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年龄≥60岁DT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甲状腺球蛋白水平、131Ⅰ全身显像、胸部平片、胸部CT或肺部病灶病理确诊肺转移.对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病灶数量、甲状腺包膜侵犯、颈淋巴结转移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老年DTC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老年DTC中,肺转移率为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滤泡状癌、肿瘤直径≥4cm、甲状腺包膜侵犯、颈淋巴结转移是预测肺转移的显著性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滤泡状癌、肿瘤直径≥4cm、甲状腺包膜侵犯、颈淋巴结转移是老年DTC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DTC肺转移发生率较高.肺转移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滤泡状癌、肿瘤直径≥4cm、甲状腺包膜侵犯、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转移,应加强对这类患者的治疗与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LN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1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成转移组(n=42)和非转移组(n=209)。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患者予以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3年,记录其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在肿瘤位置、合并腺瘤、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中年龄小于45岁者及男性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中肿瘤直径为5~10 mm者25例(59.5%),多灶12例(28.6%),突破被膜22例(52.4%),未转移组相应的数据为70例(33.5%)、23例(11.0%)和67例(32.1%),均显著低于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术后嘶哑1例(2.3%),局部麻木6例(14.3%),神经侵犯1例(2.3%),脉管侵犯2例(4.8%),无咳呛报告;随访1~3年中,仅2例复发,复发率为4.8%。非转移组术后则无以上并发症,也无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多为年龄小于45岁的男性,存在肿瘤直径超过5 mm、多灶性病变、伴有被膜突破症状等特点,临床需将满足上述条件者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予以相关防预措施,以降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予以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LN-prRLN) 的转移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5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123 例PTC合并HT及150 例单纯PTC病例为研究 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完整清扫,比较2 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观察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LN-prRLN 转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观察组发生LN-prRLN 转移的 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观察组、对照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LN-prRLN 转移总转移率、单纯 转移率,分别为43.1%、48.0%,26.8%、30.0%,4.9%、9.3%,2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 观察组癌灶最大径>2.0 cm、癌灶数量≥ 2 个、癌灶位于甲状腺下极、肿瘤侵犯包膜、甲状腺周围组织、中央区 淋巴结清扫总数≥ 5 枚、合并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LN-prRLN 转移发生率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癌灶数量≥ 2 个与肿瘤侵犯包膜是观察组LN-prRLN 转 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6、3.338)。结论:1/4 的PTC合并HT患者会出现LN-prRLN 转移,在清扫右侧 中央区淋巴结时应常规探查LN-prRLN,当癌灶数量≥ 2 个与肿瘤侵犯包膜时推荐尽量完整清扫LN-prRL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100A4及CEACAM-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102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标本,分析其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及Histofine Simple Stain MAX两步法检测癌组织中S100A4、CEACAM-1、cyclinD1及p27Kip1蛋白的表达,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上述因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S100A4及CEACAM-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9.4%(81/102)和51.0%(52/102);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肿物直径1cm、S100A4阳性表达及CEACAM-1阴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别、纤维化、肿物包膜完整、组织学亚型(滤泡型或其他亚型)、伴发桥本甲状腺炎、多灶、侵及甲状腺包膜外(镜下),cyclinD1及p27Kip1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S100A4阳性表达及CEACAM-1阴性表达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S100A4的阳性表达及CEACAM-1的阴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hMLH1、hMSH2和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MLH1、hMSH2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和hM-LH1蛋白与肿瘤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MSH2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但三者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PCNA与hMSH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hMLH1、hMSH2和PCNA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治新特点及手术相关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33例,行一侧腺叶切除3例,因双侧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全切除术4例,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及对侧部分切除术17例。术后均予L-甲状腺素片100~150μg·d~(-1)治疗。B超观察所有患者的病理类型、甲状腺微小癌包膜侵犯、血管侵犯情况,及合并其他良性病变情况。结果:甲状腺微小癌57例中,乳头状癌55例,滤泡状癌2例;淋巴结转移发生16例(28.0%)包膜侵犯8例(14.0%),血管侵犯4例(7.0%),多发病灶2例(3.5%)。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确诊49例(85.9%),术后病理证实8例(14.1%),术后行二次手术5例,术后随访患者均无复发转移。结论:B超检查结合术中快速病理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确诊率,患侧腺叶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首次就诊于重庆市肿瘤医院405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部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405例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94例(22. 21%),颈侧区转移有18例(4. 44%),单因素分析证明,多灶性、被膜侵犯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神经侵犯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证明,多灶性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1)。结论对于多灶性、被膜侵犯等特征的PTMC患者建议预防性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神经侵犯的PTMC患者一定要注意是否有颈侧淋巴结转移,根据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行选择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ER和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以及ER、PR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取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的表达。分析受体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和PR的表达率分别为52.17%和46.38%,结节性甲状腺肿没有ER和PR表达,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以及MACIS评分无关,但是PR和肿瘤浸润甲状腺包膜以及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5),ER与患者年龄成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PR的表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R的表达反应肿瘤浸润甲状腺包膜和淋巴结转移情况,ER表达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5例PTC的临床资料,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4.27%,中央组(Ⅵ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侧区(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性别、年龄、多灶、癌灶最大径、侵犯被膜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男性、年龄<55岁、多灶病变、癌灶最大径>10 mm、被膜受侵犯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Ⅵ区转移率最高,行颈淋巴结清扫时应将Ⅵ区作为常规清扫区域。对于男性、年轻、多灶病变、癌灶最大径>10 mm、被膜受侵犯的患者应高度警惕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