1月至1998年7月住院的AMI患者。溶栓成功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55±12岁;其中前间壁12例,广泛前壁5例,下壁18例,高侧壁3例;溶栓失败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58±9岁;共中前间壁6例,下壁14例,广泛前壁3例,高侧壁2例。所有入选病侧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心阻抗图对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无创性血液动力学心功能监测,获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系1982年1月~1984年12月在我科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患者,均符合WHO 规定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条件。年龄32~80岁,但以50~60岁者居多,占56例。本组中以前间壁梗塞最多共32例(29.06%);下壁梗塞23例(20.91%);广泛前壁梗塞17例(15.45%);下壁加正后壁梗塞17例(15.45%);局限前壁梗塞7例(6.36%);前侧壁、心内膜下、前间壁加高侧壁及前间壁加下壁梗塞各3例(各2.73%);高侧壁、下壁加右室梗塞各1例(各0.9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尿激酶溶栓治疗,已广泛应用到临床,我院从1993年开始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我院30例溶栓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分析如下,并与20例非溶栓组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溶栓组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岁(50~70岁).其中下壁梗塞12例,  相似文献   

5.
对不适合溶栓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静脉滴注镁剂治疗,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本文72例均符合1979年WHO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均无溶栓指征。其中男58例,女14例。年龄54~90岁,平均59.40岁。梗塞部位计广泛前壁31例,前间壁12例,下壁9例,局限性前壁7例,高侧壁4例,侧壁3例,正后壁2例,右室2例及下壁加侧壁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 (QTd)及JT间期离散度 (JTd)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我们将64例施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分为2组 :再通组42例 ,未通组22例。测定和计算溶栓前及溶栓后2、8、24、48小时和1周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d及JTd并比较它们的变化。结果 :溶栓前再通组与未通组QTd、JTd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5)。溶栓后 ,再通组与未通组各对应时间相比 ,有显著差异 (P<0 01)。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QTd、JTd明显缩短 ,QTd、JT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早期心肌缺血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左室功能的改善直接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我们观察溶栓后4周左室功能变化情况,现将结果分析如下.l资料与方法l.l病例选择本组资料89例,其中男61例,女28例,年龄42~71岁,均为我院1994~1997年AMI病人,符合WHO标准,溶栓臣发病时间均<12h.89例中,前间壁梗塞19例,广泛前壁26例,下壁34例,下壁十前问壁8例,高侧壁十前间壁2例.1.2给药方法采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的原激酶(U),溶栓前D服阿斯匹林0,3g,150万11VK,半小时内快速静点,应用肝素钠静…  相似文献   

8.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塞 (AMI)治疗的主要措施 ,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危重病人的生命。目前对老年溶栓治疗的年龄有所放宽 ,我科近年对 80岁以上高龄 AMI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1 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81~ 85岁 ,平均83岁 ,均为住院病人。其中前壁心梗 4例 ,广泛前壁心梗 1例 ,下壁心梗 3例 ,心内膜下心梗 2例 ,均符合 WHO关于 AMI诊断标准。 6h以内就诊 7例 ,6~ 1 2 h就诊 3例。2 方法病人入院后常规查全导联心电图 ,抽血查血常规、心肌酶谱、血糖、电解质、凝血…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2001年1月~2005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 I)45例,经静脉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收到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45例患者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2岁,平均55岁。其中前壁心梗28例,侧壁心梗7例,下壁心梗10例;再通39例,未通6例。全部病人符合全国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2用药前的准备2.1在进行溶栓治疗时,需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病情,并取得他们的同意与合作。2.2做好心电图、全血及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血生化及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查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备好有效的冰冻血浆。2.3迅速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 (AMI)溶栓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开展 ,为了解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高龄AMI的疗效及并发症 ,本文对 2 8例高龄AMI(≥ 6 5岁 )患者及 32例 <6 5岁的AMI患者应用UK静脉治疗并做对照性分析 ,以探讨溶栓对高龄AMI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收治 6 0例AMI患者 ,均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 1996年 7月修订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1] 中的选择对象的条件。高龄组 (≥ 6 5岁 ) 2 8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0例 ;梗塞部位 :前壁 (包括前间壁 ) 12例 ,下后壁 13…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溶栓疗法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濒死心肌,以防止梗塞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降低病死率。我院从1994年8月—1995年10月对23例确诊为AMI的患者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辅以肝素钙和阿斯匹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AMI患者,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8—69岁平均62.2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3例,前壁4例,前间壁2例,下壁8例,下壁+前壁3例,下壁+正后壁2例,前壁+右室1例.2 治疗方法入院后阿斯匹林0.3g即刻顿服,同时将尿激酶50万U溶于0.85%的生理盐水40ml中静推,30min后重复一次,继以尿激酶10万U溶于0.85%生理盐水300ml中静滴,之后给肝素钙15000万U,每日一次,静点,共14天,辅以阿斯匹林0.3g/d,口服至出院.3 观察指标①胸痛程度.②心电图溶栓前作常规12导联,开始溶栓后30min,60min,90min,2h,4h,8h,12h,分别做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7年 1月~ 1999年 9月我院内科 CCU的AMI患者 42例 ,其中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各 2 1例。溶栓组男 18例 ,女 3例 ;最小年龄 48岁 ,最大年龄 82岁 ,平均 6 4.8± 8.9岁。非溶栓组男 14例 ,女 7例 ;最小年龄 5 5岁 ,最大年龄 83岁 ,平均 6 4.6± 2 .1岁。AMI诊断标准按照 WHO标准诊断。溶栓时间在发病后 12小时以内。溶栓组 MI部位 ,前壁 15例 ,下壁 6例 ,前壁 +下壁 2例 ;非溶栓组 ,前壁 13例 ,下壁 8例 ,前壁 +下壁 1例。溶栓组中用速避凝 15例 ,其中男 12例 ,女 3例 ;最小年龄 48岁 ,最大年龄 82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有效方法之一。探索高效、安全的溶栓剂,仍是当今所关注的问题。我们采用国产重组链激酶(r -SK) ,与尿激酶(UK)治疗AMI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为我院1999年1月至2 0 0 2年8月收治的AMI病人5 6例,分为r—SK组和UK组两个治疗组。r—SK组2 9例,男2 2例,女7例,年龄4 6~80岁,平均5 9 4岁。梗塞部位:前壁(包括前间壁、局限前壁、广泛前壁) 16例,下壁(包括下壁、下后壁、右室) 9例,复合型(前壁+下壁) 4例;UK组2 7例,男2 1例,女6例,年龄4 7~78…  相似文献   

