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B,UVB)诱导凋亡的富集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富集人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群和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群,使用UVB诱导两种细胞群凋亡,蛋白印迹法比较不同剂量UVB诱导前后两组细胞的p53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种细胞在不同剂量的UVB照射后p53蛋白表达均比照射前显著增加,在20mJ/cm2与40mJ/cm2照射剂量时,富集人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群p53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角质形成的细胞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集人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p53蛋白表达比其它角质形成细胞对中波紫外线的照射易感。  相似文献   

2.
中波紫外线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与SSA/Ro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明确紫外线对光敏感型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光照后人角质形成细胞表面SSA/Ro抗原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皮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M154培养基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经UVB照射后先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细胞的断裂DNA片段,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角质形成细胞表达SSA/Ro抗原情况;然后分别用DNase、RNase、DNase+RNase消化,碘化丙啶复染。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SSA/Ro抗原;小剂量UVB照射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与亲和纯化的SSA/Ro特异血清及正常人血清孵育,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性。结果 不同剂量UVB(52.8mJ/cm2、105.6mJ/cm2、158.4mJ/cm2、200mJ/cm2、211mJ/cm2)照射后KC凋亡,表面有凋亡小泡,细胞核有断裂DNA缺口并表达SSA/Ro抗原,随UVB剂量的递增,凋亡和表达SSA/Ro抗原的细胞数增多。这种抗原位于凋亡细胞的凋亡小体中,表达于细胞表面的SSA/Ro抗原可在原位诱导补体杀伤,而在细胞上清液中未测到SSA/Ro抗原。结论 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表达自身抗原SSA/Ro,该抗原并不释放到上清液中,在补体和相应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可引起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黄芪甲甙对中波紫外线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30、60、90 mJ/cm2的UVB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永生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加入黄芪甲甙进行干预处理,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的分泌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UVB照射可引起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单纯照光组细胞增殖活性可下降23%~4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组照光后活性仅下降7%~20%;UVB照射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分泌显著增加,A值分别为16.32~91.59及98.6~403.5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后其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UVB辐射后在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凋亡峰),而经黄芪甲甙处理的UVB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 黄芪甲甙具有光保护性能,可减轻UVB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照射对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不同剂量UVB(30、60、90 mJ/cm2)照射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用MTT方法测定UVB照射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用RT-PCR方法测定HaCaT细胞中MMP-1mRNA和TIMP-1mRNA的表达。结果:UVB照射后,HaCaT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抑制,MMP-1 mRNA表达增强,TIMP-1 mRNA表达下降,90 mJ/cm2照光组与未照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VB照射可诱导HaCaT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促使MMP-1mRNA表达增加,TIMP-1 mRNA表达减少,二者比例失调,这可能与光老化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辐射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外线辐射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与多种皮肤病理过程关系密切,已引起人们关注。紫外线可通过诱导活性氧及细胞因子产生DNA损伤和基因表达改变等致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此过程有多个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其中p53、CD95、Bcl-2、半胱天冬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已经证实日光紫外线辐射可以损伤皮肤细胞DNA.中波紫外线(UVB)主要通过被表皮细胞成分如蛋白和DNA直接吸收诱导基因突变,而长波紫外线(UVA)则是通过激活内源性光敏剂局部形成氧化压力发挥基因毒性作用.欧莱雅研究院Marrot博士等综述了DNA光损伤类型及其生物学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正常及紫外线照射后人表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于健康人皮肤外用两种NO供体,通过真皮血流变化曲线确定与5%亚硝酸盐产生相近NO生理效应的沸石一氧化氮霜的浓度,并通过化学发光法比较二者真皮浅层NO含量。测定各志愿者311nm UVB照射后最小红斑量(MED),以2倍MED的UVB照射皮肤,于照射及非照射部位外用沸石一氧化氮霜及空白对照剂,应用组织切片HE染色和Caspase3,p5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表皮细胞凋亡,比较各组凋亡细胞数。结果①33%沸石一氧化氮霜与5%亚硝酸盐霜外用于皮肤后,二者血流曲线相近,真皮浅层NO水平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倍MED紫外线照射后表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外用NO供体诱导表皮细胞凋亡不明显(P>0.05);③紫外线照射后24h,外用NO供体处凋亡的表皮细胞较外用对照剂处明显减少(P<0.05)。