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胃管留置的时机。方法将50例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于静脉溶栓后24h留置胃管,观察组患者于静脉溶栓后8h留置胃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胃管留置相关出血并发症、患者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见胃管留置相关出血并发症;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4%,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8h留置胃管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且可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使用微量泵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45例老年脑卒中鼻饲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每次鼻饲时由护士手工推注鼻饲营养液;观察组22例,每次鼻饲时使用微量泵推注鼻饲营养液.鼻饲1周后送检咽拭子、痰、胃管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胃腔细菌在咽部逆向定植情况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鼻饲后胃腔细菌在咽部逆向定植情况及发生吸入性肺炎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腔细菌在咽部逆向定植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少.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鼻饲时使用微量泵可减少食物反流,减少胃内细菌通过留置胃管逆向反流至口咽部定植的几率,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性评估与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将101例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评估与干预方法,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观察组借鉴香港医院的吞水测试和吞糊测试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疗效、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留置胃管的病例数、平均拔管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对照组(Z=4.433,P〈0.01),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留置胃管的例数少于对照组(x2=5.156,P〈0.05),平均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56.87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评估与干预比传统的评价方法更优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当延长留置胃管深度对昏迷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70例昏迷鼻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比较2组发生呛咳、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昏迷患者发生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的插入长度上增加8~10cm为昏迷患者留置胃管,可以减少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在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拔除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固定和拔除方式。结果:观察组胃管脱出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胃管脱出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28),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留置鼻胃管并实施常规鼻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食物形态进行改变后尝试经口进食。对比两组拔除鼻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级别、留置鼻胃管天数、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拔除鼻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各级别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留置鼻胃管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 32%)显著高于对照组(8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能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的留置时间,提高操作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长度的循证护理实践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探讨脑卒中患者胃管置入长度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我院116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64),观察组根据循证步骤选取最佳的证据,改进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约55~65 cm );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教材,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距离(约45~55 cm ),比较两组患者返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和胃内残留量监测情况。结果 观察组返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内残留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订科学、个性化的胃管留置长度,可准确反映胃内残留量,减少返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留置长度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26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12)和观察组(n=114),观察组改良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约55~65 cm),对照组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距离(约45~55 cm),比较两组患者反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和胃内残留量监测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反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监测胃内残留量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胃管留置长度可准确反映胃内残留量,降低反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容积黏度试验(V-VST)介导的早期摄食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留置胃管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两组病人病情稳定后均接受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V-VST评估病人进食的性状和一口量后,进行早期的标准摄食训练。比较两组置胃管时间、拔管成功例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成功拔管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置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 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后留置胃管病人早期采用经V-VST介导的摄食训练,可以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带气囊胃管鼻饲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方法将3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应用带气囊胃管进行鼻饲,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进行鼻饲,观察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带气囊胃管对昏迷患者进行鼻饲,能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间歇式鼻胃管营养支持在预防老年肿瘤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92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歇式鼻胃管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改良间歇式鼻胃管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鼻饲10 d,30 d和60 d后的反流、呛咳、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鼻饲10 d、30 d和60 d后,观察组患者的反流、呛咳和误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鼻饲10 d和30 d后,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鼻饲60 d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间歇式鼻胃管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鼻饲过程中反流、呛咳和误吸发生次数,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长度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插管长度55~65c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插管长度45—55cm。结果插管后3d及1周时,观察组患者胃管脱出次数少于对照组,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误吸、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后2周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呕吐反流、误吸、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明显降低;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和普通胃管护理应用的优劣。方法:45例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螺旋型鼻肠管组25例,普通胃管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胃潴留、食物返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螺旋型鼻肠管并发症发生率4%,普通胃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ICU患者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较普通胃管的护理并发症少,如明显减少胃潴留、食物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护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彭颖  魏容  缪春燕  李芬  李晶  张惠玲  朱学鹏 《全科护理》2023,(36):5118-5120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与个体化喂养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分为对照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进行常规喂养方案干预)和观察组(采用V-VST测试,并进行个体化喂养方案干预),每组均为30例病人。比较两组病人留置胃管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留置胃管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以及前白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中生理/认知、心理、经济状况、工作或学习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接受V-VST测试与个体化喂养干预后,可减少胃管留置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联合饮食指导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在采用改良饮水试验后实施常规护理和指导,实验组在采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后实施饮食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NRS2002总分3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留置胃管占比(25.00%)低于对照组(47.50%)(P0.05),且实验组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和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可正确干预患者的饮食,其联合饮食指导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管留置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及误吸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本科室鼻饲留置胃管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误吸知识预防宣教,根据医嘱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每周应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误吸风险评分,采取针对性功能锻炼及确定拔管时机。比较两组患者拔除胃管后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鼻饲吞咽障碍患者使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误吸风险评分实施针对性功能锻炼,并确立拔管时机,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预防球麻痹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马娟妹 《护理与康复》2009,8(6):485-48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球麻痹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73例球麻痹鼻饲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吞咽功能训练、增加胃管留置长度、改变鼻饲体位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球麻痹患者鼻饲期间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患者两种鼻饲途径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时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和经鼻胃管两种鼻饲途径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并施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留置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采用喂养泵或输液泵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每日持续匀速输注营养液;对照组留置传统的鼻胃管,采用喂养泵或输液泵经鼻胃管每日持续匀速输注营养液,观察两组患者胃潴留、呕吐、反流和误吸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胃潴留、呕吐、反流和误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有效地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歇口腔胃管法结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加用间歇口腔胃管法结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痊愈率、总有效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口腔胃管法结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评估早期中风患者吞咽评估与加强口腔护理对降低中风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中风患者10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量表评估,评分15分者采取口腔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30 d后观察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鼻胃管饮食患者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鼻胃管饮食患者例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早期Gugging吞咽功能困难评估与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