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对术后康复的影响以及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将妇科腹部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317例作为观察组,未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30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对比观察,记录结果,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比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术后腹胀较对照组减少(P﹤0.01);恶心、呕吐较对照组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潴留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效果好,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少,提高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使用静脉给药式镇痛泵(PCIA)持续时间对患者疼痛程度、胃肠道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腹部手术使用静脉给药式镇痛泵者,分为使用PCIA24,48,72h3组,各30例,比较3组停止使用镇痛泵后的疼痛情况、胃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时间、自行排尿时间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时间均显著早于另外2组;24h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另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镇痛泵应用能有效缓解手术后24h内的急性疼痛,而对急性疼痛过后(24h)由于活动引起的疼痛效果不明显,但由镇痛泵(麻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仍起作用,如呕吐、排气时间长、留置泵引起活动不便等。故应选择恰当的时间停止静脉镇痛泵的使用,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阵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进妇科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观察组A、B、C患者分别给予氢吗啡酮1μg/(kg·h)、2μg/(kg·h)、3μg/(kg·h)。观察记录术后患者各时间点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患者排气时间,记录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需求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观察组B和观察组C术后VAS镇痛评分、自控镇痛泵需求按压次数低于观察组A(P0.05),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 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观察组C。结论临床上氢吗啡酮2μg/(kg·h)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阵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黎伟珍  蒙伟琼 《全科护理》2021,19(21):2991-2993,302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半夏粉加生姜汁防治骨科术后病人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引起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医院骨科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自控镇痛泵内药物相同)的16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立即夹闭自控镇痛泵2 h,并肌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镇吐,用量根据病人实际病情而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病人实施半夏粉加生姜汁穴位贴敷.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术后0~8 h、8~24 h、24~48 h、48~72 h恶心、呕吐的情况,统计两组病人夹闭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和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使用率.结果:术后0~8 h、8~24 h、24~48 h观察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8 h、8~24 h观察组病人恶心呕吐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8 h、8~24 h观察组病人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使用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8 h、8~24 h时段内观察组病人夹闭静脉自控镇痛泵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半夏粉加生姜汁可有效防治骨科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引起的恶心呕吐,可明显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妇科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PCIA)的时间及撤泵原因。方法将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组285例和开腹组179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使用PCIA的使用时间、使用总量、残余率及其撤泵的原因。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时间(19.2±1.3)h和总量(39.4±10.8m L)低于开腹组患者(26.3±2.7)h、(55.3±6.4)m L(P0.05),腹腔镜组残余率(59.3±2.6)%高于开腹组(43.2±3.4)%(P0.05)。撤泵原因方面,2组患者最主要的原因均是无明显疼痛,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更为显著(P0.05)。此外,发生恶心、呕吐并发症是患者要求撤泵的第二大原因,但开腹组比腹腔镜组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需积极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根据手术方式等进行恰当的镇痛泵剂量配置,及时有效撤除PCIA,并加强其不良反应的观察,充分发挥PCIA镇痛的优势和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托宁术前肌注结合赛格恩术后经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泵持续输注对妇科肿瘤术后丁丙诺啡PECA所致的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经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术前抗胆碱药采用阿托品,B、C、D组采用长托宁,术后PECA均采用丁丙诺啡,术毕A组不用止呕药,B组赛格恩5mg单次静注,C组赛格恩5mg静脉持续泵入,D组赛格恩5mg加入PECA泵中持续泵入。观察各组术后4、24、40h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舒适评分(BCS);恶心、呕吐例数;因严重恶心、呕吐而要求终止PCA的例数;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A组VAS术后各时点明显高于D组(P〈0.05),组B、C术后24、40h明显高于D组(P〈0.05。P〈0.01);A组各时点RSS明显低于B、C或D组(P〈0.01);BCSA组术后24、40h明显低于B、C或D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例数及要求终止PCA的例数组A明显多于B组、C组或D组(P〈0.05,P〈0.01),恶心、呕吐例数B组亦明显多于C组或D组(P〈0.05);肛门首次排气时间D组较组A短(P〈0.05)。【结论】长托宁术前肌注结合赛格恩术后经患者PECA泵持续输注能明显减少妇科肿瘤术后丁丙诺啡PECA所致的恶心、呕吐,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且有较高的舒适评分和较好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立忠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2):1257-1258
目的观察阿扎司琼静脉预注和泵内联合应用对硬膜外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效果. 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病人118例,均于术后经硬膜外行自控镇痛,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静脉预注阿扎司琼10mg、B组(60例)静脉预注阿扎司琼10mg,联合泵内阿扎司琼10mg,观察注药后48h 恶心呕吐情况. 结果 A组在术后6h恶心、呕吐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7~24h,B组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术后第2个24h,B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 结论静脉预注和泵内联合应用阿扎司琼可增强防治PONV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自控镇痛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自控镇痛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A组镇痛泵为0.12%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背景剂量4 ml/h,自控给药量2 ml/次。B组:芬太尼20μg/kg+氟哌利多1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输注速率2 ml/h,单次给药剂量1.0 ml。结果:A组术后2、4、8、1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对应时间;PCIA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效果好于静脉镇痛组,临床应根据术式灵活掌握应用不同自控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9.