结论 NO对正常人表皮细胞无明显致凋亡作用,对UVB照射诱发的表皮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传统中药川芎的有效成份阿魏酸(ferulic)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对p16、c-myc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以探讨其光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培养HaCaT细胞,以不同剂量UVB和200mg/mL浓度的阿魏酸处理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0、30、60和90mJ/cm~2的UVB照射后24h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变化;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0mJ/cm~2UVB照射后p16、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UVB照射诱导HaCaT细胞产生凋亡,凋亡率呈UVB剂量增加而升高;30mJ/cm~2剂量下细胞可出现明显S期阻滞,但高剂量时S期细胞数量相对下降;照光后p16、c-myc蛋白水平均增高。加入阿魏酸处理可抑制UVB引起的上述改变。结论阿魏酸可明显抑制UVB引起的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以及p16、c-myc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光老化是长期紫外线照射导致的慢性炎性损伤,其中长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红外线可诱导皮肤损伤引起光老化,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人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中重要的细胞,也是紫外线敏感的靶细胞.近年来研究表明,人角质形成细胞在光老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衰老自由基学说最为热门,抗老化的机制和药物、植物等方面的研究也多从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p16、c-myc蛋白水平的影响及传统中药黄芩苷(baicalin)对它的干预作用.方法:以200 mg/L黄芩苷预处理HacaT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经0、30、60和90 mJ/cm2的UVB照射后24 h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变化;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90 mJ/cm2 UVB照射后p16、c-myc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UVB照射可诱导HaCaT细胞产生凋亡,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30 mJ/cm2 剂量下细胞可出现明显S期阻滞,随UVB剂量增大,S期细胞数量相对下降;照光后p16、c-myc蛋白水平均有所增高.加入黄芩苷处理可抑制UVB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黄芩苷可明显抑制UVB引起的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以及p16、c-myc蛋白表达,证实该药具有有效的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正常小鼠表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调控.方法:将正常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照射组)、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后2 h组.1500 J/m2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组.采用SP法染色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小鼠皮肤用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2 h后,Bax的表达随紫外线剂量增大而变大,Bcl-2表达减少,呈剂量依赖性.用1500 J/m2紫外线照射小鼠后,Bax和Bcl-2的表达与紫外线照射后时间有关.结论:中波紫外线照射小鼠皮肤后,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促进小鼠紫外线损伤的表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草药益母草、枸杞对中波紫外线损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益母草和枸杞对HaCaT细胞进行预处理24h,采用30mJ/cm2、40mJ/cm2、50mJ/cm2剂量的UVB照射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分泌量,以Annexin-V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经UVB照射后,细胞损伤程度与UVB照射剂量有关,益母草和枸杞均可提高UVB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的生存率,减少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UVB照射后早期细胞损伤以凋亡为主,晚期以死亡为主,UVB照射8h后益母草和枸杞预处理的HaCaT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UVB对角质形成细胞有损伤作用,且与照射剂量相关,益母草和枸杞对角质形成细胞具有光保护作用。抑制TNF-α的释放和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慢性辐射BALB/C小鼠后皮肤的组织病理改变、表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其的影响。方法:EGCG局部外用于小鼠耳、背部皮肤后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UVB辐射,每日1次.连续1个月,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同时应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小鼠表皮中的凋亡细胞。结果:UVB慢性辐射对BALB/C小鼠皮肤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有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海绵样水肿、晒斑细胞、真皮乳头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等。EGCG预处理能减轻UVB诱导的上述组织病理变化。另外,对慢性低剂量UVB辐射组,EGCG有一定的促细胞凋亡作用。结论:不同剂量UVB慢性辐射后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改变明显,EGCG可保护UVB辐射诱导的光损伤作用,并对低剂量慢性UVB辐射后BALB/C小鼠皮肤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姜黄素对UVA、UVB急性损伤的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UVA、UVB照射建立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姜黄素与HaCaT细胞共培养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确定无毒性姜黄素浓度。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添加姜黄素前后,UVA、UVB照射引起的HaCaT细胞损伤情况及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变化。结果姜黄素浓度在5μmol/L以下时,正常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不受影响。添加姜黄素前,UVA照射引起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加(P0.05),ROS增高67.9%;UVB照射引起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加(P0.05),ROS增高67.2%。添加姜黄素后,UVA、UVB组细胞损伤均减轻(P0.05),ROS水平升幅均下降,呈浓度依赖型。