14.
目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疗法效果已得到肯定,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最可靠的方法是冠脉造影,但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本文通过对溶栓前后心肌酶的动态监测,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提供一个易行又可靠的客观标准。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人选择:AMI患者共7例,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50.8岁。梗塞部位:下壁4例前壁2例,前间壁1例。均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 1.2 给药方法:尿激酶(UK)静脉给药。 1.3 再灌注判断标准:采用《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推荐的无创伤标准。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AMI)除常规治疗外,溶栓治疗已成为AMI治疗的主要方法,早期(6小时内)溶栓治疗能有效的缩小梗塞范围,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降低死亡率.我们在1995年3月~12月间用尿激酶、肝素钠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8例早期AMI,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46岁~60岁,平均53岁.发病时间均在6小时内,其中广泛前壁2例,前壁1例,前间壁1例,下壁2例,下壁加右室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l.2 治疗方法:溶栓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  相似文献   

16.
由于溶栓治疗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首选疗法,因此过去十年里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也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虽然许多问题已经解决,但仍有几点悬而未决。本文讨论溶栓药对梗塞血管的开放和降低死亡率的优越性,也论及胸痛持续6小时以上病人,老年病人和下壁心肌梗塞病人的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92年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急性心肌梗塞(AMI),现将完整病历3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胸痛持续>30min,经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1mv。年龄<560岁。起病6h内到达病房,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证。个别患者到达病房时间超过6h,但胸痈持续存在,ST段抬高,并残留R波,其他条件具备者也列入治疗对象。AMI 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2~60岁。梗塞部位:前壁12例,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8例,下壁加后壁2例。  相似文献   

18.
我院收治发病12~24小时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采取溶栓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2例均符合1997年WHO关于AMI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41~70岁,平均56岁.心肌梗塞部位计:广泛前壁3例(并发心源性休克1例),下壁加正后壁2例,前间壁4例,前间壁加下壁1例及前壁加高侧壁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疼痛,ST段抬高导联逐渐增加者2例,均无溶栓禁忌症.1.2 方法:采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50  相似文献   

19.
Kline  EM  陈健 《药学情报通讯》1991,9(4):17-21
由于溶栓治疗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首选疗法,因此过去十年里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也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虽然许多问题已解决,但仍有几点悬而未决,本文讨论溶栓药对梗塞血管的开放和降低死亡率的优越性,也论及胸痛持续6小时以上病人,老年病人和下壁心肌梗塞病人的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延迟溶栓是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6~12小时内进行的血栓溶解治疗。为观察其疗效,我们以尿激酶为例进行延迟溶栓治疗,并与非溶栓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胸痛持续≥30分钟,经含化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2mm,发病6~12小时内,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列为禁忌。 延迟溶栓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8~70岁,平均57±2.1岁。梗死部位: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18例,下壁4例,下壁 正后壁 右室6例,下壁 正后壁4例。 非溶栓组40例,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与延迟溶栓组无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