静脉自控镇痛泵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与肌肉注射镇痛药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剖宫产术后48 h内母乳喂养时间、睡眠时间及第1次排气时间,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将1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0例,产妇术后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90例,产妇术后实行肌肉注射镇痛药的方法镇痛,采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8 h内母乳喂养时间和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明显优于肌肉注射镇痛法.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366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3例,观察组应用自控镇痛泵,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止痛药。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排尿、呼吸抑制及皮肤瘙痒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为(67±5.9)h,对照组为(57±7.7)h,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与皮肤瘙痒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排尿困难发生情况高于对照组,均需留置导尿。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满意,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格拉斯琼、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联合应用,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各组40例。在术毕前30min,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B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氟哌利多2.5mg,C组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地塞米松5mg+氟哌利多2.5mg。术毕均采用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各组患者24h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h内MAP、HR、SpO2均平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h内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1或P〈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氟哌利多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地塞米松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注射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与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240例剖官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为术后疼痛时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肌注,对照组为舒芬太尼150 μg+阿扎司琼10 mg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静脉镇痛.观察术后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阴道出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哺乳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了术后6h镇痛效果明显降低外(P<0.05),术后12、24、48 h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哺乳时间明显提前(Z值分别为-8.21、-12.75,P均<0.001);24 h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静脉炎等副作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 剖官产术后实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确切,但注射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镇痛迅速、不良反应少、术后康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在妇科微创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氯诺昔康组(A组)和曲马多组(B组)分别给予氯诺昔康和曲马多,观察24 h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2、4、8、12、24h的VA S评分明显低于B组对应时间;PCIA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接近甚至优于曲马多,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低,是术后PC IA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拔除镇痛泵的最佳时间.方法:将妇科腹式手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术后24 h拔除镇痛泵,对照组于术后48 h拔除镇痛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拔除镇痛泵后不良反应、尿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妇科腹式手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术后24 h拔除镇痛泵,既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又对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不良反应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肛门排气、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以170例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5例)和对照组(75例),实验组术后留置镇痛泵,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镇痛剂止痛.监测2组产妇术后首次自行翻身、坐起、下床、漱洗入厕的时间和患者的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术后首次自行翻身、坐起、下床、漱洗入厕的时间比无使用镇痛泵者早,P<0.05;而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 镇痛泵能有效地解决了手术后切口疼痛的问题,使患者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术后自理能力恢复快,且不增加恶心呕吐和延缓肠蠕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不同给药方式在预防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泵所致恶心和呕吐中的效果.方法:将9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入手术室后各组均常规行硬膜外穿刺麻醉置管.A组在手术结束时经静脉推注恩丹西酮8 mg;B组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自控镇痛泵(PCEA),镇痛配方为吗啡5 m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在PCEA泵中加恩丹西酮8 mg,持续泵入;C组为术毕经静脉推注恩丹西酮4 mg,同时在PCEA泵中加恩丹西酮4 mg持续泵入.设定自控镇痛泵流量为2 ml/h,锁时15 min.结果:3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经静脉和自控镇痛泵联合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李露  周海滨  王晓林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55-205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昂丹司琼对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20例,ASAI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术毕均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并静脉连接患者自控镇痛(PCA)泵.PCA泵药物配方为2.5 μg/kg舒芬太尼加生理盐水配至总容量为100 mL,其中A组泵内加昂丹司琼16 mg,B组泵内加昂丹司琼24 mg.分别于术后6、12、24、36和48 h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后各时段恶心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P< 0.01或<0.05).B组在术后6h内呕吐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5),之后各时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 ~ 24和24 ~ 48 h时段A组的恶心程度远低于B组(P=0.007和0.010).术后24 h内B组的呕吐程度低于A组(P=0.032),24 ~ 48 h时段两组呕吐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毕单次注射4 mg昂丹司琼,并通过PCA泵持续输注24 mg昂丹司琼可在骨科内固定术后48 h内有效预防较大剂量舒芬太尼引起的恶心、呕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10例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于剖宫产术后24 h、36 h、48 h拔除尿管,并对各组患者的排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排尿成功率(52%)明显低于B组(93%)和C组(97%),三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36 h是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9.
尹蓓  孟静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88-189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后均以电子镇痛泵行静脉自控镇痛.A组为氟比洛芬酯组,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150 mg加芬太尼0.5 mg加托烷司琼6 mg;B组为对照组,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0.8 mg加托烷司琼6 mg.两组镇痛泵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记录术后6h、12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RS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及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与芬太尼组相似,但不良反应显著降低.良好的观察、护理可保证镇痛效果,增强术后镇痛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不同镇痛给药方式分为A、B、C三组,各20例。术后进行自控静脉镇痛,A、B、C组分别给予纳布啡1.0、1.5、2.0 mg/kg,舒芬太尼分别为1.5、1.0、0.5μg/kg。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8、12、24、48 h,C组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术后24、48 h,B组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术后48 h内Ramsay最高评分高于A、B组,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的镇静满意度高于A、C组(P<0.05);C组的PSQI评分低于A、B组,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 mg/kg纳布啡联合1.0μg/kg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