结论对于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诱导损伤的HaCaT细胞,姜黄素均可降低急性光损伤引起ROS水平升幅,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其保护强度无差异,并且呈浓度依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萝卜硫素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萝卜硫素对HaCT细胞进行预处理4h,采用90mJ/cm^2的剂量照射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T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量,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UVB的照射对HaCaT细胞造成明显的损伤.萝卜硫素可提高UVB照射后HaCT细胞的生存率,抑制HaCaT细胞TNF-α的分泌水平。同时萝卜硫素能够降低UVB所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UVB对HaCaT细胞有损伤作用,而萝卜硫素具有光保护作用.萝卜硫素可能是通过降低UVB引起的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从而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的损伤,同时也降低了细胞的凋亡率,改善细胞受UVB照射后增殖活性下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葡萄籽原花青素( GSPE)对 UVB损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UVB组、UVB+GSPE高剂量(200 μg/mL) 、中剂量(100 μg/mL)和低剂量组(50μg/mL)。CCK-8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和LDH水平。DCFH-DA染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罗丹明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UVB+GSPE组与UVB组比较,细胞SOD和GSH-Px活性、Bcl-2 表达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增高,MDA、LDH水平、凋亡细胞数、Bax、Cleaved-caspase-3表达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GSPE对中波紫外线辐射诱导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紫外线损伤对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和自噬交互调控元件Bax、Bcl-2、Beclin-1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调控效应.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30只,雌雄各半,鼠龄6~8周,按性别随机分成慢性紫外线损伤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每组雌雄各半,根据性别将小鼠分笼饲养.采用模拟日光紫外线(UVA+ UVB)光源对实验小鼠进行照射,从最小红斑量(UVB 0.07 J/cm2,UVA 0.7 J/cm2)开始,每周增加0.5个最小红斑量,每日1次,每周照射5d,共9周,UVB总剂量达9.45 J/cm2,UVA总剂量达94.5 J/cm2.通过组织学观察、特殊化学染色和表皮厚度测量确定皮肤损伤,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照射前(W0)和实验9周末(W9)Bax、Bcl-2、Beclin-1和caspase3的表达进行检测,表达强度以免疫反应强度分布指数(IRIDI)表示,并与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紫外线照射后,小鼠表皮厚度明显增加.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特殊染色均显示损伤组小鼠皮肤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与慢性紫外线光损伤的人类皮肤较为吻合.在损伤组,照光前Beclin-1、caspase3、Bax、Bcl-2的表达计分均值分别为0.30、0.25、0.35、0.25,照光后分别为2.70、3.30、3.35、0.25.Beclin-1、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34、4.001、3.970,均P< 0.05),Bcl-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Z=0,P> 0.05).对照组小鼠Beclin-1、caspase3、Bax、Bcl-2的均值在W0时和W9时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577、0、0.577,均P>0.05).结论 慢性紫外线损伤对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凋亡和自噬的交互调控元件Beclin-1和Bax具有上调表达的作用,而对Bcl-2表达调控效应不显著.这一系列的调控效应可能参与了凋亡和自噬在慢性紫外线皮肤损伤中的交互调控.  相似文献   

18.
20 0 12 834  ︽-干扰素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其 Fas抗原表达研究 /张峻岭 (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2 0 0 1,15 (3) .- 16 3~ 16 4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角质形成细胞中亚二倍体细胞含量 ,片段化 DNA分析及 Annexin V法检测经 γ-干扰素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 ,并采用组化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经 γ-干扰素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中 Fas抗原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γ-干扰素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 ,并上调角质形成细胞中 Fas抗原的表达。提示 γ-干扰素可能通过上调角质形成细胞中 Fas抗原的表达 ,从而诱导角质形…  相似文献   

19.
UVB致成纤维细胞损伤及两种中药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成纤维细胞(FB)DNA光产物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 s)产生和清除情况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黄芩甙的干预作用。方法以30,60,90 m J/cm2UVB照射FB并予EGCG及黄芩甙干预处理,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在照光后不同时间检测CPD s的产生和清除情况。结果细胞损伤程度随照光剂量加大而加重;30 m J/cm2UVB照射后细胞CPD s生成量在辐射后1 h左右达到高峰,同时细胞也开始清除CP-D s,辐射后4 h内清除速率较快,4 h后清除速率逐渐降低,至24 h基本清除CPD s;EGCG和黄芩甙处理UVB辐射的细胞CPD s少于单纯照光组(P<0.05)。结论UVB辐射可以导致FB的DNA损伤而产生光产物CPD s;细胞损伤程度显示剂量依赖性;细胞自身有修复能力;EGCG和黄芩甙均可降低UVB辐射所致的光产物水平。  相似文献   

20.
γ—干扰素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其Fas抗原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角持形成细胞中亚二倍体细胞含量、片段化DNA分析及AnnexinV法检测经γ-干扰素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采用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测定经γ-干扰素作用后的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 γ-干扰素上调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表达(P<0.01),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P<0.01)。结论 γ-干扰素可能通过上调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表达,进而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而参与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