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病发后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根据康复干预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认知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可有效刺激脑神经生理活动,促进认知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定(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58. 63±7. 64)分]和BI评分[(69. 61±9. 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3. 52±13. 61)分,(56. 25±11. 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对脑卒中后失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重复经颅磁治疗。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配合重复经颅磁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生命质量提高,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频组和高频组各46例。低频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高频组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失语商评分及日常生活交流活动能力检查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失语商评分、日常生活交流活动能力检查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失语商评分、日常生活交流活动能力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低频组显著高于高频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系统性运动康复应用于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脑梗死康复期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系统性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频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20d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脑循环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0d后上肢功能与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20 d后血流速度、血流量均高于治疗前,外周阻力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流速度、血流量更高,外周阻力更低(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系统性运动康复联合治疗后可有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脑循环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20)、磁刺激组(n=20)和联合组(n=20)。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健侧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镜像疗法。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以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下肢FMA-LE评分、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下肢FMA-LE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磁刺激组和联合组FMA-LE评分、BBS评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且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P<0.05)。 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94-4596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康复训练及假刺激疗法,观察组在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低频r TMS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与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观察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EP潜伏期与CMC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中,低频r TMS可显著增强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靶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靶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果:两组FMA、BI指数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康复护理能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增强其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头针治疗,治疗组另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所有治疗均1次/天,6天/周,持续8周.观察2组干预前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  相似文献   

11.
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探讨恢复期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45例发病在 2周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2例 ) ,康复组又分为康复A组 1 1例 (住院系统康复治疗 1 2周 )和康复B组 1 2例 (住院系统康复治疗 4周后出院由治疗师上门指导家庭康复训练 8周 )。采用Fugl Meyer法、Barthel指数法于治疗前及治疗 4周和 1 2周后评定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各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相近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治疗 4周和 1 2周后 ,康复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康复A组和B组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 1 2周后康复A组Fugl Meyer值明显高于康复B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而两组Barthel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改善ADL能力 ,恢复期继续给予至少 8周家庭指导康复训练则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并可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及利用可用的资源 ,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川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频率为1Hz的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反复促通疗法;均连续接受4周的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MAS)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疗效更佳,可明显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与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反复促通疗法;每周6次,持续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LE、FAC、BBS评分及10MWT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10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张英  廖维靖  郝赤子 《中国康复》2019,34(3):142-14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作业治疗的同时给予1Hz的rTMS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FMA)、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FMA、FTHUE-HK评分和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TMS联合作业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72,自引:4,他引:6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促进技术为主,辅以高压氧、功能性电刺激、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对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另20例作为对照组,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对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按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BI分别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有助于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疗法为主,反复进行上肢的主动活动并配合传统的按摩、功能性电刺激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技术,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检测和功能活动能力的证实,对急性脑卒中患刊物临床对照性研究,对恢复期患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康复治疗后,病程在1个月内的急性脑卒中患的上肢运动功能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人康复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对中风病人早期和晚期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脑中风病人,分别于发病早期和晚期给予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治疗后早期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对中风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可使病人的躯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且早期治疗效果显著好于晚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FMA下肢部分评分、F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显著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良肢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患者自入院当天起保持良肢位,比较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摆放良肢位,能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